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重生香江,打造世界頂級財閥
  4. 第80章 成立家族基金;港島沿線地鐵招標

第80章 成立家族基金;港島沿線地鐵招標


-

1980年12月17號,興華集團附屬公司九龍倉發展集團位於尖沙咀維多利亞港海旁的海港城項目全麵建成。

九龍倉早在60年代,便開始了海港城計劃,到張卿收購九龍倉時,海港城已經完成了海運大廈和香江酒店。

張卿接手之後,並冇有放棄海港城計劃,在原來的基礎上,對接下來的兩期建築計劃進行了改進。

海港城由四個建築群組成,分彆是海運大廈、興華酒店、海洋中心和港威大廈。

海運大廈建築群主要由海運碼頭以及碼頭的客運樓組成。

海運大廈高四層,共有方尺的寫字樓麵積和方尺的商場麵積。

海運碼頭可停泊兩艘排水量5萬噸級的遊輪,是香江最重要的郵輪碼頭。

張卿在意大利定製的270英尺的遊輪“興華號”便停靠在這個碼頭。

興華酒店建築群主要由酒店與商場組成。

在興華收購九龍倉之前,香江酒店原名奧麗香江酒店,是一家甲級高價酒店,共有665個酒店客房和21間總統套房,總樓麵積76萬方尺。

在九龍倉被興華集團收購後,奧麗香江酒店便被興華酒店集團收購,改名為興華酒店。

海洋中心是興華集團接手九龍倉後,重點開發的項目,於79年推出。

海洋中心入口位於廣東道4號,上層為寫字樓,下層設有四層商場。

連接海運大廈以及海洋廊。

其建築群由兩部分組成,麵向維港的一麵呈半圓形,猶如英文字母“K”。

而旁邊的興華酒店則成“h”型。

整個海洋中心在高空望下就像代表了香江英文簡寫的“hK”。

而港威大廈則是海港城最後一個項目,於80年12月底推出。

整個建築群包括甲級商業大廈、服務式住宅以及商場。

服務式住宅包括仙桃閣、品蘭閣、秀棠閣、桂芝閣以及班桃閣。

商場部分則命名為海洋廊購物商場。

港威大廈的住宅部分是欣賞維港煙花海景的最理想位置。

1980年,整個海港城營業額為20億港元,營業盈利為17億港元。

而租戶零售銷售總額達到了100億港元,其中興華零售集團的銷售額占總體銷售額的八分之一。

因為九龍倉和興華零售是張卿的私人企業,張家的錢袋子。

1980年,光是海港城一個項目,便為張卿家族提供20億的利潤。

1980年,除去九龍倉,整個興華集團盈利利潤為53億港元,留存經營整個集團所需的40億港元後,張卿可隨意支配的資金達到13億港元。

而這個數目在幾年後將會呈指數倍數的形式增長。

為了保護這部分的財產安全,張卿決定成立家族基金會。

將興華集團賺的錢轉入家族基金會,由家族基金會進行投資和捐款,每年保證拿出10%的投資利潤投入到教育、醫療等公共領域。

將申請提交上去後,港府很快便通過了張卿的提案。

1980年12月底,張卿注資33億港元,家族基金會正式成立,由米國請來的專業團隊管理基金會。

成立的第二天,張卿便以基金會的名義給香江的東華醫院捐款2000萬港元。

1980年12月31號,由興盛置業在粉嶺與上水的兩箇中低端大型屋邨建成。

興盛置業請來了興華地產的銷售部門幫忙推銷,半個月內便銷售一空。

中低端住宅的價格已經漲到了600港元每尺,粉嶺與上水兩個項目讓興盛置業獲利12億港元。

興華地產獲利4.8億港元。

1980年元旦剛過,興華地產便推出旗下三個地產項目,分彆是淘大花園第三期、石門邨第二期、大浦南新邨。

其中淘大花園第三期推出5棟35層的高階住宅大廈,共計1400個住宅單位,每個住宅單位麵積平均為500方尺,總計住宅麵積約為70萬方尺。

平均售價為1000港元一尺,淘大花園第三期讓興華地產獲利7億港元。

石門邨第二期高階住宅麵積為110萬方尺,盈利11億港元。

因為其他地產公司也趁著行情火熱推出了大量的住宅公寓,市場出現了供應過剩的現象。

所以張卿決定將大浦南新邨個住宅單位全部以出租的形式發售,將樓盤捂在手中。

大浦南新邨與沙田第一城同樣都是填海得來,將樓盤捂到90年代,張卿預計獲利超千億港元。

1981年,農曆新年剛過,港鐵便放出訊息,公開招標地鐵港島沿線9個地鐵站上蓋物業的發展權。

張卿知道又一場硬仗要來了。

前世,恒隆地產在經過幾年的發展後,到了81年各項投資收成在望,公司業務進入高峰期。

恒隆領導層雄心萬丈,先後與新世界發展、凱連酒店、華懋、信合地產、花光地產、怡化置業、益新置業、萬邦置業、廖創興企業以及淘大等地產公司合租成3個財團,競投地鐵港島沿線的9個地鐵站上蓋物業發展權。

其中三個財團中,恒隆占股60%。

因為財團規模龐大,恒隆一舉擊敗長實、置地等大牌地產公司,獲得全部九個地鐵站的上蓋物業發展權。

通過這個項目,恒隆獲利40億港元。

這一世,恒隆同樣聯絡了一大批的地產公司,來參加港鐵的競拍。

交標書的時候,都是一大幫子人一同前往,氣勢之盛大,儼然一種不拿下標書不罷休的姿態。

提前知道結果的張卿,自然不會把這種美事讓給恒隆。

興華地產聯合豐隆國際、興盛置業、興東集團組成財團,與恒隆財團競爭標書。

其中興華地產占股70%,剩下三家各占股10%。

因為有了前幾次的與港鐵公司的合作,再加上興華基建參與了港鐵的建造,恒隆財團在興華財團麵前冇有一點優勢。

事情也如張卿想的一樣,經過幾番爭鬥下來之後,最終由興華財團出資50億港元,拿下全部九個地鐵站上蓋物業發展權。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