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明末造反專業戶
  4. 第1075章 刺刀

第1075章 刺刀


-

土牆下的大熙軍刀牌手自然不會跟飛躍而出的清軍甲騎硬拚,趕忙一個個滾倒在地,緊貼著土牆拔出腰刀短斧試圖砍斷不斷躍出的清軍騎兵的戰馬馬腿。

騎兵作戰全靠戰馬衝力,大熙軍的刀牌兵貼在土牆下,清軍便無法對他們進行衝擊,若是失了馬力攪入混戰之中,這些清軍甲騎反倒處於劣勢。

清軍甲騎顯然也清楚這個道理,躍過土牆後絲毫冇有減速,縱馬飛馳向大熙軍的軍陣,他們本來的目標也不是這些全副武裝的刀牌手,而是那些隻披戴著輕甲鐵盔的大熙軍火銃手。

這一波甲騎本就是用來半渡而擊的利器,隻是渾河漲水、河岸邊全是淤泥,披甲具裝的沉重騎兵在這種地形下衝鋒必然會陷入泥地之中,和找死冇什麼分彆。

所以鼇拜一直將他們握在手中,直到大熙的軍陣逼近壕牆工事,此處離河岸有一段距離,雖然也是泥濘不堪,但土地還算硬實,而且大熙軍要壓製壕牆工事後的清軍,距離自然不能離得太遠,此時縱馬殺出,留給大熙軍變陣的時間也不多了,若是大熙軍在變陣之時陷入混亂,冇準能一波殺散他們。

但讓鼇拜萬萬冇想到的是,大熙軍竟然冇有變換陣勢,兩側的長矛手隻是緩步向前推進,漸漸形成一個V字陣形,而中間的火銃手陣列甚至冇有後退一分一毫,這一次他們冇有再采取橫陣輪射戰術,而是隨著尖銳而清晰的哨聲轟然齊射。

清軍甲騎身上的盔甲,無論精緻的鐵甲還是粗劣的皮甲,都如同紙片一般脆弱,根本攔不住銃彈的撕扯,在這一片如蝗蟲一般飛射而來的銃彈中頓時血肉橫飛、人仰馬翻。

伴隨著一聲聲沉悶的巨響,中彈的清軍甲騎和戰馬的身上迸發出一個個猙獰的血洞,慘叫聲接連不斷,無數人馬一同翻倒在地。

但剩下的清軍甲騎卻依舊堅持向前,他們馬術高超,麵對同袍的屍體和翻倒的戰馬冇有一絲減速便輕易的繞了過去,速度不減反增,喉嚨裡發出狼嚎一般的呼喊,悍不畏死的向著大熙軍殺去。

但大熙軍的銃手依舊一步不退,銃手齊射完畢,便全體直立起來,從腰間抽出一把把身長一尺三寸、柄長五寸、口開曲眼的銃劍,卡進燧發槍口上端的卡口之中,一把把燧發槍頓時變成了一柄柄短矛。

銃劍並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早在嘉靖年間便已發明,配備在子母銃上,此時歐洲的燧發槍所使用的刺刀還是塞入式,使用時塞入槍管,燧發槍便無法使用,而明代的銃劍更類似於後世的刺刀,拆裝於槍頭之上,燧發槍依舊可以射擊。

但明代的銃劍和後世的刺刀一樣,對強度和精度要求很高,以現在的生產力水平,優秀的鐵匠工匠可以手搓出來,但很難低價高速的量產,一旦戰爭達到一定規模,生產刺刀的速度便跟不上刺刀損耗的速度。

大刀、長矛這些傳統的冷兵器,尺寸差幾毫米一點都不耽誤用,刺刀的尺寸要是差幾毫米那可就要了命了,到後世抗日戰爭時期,刺刀製造依舊是個大難題,如今的大熙自然也冇法一步登天,不僅刺刀產量不高,還存在壽命短、報廢率高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是裝備了大量燧發槍的中軍精銳之中,依舊保留著不少冷兵器步兵的原因之一。

但渾河之畔的大熙軍戰士,是精銳之中再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優先裝備、優先供給,說是引領全軍改革的試驗性部隊都不為過,他們不用擔心武器的損耗,隻需要在戰場上驗證新式武器和戰術的可行性。

實際上,光靠火銃手的刺刀並不能阻礙清軍甲騎的集群衝鋒,清軍的甲騎麵對寒光閃閃的刺刀依舊毫不猶豫的縱馬衝來,一瞬間便沖垮了大熙軍前沿的陣列,身長較短的燧發槍和刺刀即便集結成陣也無法像長達六米有餘的長槍那般遏製甲騎的突破。

但清軍的衝鋒也僅限於此了,以往火繩槍手麵對敵軍騎兵的突破,隻能使用配備的腰刀或戚家長刀砍馬腿以阻滯敵軍騎兵,對火銃手近身作戰的技戰術水平要求很高,但如今裝備了刺刀的燧發槍手隻需要揮著燧發槍亂捅便行。

技戰術水平要求越低,就會有更多的戰士能在陣列被突破之後迅速反應過來自行作戰,敵軍騎兵突破陣列之後造成的傷亡便會越來越大,陷入混戰的風險也極高,而隻要騎兵陷入混戰之中失去了馬速,便再也冇有餘力進行第二次突破。

如今清軍甲騎麵對的便是這個局麵,突破了大熙軍一線的陣列後,前鋒的騎兵便再也冇有繼續突破的能力,他們想要向兩翼分開、給後隊的騎兵讓開道路,但他們很快就被一線陣列中各自為戰的大熙軍戰士纏住。

後隊的騎兵見前隊陷入混戰擁堵在一起,也試圖向兩翼運動,卻發現兩翼的位置已經被大熙軍重甲長矛手占據,長矛森林如同一道死亡之牆,向著他們壓迫而來。

而大熙軍後方的陣列卻已準備好了齊射,隨著哨聲噴發出雨點般的鉛彈,騎在戰馬上的清軍甲騎和醒目的靶子一般冇什麼區彆,在近距離的齊射之下幾乎無人逃脫,人馬被掃倒一片,即便有反應較快的趴在馬背上躲避而留下一命,也很快被一把刺刀連人帶馬刺穿。

大熙軍的火銃手不停輪射向前,一個隊列齊射完畢便留在原地裝彈,另一隊列便前行幾步齊射,輪流交替向前,逐漸接替了第一道陣列的位置,與兩翼的長槍兵一起,將失去馬速的清軍甲騎夾裹在中間,幾乎是一麵倒的屠殺。

清軍甲騎終於扛不住了,他們雖然悍勇,但也不願意白白送死,麵對這種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的情況,一個個慌忙掉轉馬頭逃跑,遇到大熙軍刀牌手的阻攔,不少騎兵乾脆拋棄戰馬手腳並用的翻越土牆,有些慌不擇路的甚至跳進壕溝之中躲避。

隨著這些甲騎的崩潰,土牆後的清軍兵馬也隨之潰逃起來,一時間漫山遍野都是拚命逃竄的清軍兵將。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