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樊不多奇聞怪談
  4. 第12章 費雞師

第12章 費雞師


-

大曆年間,在繁華的東都天津橋邊,有個與眾不同的乞丐,他冇有雙手,卻能用右腳夾住毛筆寫字乞討。每當他準備揮毫潑墨時,總會先將筆高高拋起,筆尖總能穩穩地停留在半空一尺多的高度,從未失手落地。他的字跡工整秀麗,堪比官方楷書,甚至超越了許多手健全者的書法。

與此同時,在襄州,有一位豪爽的於頔太尉。一日,有個自稱山人的王固前來拜訪,然而於頔見其行禮動作慢悠悠,對其並未太過在意。隔日,王固在參加宴會時冇能再度接近於頔,為此他心中頗為不滿。於是,他找到了太尉府的判官曾叔政尋求幫助,而曾叔政對他非常客氣,予以了熱情接待。王固對曾叔政直言:“我聽說您喜歡稀奇事物,所以不遠萬裡趕來,但目前看來並未如願。其實我掌握一門世上無人能及的技藝,既然承蒙您的款待,我就決定在離開之前為您展示一下。”

隨即,王固來到曾叔政的住所,從懷裡掏出一小截竹筒和一麵小鼓,竹筒直徑不過寸許。稍作片刻,王固打開竹筒封口,又隨手摺下一枝,用它敲擊小鼓。刹那間,竹筒中飛出幾十隻蠅虎子,整齊劃一地分成兩隊,彷彿在佈陣迎敵。每當王固敲擊鼓麵,無論是三次還是五次,蠅虎子都會隨著鼓音變換陣型,或如天衡地軸般嚴謹,或如魚麗鶴列般靈動,各種陣勢變化萬千,進退有序,令人歎爲觀止。在展示了數十種陣型變幻之後,蠅虎子又紛紛返回竹筒中。曾叔政目睹這一切,震驚不已,立即告知了於頔。然而,當於頔得知詳情後悔恨萬分,派人四處搜尋王固,卻早已不見了其蹤影。

在唐朝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張芬曾是韋南康身邊的親隨行軍,不僅武藝超群,力大無窮,能輕鬆舉起七尺高的石碑,還能穩穩定住兩個輪子的大型水車。他在福感寺蹴鞠的技藝更是令人拍案叫絕,一腳能把鞠球踢得高過半座佛塔,其力度足以撼動五鬥重物。他還有一個獨特的嗜好,就是挑選朝陽處茁壯成長的竹筍,用竹籠精心包裹,隨著筍子的生長慢慢培土,始終保持筍尖高出竹籠一寸左右。等到秋季來臨,竹籠高約四尺時,他才讓竹筍自由生長,待到收穫時,每一尺就有十個竹節,色澤金黃燦爛。他還擅長刷牆,隻需輕輕一揮,就能在方丈牆壁上寫出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天下太平”。

建中初年,江湖傳聞河北地區有個姓夏的軍將,臂力驚人,能拉開數百斤的硬弓。他在球場上屢展絕技,比如曾把十幾個銅錢摞在一起,策馬奔騰,用擊鞠杖逐一打飛,每一擊都能將銅錢送上六七丈高的天空,其技巧之精湛可見一斑。除此之外,他還在新刷的泥牆上釘了幾十根棘刺,手持爛豆站在一丈開外,竟能將豆子一一精準投擲到棘刺頂端,百發百中,堪稱神射手。更令人叫絕的是,他還能在縱馬奔馳間揮毫潑墨,書寫完整篇幅的文章。

元和末期,在均州勳鄉縣,有位年屆七十的老者,家裡養了十幾隻水獺,專門從事捕魚行業。每隔一天放一次水獺,但在放之前,他會先把水獺關在深深的溝渠閘門內餓上一陣,然後再放出去捕魚。這樣既省去了編織漁網的辛苦,收入卻不減反增。老人隻需拍拍手,這群水獺就如同訓練有素的狗狗一般,齊刷刷地跑到跟前,溫順地攀爬在他身上,親密無間。戶部郎中李福親眼目睹了這一幕,不由得嘖嘖稱奇。

在大曆年間,荊州城突然闖入一位神秘術士,這人從南方一路來到陟屺寺落腳,嗜酒如命,清醒的時候少之又少。恰逢寺裡舉辦一場盛大的齋會,數千人彙聚一堂。就在這熙熙攘攘的人潮中,這位術士忽然宣稱:“我有一項絕活兒,足以替代傳統的瓦片敲擊和珍珠碰擊的娛樂。”隻見他將各種色彩溶於一體,輕盈地繞場一週,口中唸唸有詞,而後朝著牆壁連續噴了幾口水,瞬間,一幅栩栩如生的維摩詰問疾圖便躍然而出,五彩斑斕如同剛剛繪就的新畫。神奇的是,這畫麵維持了半日有餘,色彩逐漸淡去,直至傍晚完全消失。然而,那幅畫中金粟綸巾、鶖鳥羽衣上的一朵花,竟曆經兩天仍清晰可見。這個故事出自寺僧惟肅之口,遺憾的是,人們卻忘記了這位術士的名字。

與此同時,在蜀地,有一位名叫難陀的梵僧掌握著奇妙的如幻三昧法術,既能出入水火,又能穿透金石,變化多端,無所不能。初到蜀地時,他與三位年輕尼姑結伴同行,偶爾還會藉著酒意狂歌一番,引來當地戍將的不滿,意圖加以阻撓。當難陀親自出麵解釋道:“小僧雖身披袈裟,卻另有所長。”並指著那三位尼姑說她們精通音律歌舞,戍將聽聞後轉怒為敬,熱情款待他們,並設宴暢飲。宴會中,難陀換上了世俗裝扮,甚至還買了胭脂水粉給尼姑們打扮。待她們落座後,眉眼含情,笑聲婉轉,風情萬種,世間罕見。酒酣之際,難陀提議:“讓幾位尼姑為大家表演一段舞蹈如何?”話音剛落,一對尼姑翩翩起舞,裙襬翻飛如雪,動作疾緩有序,配合默契,舞技非凡。正當眾人看得如癡如醉之時,難陀陡然大喝一聲:“你們這是中了什麼邪?”接著拿起戍將腰間的佩刀,旁人都以為他酒瘋發作,紛紛驚恐逃竄。隻見他揮刀砍向地上,眾人倒下一片,鮮血濺射數丈遠。戍將嚇得魂飛魄散,忙呼叫手下捆綁難陀。誰知僧人淡定一笑:“稍安勿躁。”隨後慢悠悠地提起那些“尼姑”,原來竟是三支竹杖所化,所謂的鮮血也隻是酒水而已。還有一次,難陀在宴會上表演了更為離奇的戲碼,讓人將自己的頭顱砍下,耳朵釘在柱子上,竟然滴血未流。他的身軀穩坐在席上,酒水直接倒入脖頸傷口,麵色紅潤,邊唱歌邊用手打著節奏。宴會結束,他自己起身,提起頭顱安回原處,一切痕跡全無。此外,他還常常以謎語形式預言人們的吉凶禍福,事情發生後人們才恍然大悟。成都有一位百姓想供奉他幾日,但難陀並不願意久留。百姓強行將其留在寺內,哪知他竟穿牆而去,隻留下袈裟一角漸漸消失。第二天,牆上赫然出現了一幅僧人的畫像,形象與難陀極其相似。畫像每日褪色,七日後僅剩淡淡黑影,到了第八天,連黑跡也消失了。據說,此時難陀已出現在彭州。自此之後,他的行蹤變得愈發撲朔迷離,無人知曉他究竟去了何方。

在元和年間,虞部郎中陸紹曾前往定水寺探望表兄,期間院僧準備了蜂蜜點心與新鮮水果款待賓客,這時隔壁院子的僧人也過來湊熱鬨。等了好一會兒,那位僧人帶著一位姓李的秀才一同到場,大家圍坐一起,談笑風生。然而,在侍僧分發新泡的香茗時,唯獨漏過了李秀才,陸紹對此感到憤憤不平,大聲問道:“為何新茶尚未輪到李秀才品嚐呢?”院僧毫不在意地笑著說:“這樣的秀才,也要品茶嗎?”繼而給了他剩餘的茶水。鄰院僧人插話說:“秀才實為術士,座上的各位不可輕視。”但那院僧仍舊不屑一顧:“不過是個不成氣候的小輩,有什麼可怕的?”這一句話激怒了李秀才,他臉色驟變,質問道:“我和您素未謀麵,怎麼就知道我是不成材之人?”院僧更加傲慢地說:“盯著酒館雜耍的傢夥,能有什麼好貨色?”李秀才於是麵向眾人,略帶歉意地表示:“既然如此,我也隻好失禮一下了。”他把手伸進袖子裡,盤腿正坐,厲聲嗬斥那僧人:“你這個行為粗魯的和尚,怎敢如此無禮?你的禪杖在哪?拿過來教訓你一下。”說罷,那僧人房門後的竹杖彷彿有生命般自己蹦了出來,連連擊打在僧人身上。儘管眾人儘力保護,但這竹杖卻靈巧無比,專找縫隙攻擊,彷彿被無形之力操縱。李秀纔再次下令:“把這和尚推向牆邊。”僧人隻能背靠牆壁,雙手抱拳,麵色蒼白,喘息不止,連連求饒。李秀才又命令:“讓他走到台階下。”僧人戰戰兢兢地下了台階,自覺無顏,不斷低頭道歉。在眾人的求情下,李秀才才緩緩說道:“礙於各位同在,不便徹底懲罰,以免給大家帶來麻煩。”隨後他拱手告彆,飄然而去。那僧人半天才恢複說話能力,像中了邪一般,大家始終無法揣測李秀才的真實身份。

另外一則發生在元和末年,有個叫張儼的驛站信使,肩負著送信入京的任務。途經宋州時,偶遇一名神秘男子請求結伴而行。當他們在鄭州歇息時,這名男子聲稱能助張儼提高行程效率。他在地上挖了兩個淺坑,讓張儼背對坑站立,雙腳懸於坑沿之上,然後用針刺其兩腳。起初張儼並未感到疼痛,男子又從膝蓋下方輕輕揉捏,黑血從張儼腳底湧出,填滿了坑洞。奇怪的是,張儼立刻感覺腳步輕快了許多,中午就趕到了汴州。後來該男子還提出在陝州住宿,並稱可以幫張儼暫時卸下膝蓋骨,以便當天行走八百裡。張儼聽後心生恐懼,婉拒了這一提議。男子冇有強求,隻是說他有急事需要當天趕到陝州,說完便迅速離去,速度猶如疾風,眨眼間消失無蹤。

而在蜀地,有一位名叫費雞師的奇特人物,眼睛赤紅無瞳孔,原本來自濮族。唐穆宗長慶初年,有人見過他,那時他已經七十多歲了。費雞師有時會幫助他人化解災禍,做法時會在庭院中用一隻雞祭祀,並讓病人握住一顆江中石頭。接著,他會踏著步子,口中唸唸有詞,施展法術,那雞便會旋轉著死去,石頭也會隨之四分五裂。唐成式曾經的家仆永安起初並不相信費雞師的能力,費雞師告訴他即將遭遇災難,並強迫他吞下一枚神秘藥丸。接著又讓永安脫掉左腳鞋子和襪子,發現藥丸已經貼在他足心上。費雞師還對另一名家奴滄海說他將患病,讓滄海光膀子背對門戶,他在門外用筆畫了幾下,大聲喊著“過去!過去!”,結果墨跡竟然透過門板映現在滄海背上。這些不可思議的事情讓人們對他敬畏不已,費雞師的神秘力量成了坊間流傳的懸疑故事。

在湖南衡山的一段奇聞中,長壽寺的老僧人曾講述了一樁離奇事件。話說有一次,村裡有位村民不幸被一條劇毒蛇咬傷,轉瞬之間便倒地身亡,屍體腫脹得駭人,傷口處腫起一尺多高。他的兒子悲痛之餘突然想起一個人:“若是昝老在此,爸爸一定有救!”於是連忙派人去請昝老。昝老抵達現場後,用灰燼圍住屍體,打開四肢關節,嚴肅警告:“如果蛇魂從腳下進入,那就無力迴天了。”昝老踏著罡步,緊握拳頭,全神貫注驅邪,但許久不見蛇魂現身。昝老怒火中燒,抓起幾升米飯,按照蛇的模樣捏塑起來,同時施咒。神奇的是,那團飯瞬間蠕動起來,自行爬出門外。冇過多久,飯糰幻化的“蛇”引領著真正的毒蛇從死者頭部鑽入,直接吸吮傷口中的毒素,隨著毒液被吸走,屍體逐漸恢複正常高度,而那條毒蛇則萎靡致死。最終,村民們見證了死而複生的奇蹟,那個村子的人至今還在津津樂道這件匪夷所思的故事。

而在荊州,民間有個名叫張七政的高手,擅長治療各類跌打損傷。曾有一名軍人小腿受傷骨折,找到張七政求醫。張七政給他喝下特製藥酒,撕開傷口取出一塊如同兩根手指大的碎骨,塗抹藥膏包紮之後,幾天工夫便痊癒如初。兩年多過去了,這位軍人的小腿突然又疼了起來,再次求助於張七政。張七政沉吟片刻,說:“上次我幫你取出來的骨頭要是受涼了就會疼,快去找找看。”果不其然,這塊骨頭真的被找到了,藏在床底下。張七政讓人將其用熱水清洗後包裹在棉絮中,那軍人的疼痛立即消退。王公貴族的子弟們出於好奇,央求張七政表演一些魔術般的技藝。張七政隨手抓起一把馬草,搓巴搓巴,那些馬草瞬間化為一群燈蛾翩翩飛舞;他又在牆上畫了一個婦人,斟滿一杯酒,看似給畫中人喂酒,實則滴酒未溢。片刻之後,畫中婦人臉龐變得通紅,像是醉了一般,半日後整幅畫麵竟然濕潤脫落。不過,張七政對於自己的絕技秘而不宣,從未傳授給任何人。

至於廣西桂州,有一個名叫封盈的妖賊,他身懷製造數裡濃霧的詭異本領。據說他早年在郊外閒逛時,追逐幾十隻黃蝴蝶,直至一棵大樹下,蝴蝶突然消失。挖掘之下,他發現一個石函,函中藏有手臂般大的白色古籍,自此掌握了歪門邪道的法術。由於他展現出的奇異能力,吸引了大批民眾如趕集般來投奔。封盈狂妄地宣稱某一日將攻占桂州,屆時如有紫色氣運籠罩,則預示他必將獲勝。到了約定日期,果然紫氣如匹練般橫跨山野直至州城。然而,一股白氣沖天而起,與紫氣相抗衡,最後成功將紫氣驅散。天降大霧,直至午後才漸漸散去。更令人驚奇的是,州府宅邸周圍的樹木上紛紛落下無數小銅佛,每尊都隻有麥粒般大小。就在這一年,當地的官員韓佽去世了,人們私下猜測這兩件事或許有著某種神秘的關聯。

海州司馬韋敷曾經前往嘉興出差,途中偶遇一位名叫希遁的僧人,這僧人精通養生之道,並且擅長運用天文星象,竟還能代替藥物治病。當希遁看到韋敷頭上夾雜的白髮時,悠悠說道:“貧僧可以替您挑選良辰吉日,幫您把白髮拔掉。”經過五六天的等待,希遁開始動手拔除一半白髮,等到新髮長出時,顏色竟似黑炭一般烏黑。就這樣,經過三次精心操作,韋敷的白髮徹底不見蹤影,恢複了年輕時的風采。席間還有客人請求希遁幫忙拔白髮,僧人遺憾地說這次選取的時間稍有偏差。分手之後,那位客人的鬍鬚竟意外染上了淡淡的綠色,此事足以證明希遁技藝之高超。

坊間流傳著關於石旻大師的各種奇妙故事,據說他在揚州施展異術,但成式先生與其交往多年,卻發現石旻預言之事十有**都不準確。家裡人生病頭疼咳嗽,吃了他的藥也不見好轉。直到開成初年,城裡親戚朋友間忽然熱議石旻的神奇手段無法揣測。其中最為轟動的莫過於關於寶曆年間的一樁傳奇——石旻跟隨錢徽尚書去了湖州,常駐學院,被錢家子弟尊稱為“文丈”。有一天,石旻向錢家兄弟索要兔肉做湯餅,正值炎炎夏日,獵人花了好幾天才捕到兔子。大家一起品嚐兔肉之時,石旻微笑著提議留下兔皮做個紀念。隨後,他將兔皮釘在地上,圍上一圈溝壑,塗抹上一層泥漿,再用硃砂寫下一道符籙,口中不斷嘀咕:“真希望時間能慢些,慢些……”麵對錢家兄弟的好奇追問,石旻神秘兮兮地解釋:“這是想讓咱們共同記住兔年的這一刻。”果然,到了太和九年,錢可覆在鳳翔遭遇不幸,恰逢乙卯年。

元和年間,江淮地區有個叫王瓊的術士,在段君秀家中表演了一場奇幻秀。他讓賓客取來一片瓦片,畫上龜甲紋路後放入懷中。一頓飯的功夫,取出瓦片一看,已經變成了一隻活生生的烏龜。這隻烏龜在庭院中沿著牆壁悠哉遊哉地行走,一晚上過後,又變回了原來的瓦片。他還曾取出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密封在容器中,僅僅過了一夜,花朵就綻放盛開。

江西有位匠人善於拉伸竹節,短短幾節竹子就能做出精緻的竹器。另外還有個傳聞,說的是有人擁有一種名為“人熊葫蘆”的寶物,據說翻轉這個葫蘆比翻轉蹴鞠還容易。

對付老鼠,這裡有一招古老的厭勝法:連續七天,將九隻老鼠關進籠子裡,然後埋入地下,上麵覆蓋九百斤土壤,坑深各兩尺五寸,夯實築牢。《雜五行書》記載:“取亭部地上的土塗抹灶台,可避免水災、火災以及盜竊;塗抹房屋四角,老鼠不會偷吃蠶寶寶;塗抹糧倉,老鼠不敢碰糧食;用來填塞鼠洞,甚至能讓鼠患斷子絕孫。”

雍益堅分享了一個“主夜神咒”,聲稱持咒修行能積累功德,夜晚出行或者睡覺時,可以消除恐懼和噩夢。咒語的內容是:“婆珊婆演底”。

此外,宋居士提到一種擲骰子的咒語:“伊諦彌諦彌揭羅諦”,隻要誠心唸誦一萬遍,就能夠隨心所欲地控製骰子點數。

在那長江支流蜿蜒之處,藏有一個名喚雲安井的地方,全長三十裡。離井十五裡,水麵如鏡清澈,船隻通行無憂;然而臨近長江的十五裡河道,則礁石叢生,凶險異常,航行艱難。天師翟乾佑目睹來往商旅辛苦,於是在漢城山上擺起祭壇,施展法力召喚水中的龍族。一口氣召來了十四位龍王,他們均化身為老者接受指令。翟乾佑曉以厲害,希望它們平息那些險灘巨浪,造福眾生。一夜之間,風雷交加,十四裡的險灘竟奇蹟般變為平靜的湖麵。

唯獨有一處灘頭頑固依舊,對應的龍王並未出現。翟乾佑決定再次施法嚴令神官追蹤。三天後,一名女子來到了壇前。麵對她的遲到與抗拒,翟乾佑質問緣由。女子坦然答道:“我之所以未按時前來,實則是想助天師實現更廣泛的福祉。你看那些富商巨賈財力雄厚,雇得起船工運送貨物;反觀那些靠賣力氣背運謀生的貧苦百姓,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在雲安,許多窮人依靠從江口肩挑財物至近井潭維繫生計。倘若現在江麵變得暢通無阻,那些貧民便失去了營生的機會,斷了生活來源。因此,我寧願保留這一險灘,方便他們以此謀生,也不願為了富商們的便利而剝奪他們的生計。我缺席的原因就在於此。”

翟乾佑聽罷女子一番話,覺得頗有道理,便下令讓各龍王恢複原狀,瞬間,風雷停歇,長灘重歸舊貌。天寶年間,皇帝下詔讓他前往京城,受到了極高的禮遇。一年多以後,他回到了自己的故山,不久便羽化登仙。

另有一則故事發生在唐玄宗召見高僧一行之際,問道:“法師有何過人之處?”一行謙遜迴應:“略懂記憶閱讀。”於是玄宗讓人呈上宮女名錄給他看,一行瀏覽完畢,合上名錄,所有資訊竟牢記於心,如同自己長期研讀一般。看了幾頁之後,玄宗不由得離開禦座,對他行禮,尊稱其為“聖人”。

此前,一行曾追隨佛教,拜在嵩山普寂大師門下。有一次,普寂大師在寺廟舉行盛大齋宴,方圓數百裡的僧侶、沙門紛紛趕來參加,人數多達上千。當時有一位隱居嵩山的學問大家盧鴻,受邀為盛會撰寫讚文。活動當日,盧鴻帶著文章來到寺中,普寂接過文章放在案幾之上。佛樂響起,盧鴻建議普寂從眾多僧侶中選出一位聰明穎悟之人,他願意親自傳授讚文內容。於是,一行被喚至跟前。隻見一行展開稿紙微微一笑,隻瞥了一眼便放回案幾。盧鴻暗感他行事隨意,心中疑惑。不一會兒,眾僧彙聚大堂,一行挽起袖子走上前去,朗聲誦讀,一字不漏。盧鴻驚訝之餘對普寂說:“此人天賦異稟,非你所能教誨,應當讓他隨我進一步學習。”從此,一行深入鑽研易學奧秘,足跡遍佈千裡,尋求名師指導。他曾造訪天台國清寺,見到一座古鬆環繞的院子,門口溪水潺潺。站在門外屏風後的他,聽見院內僧人在庭院中計算珠算,聲音劈啪作響。

正當一行進門,他突然對徒弟們說:“今天會有一位弟子上門求教我的演算法,按理應該已經到了門口,怎麼還冇人通報呢?”說著,他拿出一個算籌,又補充道:“門前的溪水原本向東流,現在卻要轉向西流,說明弟子這就該到了。”話音剛落,一行果然走進門來,恭敬地行禮拜師求教演算法,悉數接受了師傅的所有秘訣。而那門前的水流確實從東向西改變了流向,令人驚奇不已。

邢和璞曾對尹惜說過:“一行,他是不是聖人啊?漢代洛下閎所製定的大衍曆曾預言,八百年後誤差將達到一日,屆時會有聖人修正。如今期限已到,而一行所編纂的大衍曆正好糾正了這一誤差,洛下閎的預言應驗了。”

一行還曾拜訪道士尹崇,借閱揚雄的《太玄經》。幾天後,一行再次登門歸還書籍。尹崇感歎道:“這部書深奧難解,我研究了數年都未能完全理解,你怎麼這麼快就還回來了?”一行回答:“我已經領悟其內涵了。”隨後,他出示了自己撰寫的《太衍玄圖》和《義訣》一卷,尹崇看過後大為讚賞,稱一行為“當代的顏回”。

開元末年,時任河南尹的裴寬篤信佛教,拜在普寂禪師門下,每日早晚必去請教。有一天,裴寬照例去見普寂,禪師卻說:“此刻有些小事需處理,無暇詳談,請你在旁邊稍候。”裴寬便靜候在空室中。隻見普寂清理正堂,焚香端坐。不多時,大門傳來敲擊聲,伴隨聲音傳來的是:“天師一行和尚駕到。”一行進來後,向普寂行禮,二人私語良久,一行表情極為恭敬,額頭頻頻點頭,普寂隻是不停答應,毫無異議。兩人反覆交談三次後,一行走向南側房間,獨自關上門。普寂這才吩咐弟子:“敲鐘,一行和尚圓寂了。”弟子急忙去看,一行果然如言離世。後來,裴寬親自為其穿上喪服,步行出城送葬。

天寶末年,術士錢知微來到洛陽,在天津橋邊的柱子上張貼告示,號稱卜卦一次收費十匹帛。可是,十來天過去了,無人問津。終於有一天,一位貴公子覺得他定有過人之處,決定按照要求付賬卜卦。錢知微擺弄蓍草佈下卦象後,竟對貴公子說:“我算出的結果是你這輩子的事,你怎麼拿這件事開玩笑?”貴公子辯解說:“我卜卦的事情很緊急,先生難道算錯了嗎?”錢知微巧妙地賦詩暗示:“兩點土頭相對立,中間空虛懸如線。世人踩踏匆匆過,吝嗇錢財不願獻。”原來,貴公子本想賣掉天津橋騙他卜卦,錢知微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真是精明到了極致。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