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重生香江,打造世界頂級財閥
  4. 第132章 香江市民的秋後算賬

第132章 香江市民的秋後算賬


-

他靠著自己的數學天賦創建了一個選擇比賽獲勝者的公式。

靠著這個公式,他從賽馬會賺取了十億美金,成為了人生贏家。

威廉本特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賭徒。

張卿把這個人的簡略資訊交給了家族辦公室。

三天之內,他們便找到了威廉本特的詳細資訊。

他在今年5月份來到的香江,跟自己的同夥艾倫伍茲正在潛心研究馬會的公式。

在張卿的授意下,家辦成立了一個私人投行,隨後找到了威廉,表達了合作意願。

當私人投行的負責人找到威廉,表示願意舉薦他成為馬會會員,並且願意為他提供資金支援。

威廉和艾倫受寵若驚,當即加入了家辦的這個私人投行,成為了數據模型分析師。

開始薅馬會的羊毛。

……

1984年9月18日,兩國就全部問題達成了協議,並對協議的文字措辭反覆磋商;

9月26日,草簽《兩國聯合聲明》和三個附件。

至此,為時兩年的兩國政府關於香江問題之談判圓滿結束。

到草案簽署為止,雙方共進行了22輪談判。

草案中明確表示了表示了內地將在1997年7月1日這天接管香江。

並且表明,內地將承諾香江現行的製度和生活方式維持50年不變。

成立港人政府,實現港人自治。

同時會推行一係列措施,來穩固香江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在草案釋出後,香江的經濟終於開始逐漸穩定,樓市、股市有了一點回溫現象。

剛經曆完危機的港幣彙率終於隨著香江前途的明朗而逐漸穩定了下來。

在這次港幣危機中,1983年9月24日港幣兌美元跌至8.6:1,史稱黑色星期六。

在國際炒家和幕後黑手的推動下,港幣更低跌至9.7的水平。

不少市民恐慌搶糧,哄搶物資。

更是有謠言說內地接收香江後,人民幣將取代港元。

於是出現了大量的市民前往彙豐銀行將手中的港元兌換成美元的現象。

興華零售集團因為有張卿的提前佈局,儲備了大量的物資,在港元危機期間,冇有哄抬物價,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軍心。

9月14日,內地經濟學家許滌新在香江中華總商會的座談會上,麵對記者詢問“港幣狂跌,有何辦法可治”,甚至問道內地政府為何不幫幫忙時,許滌新回答道:

“一個政府發行鈔票,用會計學的語言來說,那是‘負債’,而不是‘資產’;

更明確地說,那是對人民‘負債’;

邏輯很明白,誰發行鈔票誰就是負債,誰就得對人民負責到底;

誰發行港幣誰就欠港人的債,誰就得對香江人民負責到底。”

同時他在座談上會上對記者表示,希望港英當局采取明智合作的態度,保持香江的穩定和繁榮。

許滌新在座談會上的話道破了港幣暴跌的原因。

四小時後,當天夜裡11點半,港府匆忙發表聲明:

“在國際認可的自由市場環境下,冇有任何政府可以控製幣值的去向;

當市場變得混亂時,任何政府可以做的,隻有嘗試緩和市場的不規則情況。”

此話是針對許滌新說的,同樣也是說給香江市民聽的。

由於港英政府那個“任何政府在自由市場製度下,都不能控製市場趨勢”的聲明。

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它港府當局隻管發行鈔票,至於幣值暴跌,它港府冇法管、管不了;

再加上上述人士的吹捧、鼓譟,這樣一來,無異於雪上加霜;

國際炒家們還在市場上持續發力,使脆弱的港幣加速蔫萎,跌至9個多港元才兌1美元;

香港出現搶購大米、罐頭以及其他副食品的風潮,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香江內部也在張卿的推動下,各界人士紛紛激烈批評港府為了在談判上給內地施壓,不惜損毀香江經濟。

至此,港督尤德纔不得不出來表態,表示會為穩定港幣而做出努力。

彙豐銀行也不得不拋出一些外彙,收回一些港幣。

在興華銀行收購了渣打銀行,擁有了發鈔權後,也做了一係列拯救港幣的措施。

比如將英國銀行存儲的英鎊和紅杉資本賬麵的部分美元搬回香江用來穩定彙率。

在多方的努力下,終於使港幣穩定在了7:1左右的幅度上。

在這次港元危機中,張卿通過二十倍槓桿,動用超過三百億港元建立美元的多頭頭寸;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張卿的多頭頭寸平倉後盈利70億港元。

而港元的突然回升的巨大漲幅讓動用了高倍槓桿的國際炒家、空頭們虧得血本無歸,連割肉的機會都冇有。

等到草簽結束後,人們回想起這次港元危機,後知後覺的發現,港元冇有在9.7繼續往下泄,興華集團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興華零售集團在這次港元危機中依舊使用的平價策略也獲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評。

相反,彙豐銀行在港元暴跌那段時間的不作為行為則成為了市民們打擊的對象。

在張卿和媒體的催動下,市民們每天都在彙豐銀行總部樓下聯合抗議,要求彙豐出來給個說法。

不得已,大班沈弼召開了新聞釋出會,對這次港幣暴跌表示道歉,絲毫冇有提彙豐的不作為行為。

彙豐的這次敷衍迴應更加成為了市民們口誅筆伐的對象。

這個時候,有一則小道訊息,將興華銀行與國際炒家之間的鬥智鬥勇的過程爆料了出來;

整個過程寫的熱血沸騰,將興華銀行描述成了一個為了維護正義最終傷痕累累的形象。

作為英雄降臨的興華銀行則成為了香江市民心中的守護神。

大量的儲戶將彙豐銀行的錢提出來存到了興華銀行。

興華銀行的業績迎來了一波暴漲。

彙豐銀行的業務的急劇下降,利潤降低,需要一個替罪羊。

大班沈弼自然而然的成了犧牲品,被彙豐董事會將他從大班的位置拿了下去,送回了倫敦分行。

在這之前,沈弼為彙豐做出了突出貢獻。

按照曆史正常軌跡發展,他會任職彙豐董事會主席一直到86年才光榮退休。

但是因為張卿的有意針對,他提前了兩年退休,並且冇有了李黃瓜在他離職時贈送的一米高的黃金原型。

這一世李黃瓜歸降了張卿,理論上講也不可能給沈弼贈送一座一米的黃金大樓。

彙豐的董事會結構迎來劇烈變動。

但是張卿知道,不把彙豐銀行打理港府庫存的權利拿掉,就無法動搖其根本。

彙豐雖然冇有了銀行體係清算中心和“最後貸款人”的央行職能,但是依舊掌握著香江公務員教師醫護髮工資的能力;

提港府掌管著香江外彙基金。

彙豐隻要還將這些權利掌握在手上,就無法傷其根本。

不過張卿並不擔心,針對彙豐的謀略從張卿降臨到香江那一刻開始就已經佈局。

目前興華集團擁有彙豐5%的股權,包船王和李黃瓜各擁有3%的股權,他可隨時拿走。

紅杉資本、橄欖投資、日環資本作為這兩年被彙豐吸收進去的外資財團,各擁有2%的股權。

這些股權雖然不能動搖彙豐銀行的控製權,但是張卿已經擁有了與大英談判的實力。

而存在英國銀行的1900億英鎊將會是張卿殺死彙豐的致命一擊。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