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樊不多奇聞怪談
  4. 第56章 古槐樹

第56章 古槐樹


-

清朝年間,學界翹楚潘倫恩可不是個悶頭苦讀的書呆子,他那顆充滿好奇的心總是在墨香之外尋找生活的五味雜陳。每當學術研究暫告一段落,他便搖身一變,成了行走江湖的探秘人,踏遍華夏大地的犄角旮旯,樂此不疲地挖掘那些藏匿在鄉野民間的奇聞異事。這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就像散落在曆史塵埃中的珍珠,被他一一拾起,精心打磨,最終鑲嵌進他的文集《道聽途說》中,讓讀者們在字裡行間體驗一把“清代版《x檔案》”。

且說這一回,潘倫恩晃悠到了某戶農家小院,那地方雖簡樸得近乎寒酸,主人翁卻是個實打實的厚道人,臉上的溝壑寫滿歲月,笑起來卻比豐收的稻穀還要燦爛。他見潘倫恩這讀書人上門,二話不說,抄起鐵鍋,撈出一條剛從門前溪流捕獲的大魚,架火烹煮,瞬間,小院裡瀰漫起誘人的魚香,連隔壁的看門狗都饞得忘了吠叫。

潘倫恩端坐桌前,夾起一塊魚肉放入口中,那滋味,彷彿是詩經裡的佳人化身為美食,在舌尖上輕舞一曲《采薇》。他不禁讚道:“此魚之鮮美,足以媲美皇家禦膳!”哪知,這番誇讚卻引來農夫一聲悠長的歎息,像是從心底吹出的一陣秋風,帶著幾分蕭瑟與神秘。

農夫放下手中糙碗,目光越過嫋嫋升騰的熱氣,遙望遠方,緩緩開口:“先生有所不知,您今日所嘗,不過是溪流之魚的尋常滋味。若論至鮮,當屬烏瀧坑中那群精靈般的魚兒。隻可惜,那烏瀧坑如今已成禁忌之地,再無人敢踏入半步。”

此言一出,猶如平地驚雷,瞬間打破了魚湯的醇厚和諧。潘倫恩手中的筷子懸在半空,心中暗潮湧動:烏瀧坑?禁地?還有比這更鮮美的魚?這背後究竟藏著怎樣一段不為人知的詭異往事?看來,這次遊曆,怕是要揭開一個深藏鄉間的懸案了。一場關於神秘魚群與禁忌之地的探索之旅,就此在一碗魚湯的餘香中悄然啟程……

潘倫恩一聽這烏瀧坑的來曆,頓時兩眼放光,好奇心如貓爪撓心,癢得他坐立不安。那農夫見狀,嘿,也樂得給這位城裡來的學士擺擺龍門陣,添點鄉野調料。他拍了拍膝蓋,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述一段連他自己都覺得玄乎其玄的故事。

話說當年,烏瀧坑不過是個扔石頭都砸不到第二個人的小水溝,擱在那兒,比村口那棵老柳樹還低調。可就因為村裡有個老頑童,非說自己在那兒瞅見了一條四爪漆黑、眼神賊亮的小龍崽子,嘿,這一嗓子吼得,愣是把烏瀧坑捧成了村裡的網紅景點。你說怪不怪,大夥兒誰也冇真見過那小龍,可愣是冇人敢質疑老頑童的話,一個個心存敬畏,彷彿烏瀧坑真成了龍王爺的私家泳池。於是乎,“烏瀧坑”這個名字,就這麼帶著一絲神秘色彩,烙進了村史。

當然嘍,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村裡也有那麼幾個不信邪的小年輕,他們撇嘴一笑,心想:“哼,四爪烏龍?騙鬼呢!”這哥幾個一合計,決定去烏瀧坑裡撈條魚,親自驗證一下這坑到底有冇有那麼神。結果,魚倒是撈上來一條,燉進鍋裡一嘗,乖乖隆地咚,那味道,簡直能把舌頭都鮮掉!這下好了,訊息跟長了翅膀似的飛出村子,十裡八鄉的吃貨們聞風而動,烏瀧坑成了熱門垂釣勝地。

好景不長,怪事來了。原本普普通通的魚兒們,像是集體中了邪,突然間個個長出了四隻黑爪子,活脫脫一群水底忍者神龜。村民們看得目瞪口呆,撈魚的熱情瞬間降到了冰點。你說怪也不怪,這烏瀧坑的魚,怎麼就一夜之間變異了呢?是真有龍脈庇佑,還是另有蹊蹺?這事兒啊,至今還是村裡茶餘飯後的未解之謎。

潘倫恩聽完,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心說:“好傢夥,這烏瀧坑,怕是藏著一部活生生的《鄉村版龍族秘史》啊。看來,我這趟遊曆,不深入烏瀧坑一探究竟,豈不是白來一趟?”於是,他放下筷子,摩拳擦掌,準備開啟一場探尋四爪魚與神秘烏瀧坑的冒險之旅。

瞧見那些長了黑爪的魚,村裡那些原先對烏瀧坑敬若神明的鄉親們,嚇得腿肚子直哆嗦,撲通撲通全跪在坑邊,賭咒發誓:“龍王爺饒命啊,俺們再也不敢動您寶貝孫子一根毫毛了!”可總有那麼幾個愣頭青,非得跟老天爺較勁,他們撇著嘴,揮舞著漁網,一副“老子就不信這個邪”的架勢,繼續在烏瀧坑裡大肆捕撈。

這幫膽大的吃貨把魚兒帶回家,架鍋烹煮,一嘗之下,嘿,味道竟比之前更勝一籌,簡直是魚中愛馬仕,舌尖上的奢侈品!可再細看那魚爪,硬得跟金剛鑽似的,刀砍斧剁愣是紋絲不動,真讓人懷疑是不是拿錯了廚具,該用鍊鐵爐來烹飪。

本來嘛,日子過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晴空萬裡轉眼變臉,烏雲密佈,狂風呼嘯,接著就是冰雹劈裡啪啦砸下來,跟天漏了個窟窿似的。這場詭異的極端天氣,愣是把村子裡的房子砸得七零八落,比拆遷隊還猛。更邪乎的是,災後一統計,遭殃的全是那些捕魚狂魔,不是失蹤就是掛了,一個都冇跑掉。這下子,村裡炸開了鍋,大夥兒一致認定:“這是報應啊,惹了龍王爺,冇得好果子吃!”於是,“因果劫難”這個詞兒就在村裡傳開了,人人談“魚”色變,烏瀧坑徹底成了無人敢涉足的禁地,比鬨鬼的荒宅還瘮人。

潘倫恩聽罷這離奇遭遇,心中暗自思量:“這烏瀧坑怕是藏著什麼大秘密,長爪魚、怪天氣、失蹤事件,妥妥的懸疑大片素材啊!看來,我這趟遊曆,不僅要當美食偵探,還得兼職氣象學家和偵探小說家,不把這烏瀧坑的真相挖出來,我這‘知名學士’的名號可就白混了!”於是,他整了整衣領,眼神堅定,準備踏上這場融合美食、氣象、懸疑於一體的冒險征途。

潘倫恩這腦瓜子裡裝的奇聞逸事,可不止烏瀧坑那檔子事兒。他悠悠地翻開記憶的畫卷,又抖出了一段發生在自家村子裡的詭異傳說,那可是比聊齋還接地氣,比阿婆講故事還抓人心絃。

話說他們村中央,屹立著一棵千年古槐,那樹乾粗得嚇人,估計得十來個壯漢手拉手圍一圈,才能勉強摟住它的“大肚腩”。村裡人日子過得順風順水,鮮少遭病魔侵擾、災難臨頭,大夥兒琢磨著,準是這古槐樹仙風道骨,日夜庇護著一方百姓。於是乎,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甚至哪家孩子尿床了,都要到古槐樹下燒柱香、磕個頭,祈求平安吉祥。那場麵,比村口的廣場舞熱鬨多了,古槐樹儼然成了全村的精神支柱。

可好景不長,有一天,這千年古槐突然“改行”做起了養蜂業。也不知道哪個蜜蜂家族獨具慧眼,相中了古槐樹這塊風水寶地,愣是在樹上築起一座超級蜂巢,規模之大,足以申請吉尼斯紀錄。這還不算,樹下還聚集了一票蜜蜂親友團,嗡嗡嚶嚶,好不熱鬨。那時候,鄉親們對蜜蜂的認知僅限於“能釀蜜,蜇人疼”,一聽說有倒黴蛋被蜜蜂送了一針“安樂死”,全村立馬陷入恐慌。從此,古槐樹從膜拜聖地變為恐怖禁地,大白天路過都得繞著走,生怕招惹了這群“飛行暗器”。

神奇的是,就在大夥兒提心吊膽熬過了一個多月後,某天清晨,村頭王二麻子上廁所路過古槐樹,眼睛一瞟,差點下巴掉地上——那碩大的蜂窩竟然憑空消失了!連個渣都不剩,就跟被外星人用UFo給吸走了似的。這下好了,村民們麵麵相覷,又是一輪新的猜測和議論,有的說是神仙顯靈收了蜂窩,有的懷疑是狐狸精施了妖法。總之,古槐樹再次披上了神秘的麵紗,成了村裡茶餘飯後的新一輪談資。

潘倫恩把這些故事娓娓道來,聽得人一愣一愣的,心想:“這哥們兒老家是住在《走近科學》拍攝基地嗎?先有變異魚,後有消失蜂窩,簡直是大自然的懸疑劇場啊!”不過,對於熱衷於解密未知的潘倫恩而言,這些謎團無異於磁石般吸引著他,讓他愈發堅定了深入探究的決心。畢竟,誰不想成為揭示家鄉未解之謎的英雄呢?尤其還是個風趣幽默、深受鄉親們喜愛的英雄!

潘倫恩的故事還冇完,這老哥的村子簡直就是現實版的“奇幻森林”。上回說到古槐樹上的蜂窩神秘蒸發,村民們敬畏樹靈之餘,又恢複了往日的虔誠,繼續在樹下點香磕頭,跟樹仙兒套近乎。可誰知,好戲纔剛剛開始!

話說某日,晴空萬裡,突然一道閃電如龍蛇般劃破天際,緊接著,一聲炸雷響徹雲霄,震得村裡的母雞都忘了下蛋。大夥兒驚魂未定之際,抬眼一看,哎呀媽呀,千年古槐成了閃電的目標,被生生劈成兩半,熊熊烈火從中噴湧而出,那景象,活脫脫就是一棵會噴火的“生命之樹”,要不是知道這是現實,還以為穿越到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村民們哪能坐視自家的“保護神”遭此劫難?待雷公電母鬨夠了,雨點子一停,大夥兒抄起水桶、拖把,一股腦兒衝上去救火。經過一番“水火交融”的激戰,古槐總算保住了半條命,火勢漸熄。可當眾人湊近一看,嘿,這樹肚子居然空了!原來威武雄壯的樹乾內,竟藏著一個螞蟻王國的“萬人坑”,黑壓壓一片,都是些英勇犧牲的小傢夥,場麵壯觀得讓人頭皮發麻。

好奇心驅使著村民們動手清理這螞蟻墓園,隨著螞蟻遺骸被一一掃除,一個微型“蟻宮”赫然顯現。乖乖,這哪裡是樹洞,分明是一座縮小版的宮殿群嘛!主殿巍峨聳立,旁邊廂房、走廊、庭院佈局緊湊,井然有序,彷彿螞蟻建築師們按照封建時代的紫禁城圖紙打造了一座微觀世界。更令人稱奇的是,主殿中央還供奉著一隻體型碩大的螞蟻,像是蟻後的化身,端坐在寶座之上,頗有君臨天下之勢。

這一出接一出的驚奇劇情,讓村民們目瞪口呆,直呼:“咱村的古槐樹,怕不是藏了個‘螞蟻王國的秘密檔案館’吧!”自此,古槐樹不僅是庇佑村民的神木,更是上演了一幕幕生物奇觀的大舞台,引得十裡八鄉的鄉親們都跑來圍觀,嘖嘖稱奇。潘倫恩每次提起這段經曆,都忍不住調侃:“咱村的古槐樹,比好萊塢大片還刺激,就是苦了那些螞蟻演員,演了一出生命的悲喜劇。”這風趣的講述,配上那段傳奇經曆,讓聽者無不捧腹,又對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村落心生嚮往。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