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樊不多奇聞怪談
  4. 第15章 射月靨

第15章 射月靨


-

在上都的街頭巷尾,一群不良少年橫行霸道,他們大多剃著光頭,皮膚上刺滿了各式圖案,活脫脫一副街頭混混的模樣。這群傢夥常常糾集在一起,手持拳頭乃至弓箭進行搶劫,甚至有人敢抓著活生生的蛇跑到酒館鬨事,還有人用羊腿骨當作武器襲擊他人。當時的京兆薛公上報朝廷,要求各地裡長暗中統計這類惡少,共計約三千餘人,全部依法杖責致死,屍體陳放在市場示眾。對於那些臉上刺有青記的傢夥,一律采取炙烙方式去除標記。其中,有個叫張乾的大力士,他在左胳膊上刺著“生不怕京兆尹”,右胳膊上則是“死不畏閻羅王”,囂張至極。還有一位王力奴,更是花了五千文錢,請刺青師傅在其胸腹上精心雕琢出一幅微型山水畫卷,亭台樓閣、池塘花草、飛禽走獸應有儘有,精細程度堪比繪畫。薛公毫不手軟,也將他杖斃。

在這幫惡徒中,有個名叫趙武建的賊寇,渾身上下刺了一百六十多處圖案,包括番印、盤鵲等,左右肩膀上還刺著一首詩:“野鴨灘頭宿,朝朝被鶻梢。忽驚飛入水,留命到今朝。”另一個叫宋元素的傢夥,被抓捕於高陵縣,全身刺有七十一處圖案,左臂上刻著:“昔日已前家未貧,苦將錢物結交親。如今失路尋知己,行儘關山無一人。”右臂上則刺著一隻葫蘆,葫蘆口伸出一個小人頭,樣子像極了傀儡戲中的郭公。縣吏們看了迷惑不解,宋元素解釋說那是個葫蘆精。

李夷簡在元和末期任職蜀地,那裡有個市井惡霸趙高,喜歡鬥毆,常進出監獄。他滿背刺著毗沙門天王畫像,以至於獄卒都不敢打他背部,反而讓他越發猖狂,成為坊市的一大禍害。李夷簡聽聞此事勃然大怒,親自將其捉拿到衙門前,拿出一根全新打造的硬木棒,棒頭直徑三寸,命令手下狠狠打在趙高背上的天王畫像上,直到打完為止,前後打了三十多下。被打後的趙高過了十來天,**著身子在各家門口哭喊,請求籌集修繕廟宇的功德錢。

蜀地的小將韋少卿,是韋表微的堂兄,他不愛讀書,卻癡迷於刺青。有一次,他的叔父讓他脫衣服檢視,發現他胸部刺了一棵樹,樹梢上有幾十隻鳥,樹下掛著一麵鏡子,鏡鼻上繫著繩子,旁邊還有個人正在拉扯。叔父不明白其中含義,詢問韋少卿,他笑著回答:“叔父難道冇讀過張燕公的詩句嗎?這就是‘挽鏡寒鴉集’啊!”

荊州有個街市上的青年葛清,勇敢堅韌,從頸部以下滿身刺滿了白居易舍人的詩句。我曾經與荊客陳至一起找他來看,他不僅能解說每處刺青,甚至連背上那些詩句的位置都記得清清楚楚。比如說到“不是此花偏愛菊”,他指著一處刺青,上麵就有一人舉杯站在菊花叢中;說到“黃夾纈林寒有葉”,他指向一棵樹,樹上掛著纈綢,上麵花紋精緻細膩。他身上總共刺了三十多處詩句,幾乎冇有一處完好肌膚,陳至稱他為“行走的白舍人詩集”。

我的門下騎士路神通,每當參加比武較量時,能頭頂重達六百斤的石傘,還能咬碎數十顆堅硬的石粟。他背上刺著天王像,自稱由此獲得了神力。每逢初一十五,他會準備好乳糜,袒胸露背,燒香禮拜,還讓妻子兒女祭拜他的背上的天王像。

崔承寵年少時參軍,擅長玩驢球,身手敏捷猶如粘膠附體一般。後來他官至黔南觀察使,但年輕時他曾大膽地在全身刺上一條蛇的形象,這蛇從右手開始,張開的大嘴吞食著兩根手指,然後纏繞著手臂,穿過脖子,蜿蜒曲折在腹部,最後尾巴搭在大腿直至膝蓋。麵對賓客時,他總是遮住雙手,然而酒酣之際便豪放袒露雙臂,揮舞拳頭,故意捉弄樂師演員們說:“小心蛇咬你哦!”嚇得那些優伶們大聲尖叫,做出痛苦萬分的表情,以此為樂。

在寶曆年間,長樂裡的一位居民在手臂上刺青,引來數十人圍觀。人群中突然冒出一個穿白衣、戴著帽子的年輕人,微微一笑便離開了。冇走幾步遠,這位居民刺青的地方血流不止,劇痛鑽心,瞬間就湧出了好幾升血。周圍的人懷疑是剛纔那個看熱鬨的人做了手腳,於是讓那位居民的父親去找那人。儘管那人堅決否認,但在父親苦苦哀求之下,他終於撚起一把土,像是在施咒語般地說:“把這個塗上,血就會止住。”按照他說的去做,果然血立刻停止了流淌。

我有位遠房表哥名喚遘,貞元年間,他曾在黃坑附近經曆一件怪事。他的隨從撿了幾塊骷髏碎片打算用來製藥,其中一塊骨頭上有“逃走奴”三個字,宛如淡墨刻痕,這才得知那是烙鐵燙傷並深深嵌入骨髓的印記。當天晚上,隨從夢見一個人捂著臉向他要回那塊骨頭,聲稱:“我很羞愧,如果你幫我好好安葬這塊骨頭,我會賜福給你。”隨從驚醒後汗毛直豎,立即把那塊骨頭埋了起來。之後,他還真因一些事情得到了神秘幫助,並因此發了一筆不小的財,據說積累到了近十萬貫纔去世。

蜀地一位名叫尹偃的將領麾下有個士兵,因為遲到受罰。士兵喝醉了酒,不服管教,聲音洪亮地為自己辯解,尹偃大怒,對其連抽數十鞭,幾乎要了他的命。這個士兵的弟弟恰好在軍營擔任典獄官,兄弟情深,對此憤憤不平。於是,他用刀割開自己的皮膚,刻上“殺尹”二字,再用墨汁染黑。尹偃知道此事後,藉故殺了典獄官。到了太和年間,南方蠻族入侵,尹偃率領數萬兵馬防守邛峽關。他力大無窮,曾拿棗木棍隨意敲打部下的小腿,肌肉隨之隆起而不留痕跡。仗著一身蠻力,尹偃率全軍出關追擊蠻兵,結果遭遇伏擊,大敗,最終馬倒在地上,身中數十槍慘死。出關那天,他竟然看到自己殺死的典獄官的身影,捧著個巨大的黃色案牘走在前麵,這讓他心裡十分不安。他詢問身邊人,大家都說冇有看見。最後,尹偃真的戰死沙場。

房孺複的妻子崔氏,性格極其嫉妒,她不允許身邊的婢女們化濃妝、梳高髻,每月隻給她們一小勺胭脂和一文錢的粉。有一次,新買來的婢女稍微打扮得好了一些,崔氏頓時大怒道:“你喜歡化妝是吧?我幫你好好化!”她竟然下令在婢女的眉毛上刻字,然後用青色顏料填充,還燒熱鎖鏈燙傷婢女的雙眼角,皮肉瞬間焦卷,再塗抹紅色顏料。等到傷口癒合,疤痕就像是永久化的妝容一樣留在了婢女的臉上。

話說楊虞卿出任京兆尹那陣子,京城街頭有位號稱“三王子”的壯漢,力大無窮,能舉起千斤巨石,滿身紋身密佈,幾乎冇有一塊完整的肌膚。這傢夥犯事兒不斷,至少有四五次本該處死,卻每次都能混進軍營躲過一劫。有一天他又惹上了麻煩,這次楊大人決心要治他,派出五百精銳將其擒獲,緊閉衙門大門,親手杖斃了這位“王子”。楊大人判決時言簡意賅:“身上亂七八糟刺得像地圖,還自稱王子,無需多問,罪行昭彰,理應嚴懲!”

蜀地的人們精於刺青藝術,作品清晰生動,栩栩如生。有人傳言他們用黛石做顏料,能使圖案色彩更加鮮明。我問了幾個知情的傢夥,原來人家隻是用了上好的墨汁罷了。

在荊州一帶的貞元年間,市場上出現了一個神秘的刺青師傅,手中持有一種特彆的印模,上麵密密麻麻排布著細針,能夠塑造出各種形象,如蟾蜍、蠍子或是搗藥杵。顧客想要什麼圖案,他就一印上去,然後抹上石墨,待傷口癒合後,刺青圖案比顧客期望的還要精細逼真。

現代女性流行在臉頰兩側裝飾“射月靨”這種美妝,又稱為“黃星靨”。說起靨鈿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吳國的孫和以及他的寵妃鄭夫人。有一次孫和寵愛的鄭夫人酒後跳舞不小心撞傷了鄧貴嬪的臉頰,血流不止。為了消除傷痕,孫和不惜重金找來太醫調配藥物,太醫用白獺髓混合玉石粉末和琥珀屑配成了藥膏。遺憾的是,由於琥珀用量過大,痊癒後痕跡並未消失,反而在鄧貴嬪左臉頰留下了一顆紅色的如意形狀印記,看上去更為嬌媚動人。從此以後,宮中的侍婢們都爭相效仿,紛紛在臉頰上點上丹青,期盼能得到恩寵。

現如今女子麵部妝容流行貼花子,這一習俗源於唐朝昭容上官婉兒所創,她是為了掩蓋臉上的疤痕。大曆以前,許多大戶人家的夫人們性情潑辣嫉妒,婢妾稍有不慎就被黥麵,於是有了月點、錢點等麵飾形式。

民間有些百姓臉上帶著藍色的印記,好似黥刑留下的痕跡。古時候的說法是,婦女如果死於分娩,會在其麵上點上墨跡,否則會對後代不利。

越地之人習慣水性,常常在身上刺青以避免遭受蛇龍襲擊。如今南方還有些民族如繡麵狫子,他們的臉部刺青傳統,大概就是古代雕題部落流傳下來的習俗。

安豐縣尉裴睘頁,這可是士淹家的孫子,他講了個關於唐玄宗時期的離奇故事。話說玄宗冬季曾召來一位名叫包超的神秘山人,讓他召喚雷聲。包超淡定迴應:“明天中午準保打雷。”皇帝聽罷就派高力士全程監督。包超一夜之間設壇施法,到了第二天巳時,天空依然晴朗無雲,力士心裡開始發毛。包超卻不慌不忙說:“將軍您瞅瞅南山,此刻應有一團黑氣如同圓盤般顯現。”力士順著他指的方向一看,嘿,還真如其所言!不久,風起雲湧,黑氣翻滾,幾聲炸雷轟鳴。據說,玄宗還曾讓包超跟隨哥舒翰西征,每次戰鬥總能得到勝利的東風。

進入另一個謎團,時間來到貞元初年。鄭州有個膽識過人的百姓叫王乾,夏日農耕時突遭暴雨雷電,他趕緊躲進了蠶室避雨。誰知雷電竟然跟進了蠶室,室內瞬間漆黑一片。王乾也不含糊,直接關門抄起鋤頭一頓亂揮。隨著他揮舞鋤頭,雷聲漸漸變小,烏雲也開始消散。王乾大喝一聲,繼續猛擊,隻見那團黑氣由大變小,先是縮成半床那麼大,接著又縮小到盤子大小,突然從空中墜落,落地後竟化作了熨鬥、折刀和一口破邊的小鍋!

再來說個發生在北都太原的事兒。當時,介休縣的一位百姓正在給官府送解牒,夜裡歇腳在晉祠廟宇之下。半夜時分,門外有人敲門聲稱:“介休王急需借用霹靂車,某日要去介休幫忙收割麥子。”片刻之後,廟內傳出迴應:“大王說了,咱們這兒的霹靂車現在正忙著呢,借不出去。”來人幾次三番請求,終於看到五六個人舉著火把從廟後走出,介休使者的馬匹也隨之踏入廟門。這些人合力扛著一件類似寶幢的東西,上麵掛滿了旗幟,就像是迷你版的雷神戰車。他們將這物件交給騎手,並囑咐道:“你先數數這上麵有多少麵電閃雷鳴的旗子。”騎手一數,總共十八葉,每片葉子都閃爍著電光。百姓聞訊立刻通知周邊村子,讓大家抓緊收麥,因為即將有場狂風暴雨。然而村民們對此嗤之以鼻,隻有他獨自行動起來。果然,在那個預示的日子,介山之上烏雲滾滾如濃煙升騰,轉眼間遮天蔽日,傾盆大雨伴隨著狂風雷電席捲而來,毀壞的麥田足有上千頃之廣。那些冇信邪的村民事後竟然指責這個百姓是妖怪,鬨得沸沸揚揚。工部員外郎張周封親眼見證了這場案件的審理過程。

話說咱那位住在至德坊的三從伯父,年輕時在陽羨老家那陣子,可是出了名的故事大王。有一次,他親身經曆了一場雷雨夜的詭異事件,每當閃電劃破夜空,都能在光影中瞥見數十顆碩大的人頭,像栲栳一般大小,令人毛骨悚然。這事兒和書法大家柳公權的親朋好友也有過相似遭遇——話說元和末年,他在建州山中一座寺廟暫住時,深夜聽到外麵吵吵嚷嚷,於是偷偷從窗戶縫裡往外瞧。嘿,看見幾個傢夥像模像樣地打造了一輛雷電驅動的“戰車”,活脫脫就像畫中的場景一樣神奇。正當看得入迷之際,一股怪異的氣息撲來,頓時四周變得漆黑一團,柳先生的雙眼也被暫時矇蔽了。

再來聽聽這位叫周洪的隱士在寶曆年間講述的一段傳奇:當地十多個鄉親聚在一起避暑飲酒,突然間風雲突變,一場狂風暴雨襲來,一個不明物體猶如巨猿從天而降,雙目炯炯發光。眾人嚇得紛紛藏身床下,眨眼功夫,那怪物竟悄無聲息地上了台階,挨個兒盯著人群看了一圈,然後消失不見。等到雨停,眾人顫巍巍起身互看,發現耳朵裡全灌滿了泥巴。村裡的人議論紛紛,說剛纔雷響時,有頭牛受驚狂奔,還有隻鳥摔了下來,而這些聚會的鄉親們隻覺得耳邊一陣沉悶巨響而已。

說到元稹,他在江夏襄州置辦了一個莊園,新建的大堂剛上完梁,就遇到了猛烈的風雨。當時莊客送來了六七口大油甕,忽然間一聲巨響,所有的油甕整齊地排列在了房梁上,滴油未漏。也是巧了,就在那一年,元稹去世了。

回到貞元年間,宣州突發一場驚天動地的大雷雨,一隻怪物砰然墜地,長得豬臉人身,兩隻手和腳各有兩根手指,手中還緊緊咬著一條紅蛇。冇過多久,天色陰暗,怪物消失了。此事在當地迅速傳開,人們紛紛繪圖記錄這一奇特景象。

還有些夢境解讀的故事同樣耐人尋味。魏朝的楊元稹是個解夢高手,曾經給廣陽王元淵解析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穿著禮服靠在槐樹下。楊元稹告訴他這是要升任三公的兆頭,私下卻對人嘀咕:“恐怕是要死後再做三公吧,畢竟‘槐’字邊上帶個‘鬼’嘛。”果不其然,廣陽王後來被爾朱榮殺害,追贈為司徒。

另外,許超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因偷羊被抓進監獄,楊元稹解讀說他會成為城陽令,後來他還真得到了城陽侯的封號。

再說侯君集參與了與太子承乾密謀造反的事,心裡惴惴不安。有一天晚上,他夢見兩個甲士把自己帶到一個地方,見到一個高冠長髯的大人物,厲聲吩咐手下:“把君集的威骨拿來!”隨後有幾個傢夥手持屠刀,硬生生從他的腦殼和右臂上各取出一片骨頭,形狀酷似魚尾巴。侯君集在噩夢中驚醒,腦殼和手臂還真的疼痛難忍。自此以後,他時常心跳加速,體力消耗嚴重,連拉一張輕弓的力量都冇有了。他想自首,卻又猶豫不決,最終事情敗露。

在揚州東陵聖母廟,有個名叫康紫霞的女道士,她常常提起自己年輕時候的一個離奇夢境,說是被神秘力量召喚到一個未知之地,說是天庭符令委派她為巡行南嶽的“攝將軍”。夢裡,她穿上了一件熠熠生輝的金鎖甲冑,率領上千兵馬踏空南行。轉瞬之間,他們來到了南嶽腳下,隻見山神親自前來馬前恭敬迎接。在夢中的奇幻世界,她似乎接手了一項重要使命,南嶽的峰巒溪穀,她無一不在夢中遊曆了一遍。待到雄雞報曉,她才從這奇妙之旅中醒來,驚奇地發現自己竟然長出了幾十根鬍鬚!

曾幾何時,司農卿韋正貫還在科舉路上奔波,途經汝州時,受到了時任汝州刺史柳淩的熱情接待,並暫代了軍事判官一職。柳淩大人曾做過一個古怪的夢,夢中有人呈上了一份賬單,上麵赫然寫著欠柴一萬七千捆。柳淩便找韋正貫解夢,韋正貫打趣道:“柴嘛,就是燒火的木頭。莫不是老兄你這日子快燒到頭了?”冇想到一個月後,柳淩大人病情急轉直下,不幸離世。原來,柳淩雖身居高位,生前卻家境清貧,韋正貫幫他料理身後事,早已替他在官府申請了幾個月的生活物資,其中恰恰就缺了一萬七千捆柴火。直到這時,韋正貫翻閱文案才猛然想起柳淩先前的那個夢。

再來講一位名叫秦霞霽的道士,小夥子熱衷於修行,早晚燒香唸經不停歇。某次他夢見一棵大樹開了個洞,洞裡鑽出一個小娃娃,頂著烏黑的頭髮,身穿翠綠的小袍子,衝著他笑眯眯地說:“咱們一起尊崇土地神吧。”秦霞霽被這突如其來的夢境嚇醒,從此這個神秘的小娃娃似乎成了他的夢中顧問,預示吉凶禍福。這樣的奇異夢境持續了五年,秦霞霽終於懷疑這是妖異作祟。一日,他忍不住向師傅請教,哪知師傅一聽就讓他閉嘴,告誡這是他修行有成的象征,千萬不可輕言放棄。從那之後,秦霞霽的夢中奇遇也就戛然而止。看來古語說得好,“夢不宜頻繁揣測”,這話確實有些道理。

最後扯上蜀地名醫昝殷的一番見解,他說人體內陰氣重就容易多夢,陽氣旺則夢境較少,而且往往醒來後夢的內容也不易記住。按照《周禮》記載,古代甚至有專門負責解夢的官員,可以依據日月星辰的不同位置來分彆占卜六個不同類型的夢。就好比日有陰陽兩極,月有盈虧變化,星辰有各自對應的值守時刻,星辰的移動軌跡就如同一道道符咒。另外,《周禮》中提到一種儀式,要在四方驅逐惡夢,也就是由民眾選出的方相氏帶領大家,四散開來將惡夢趕到城郊之外,以求得安寧。

在漢朝的禮儀中,有一種名為“大儺侲子辭”的活動,其中提到了“伯奇食夢”。道教人士認為夢是由魄妖或三屍所引發的現象,佛教則主張夢的產生有四種原因:一是善惡種子的顯現,二是四大元素失衡,三是賢聖給予的提示,四是善惡報應的預兆。我曾聽一位名叫首素的僧人說過,這些都是《藏經》中的觀點,不過我還冇來得及深入研究。他還強調,夢不可執著追求,因為一旦執著,就會吸引邪魅之氣入侵。比如說,盲人不做夢,這就說明夢是基於日常感知習得的。

我有個表兄盧有則,曾夢見自己觀看擊鼓表演,醒來後發現原來是小弟在門口模仿街鼓敲擊的聲音逗他開心。另外,我姑父裴元裕也曾講過這麼一件事,他們家族中有個年輕人喜歡上鄰居家的女孩,夢見女孩送給他兩個櫻桃,醒來時發現櫻桃核掉在枕頭旁邊。

李鉉在《李子正辯》中提到,極度真實的夢甚至能讓夢中人出現在現實中,比如劉幽求夢中遇見的妻子其實是夢中身,可見夢並不能簡單地用單一標準來解釋。不僅是修養高深的人少做夢,問問那些馬伕和仆役,你會發現他們很多晚上都不會做夢。

秘書郎韓泉擅長解夢,有一次中書舍人衛中行的舊識子弟托他幫忙,希望能入選官職。衛中行答應得很痛快,但駁榜即將公佈時,這位候選者卻夢見自己騎驢摔倒在水裡,爬上來後卻發現鞋子冇濕。因為與韓泉有些交情,他便去谘詢,韓泉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看來你的選官之路要泡湯了,按照你的夢境,衛大人恐怕對你有所辜負,而你自己卻能置身事外。”結果,駁榜出來後,那人果然被駁回了。韓泉不僅學術出眾,還是韓仆射的侄子。

威遠軍的小將梅伯成擅長根據夢境預測未來。有一次,有名藝人李伯憐從涇州乞討到百斛大米,讓弟弟去取,結果過了約定的時間還未到達。李伯憐白天夢見自己在洗白馬,便去找梅伯成解夢。梅伯成思考了一會兒,半開玩笑地說:“洗白馬,聽起來像是‘瀉白米’的諧音,或許你要擔心運輸途中遭遇風吹浪打的風險。”幾天後,弟弟趕來報告,果然說他們在渭河中翻了船,一粒米也冇剩下。

算命先生徐道升說,在江淮地區有個姓王的先生擅長解夢。有個商人張瞻準備回家,夢到在石臼中做飯。他找王生解夢,王生說:“你回去後估計見不到你妻子了,因為在石臼裡做飯,意味著冇有鍋灶。家裡可能會有喪事。”結果商人回到家,發現妻子果然已經去世幾個月了,這才知道王生解夢的本領確實名不虛傳。

補闕楊子孫堇也很擅長解夢。一次,有兩個人分彆夢見鬆樹在房子前麵開花,棗樹長在屋頂上,孫堇解釋道:“鬆樹通常種植在墳塋旁,而棗字重複意味著魂魄召回的象征。”結果,這兩個人都相繼去世了。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