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明末造反專業戶
  4. 第20章 屯堡

第20章 屯堡


-

如今還冇到明末最拉跨的時候,朝廷的官吏至少收了銀子還是很講信用,會認認真真的幫忙做事,過了一段時間,綿正宇的百戶任命便發了下來,上麵的人拿了銀子很夠意思,冇讓綿正宇挪地方,直接頂了武鄉這裡百戶的缺。

綿正宇算是正式邁入官場了,穿著一身嶄新的百戶官袍嗬嗬笑個不停,在鄉裡擺了一個流水席,還讓毛孩請了個戲班過來,請四鄰八鄉的村民都來好好樂嗬幾天。

後世經過大發展的戲曲吳成都感覺索然無味,對如今這些鄉間野戲自然也冇啥興趣,拉著不情不願的毛孩和綿長鶴直接去了百戶所所在的屯堡,準備先查查武鄉百戶所的情況。

說是屯堡,實際上是一座小小的城池,周長不過一裡半,矮矮的城牆多有剝落,肉眼可見的缺乏維護,堡中除了軍營、馬廄、校場、武庫這些軍事設施以外,還有民房、市場等民用設施,用來給衛所軍卒居住。

吳成在堡中轉了轉,堡內的精兵青壯基本都被帶去勤王了,大多跟著林百戶一起去陝西投了秦寇,剩下一堆老弱病殘,幾個守堡的軍士要麼還是十二三歲的半大孩子,人還冇槍桿高,要麼就是白髮蒼蒼的老卒,顫顫巍巍的讓吳成覺得絆一跤都能送了他們的命。

堡中的軍卒家眷也是個個麵有菜色,林惡鬼花了那麼多銀子買來百戶,欠了一屁股帳,自然要想儘辦法榨錢,拚命剋扣兵卒糧餉,這些軍卒家眷都是饑一頓飽一頓,冇餓死就算萬幸了。

吳成微微歎了口氣,走到馬廄前,將馬欄一個個打開,卻一匹馬都冇見到,一旁的老卒趕忙上來解釋:“吳兄弟,之前大軍勤王,好馬都被挑走了,隻剩下幾匹劣馬,後來山西遭了雪災,朝廷又欠著餉,堡裡的家眷實在活不下去了,隻能把馬牽去武鄉城賣了。”

吳成輕輕點點頭,私賣軍馬可是殺頭的大罪,但人都快餓死了,哪還顧得上什麼法紀軍律?

“無妨,之後讓綿老叔上個稟文,統統推到林惡鬼身上便是......”毛孩嘿嘿一笑:“林惡鬼把戰馬都拉走了,按製朝廷也該給咱們補銀子買馬的。”

“朝廷啥樣你又不是不知道,到咱們手裡的銀子能買個馬蹄就算上邊的官有良心了!”綿長鶴雙手一攤,聳了聳肩。

吳成微微一歎,走出馬廄,又走到武庫,武庫的木門上掛著一把大鎖,但兩扇木門卻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吳成皺了皺眉,用力推了推木門,木門竟然挎擦一下裂了半邊,惹得吳成一陣無語。

“朝廷不發餉,要銀子的稟文都石沉大海,堡裡的東西都年久失修了......”那名老卒尷尬的解釋一句,趕忙找來鑰匙打開大鎖,吳成邁步而入,卻見武庫中堆滿了刀槍劍戟,但明顯缺乏維護,長矛矛柄都被蟲蛀壞,戰刀之上也是鏽跡斑斑。

吳成隨手拿起一杆火門銃,擦掉厚厚的灰塵,卻見銃上刻著幾個醒目的銘文——永樂二十一年,沁州守禦千戶所製。

吳成徹底無語了,武庫裡的武器缺乏保養也就算了,怎麼永樂年間的老古董還存在武庫裡?這到底是武庫還是博物館啊?

那名老卒見吳成盯著火門銃發呆,陪著笑走上來:“吳兄弟,彆看這些火器老,但是耐用可靠,現在還能打響,反倒是這些年發下來的火器,不是炸膛就是打不響,還不如永樂年的老傢夥。”

吳成無奈的笑了笑,難怪這些老古董還會存在武庫裡,原來我大明的軍隊,也得靠著考古打仗。

放下那根火門槍,吳成失去了繼續逛的興趣,回頭問道:“這些武器稍加修理和保養,應該不少還能用,老軍,屯堡中可有鐵匠?”

那老卒搖了搖頭,歎了一聲:“按照朝廷規製,匠戶分住坐匠和輪班匠,住坐匠每日就地服役十日,輪班匠則定期去官營作坊服役,但如今朝廷不發餉,咱們這些大頭兵自己的喂不飽,軍中的軍匠從咱們這賺不到銀子,上麵剋扣起來也會不會放過他們,軍匠辛苦一整年,買材料的錢都湊不夠,於是乾脆就逃了,衛所裡逃跑的軍匠不少,我們一個小小百戶所,又哪裡留得住人?”

吳成沉默的點點頭,走出武庫,走向百戶居住和辦公的值房,幾名識字的軍卒把百戶所和四鄰八鄉的賬本、檔案統統翻了出來,堆在桌上等著吳成檢查。

吳成皺著眉看了一陣,武鄉的百戶所算是山西比較大的一個,軍戶有一百二十多戶,民戶三十戶,屯堡中居住著十七戶,其餘都分散在武鄉各處屯村之中,旗軍有一百一十餘人,餘丁和屯軍則有四百多人,當然,這些都隻是紙麵上記載的數字,明軍常有逃亡,軍官又吃空餉成風,加上此次嘩變之後不少人逃到陝西去,到最後能有四五十人的可戰之兵都已經算是萬幸了。

吳成眉間皺成一團,腦海中不斷浮現著四個大字——“一窮二白”。

繼續翻閱著檔案,吳成忽然發現了一些異樣,拿著紙筆計算一陣,問道:“老軍,這賬目對不上啊,我算了算軍屯曆年產出和繳糧,怎麼這兩年的收入會少了一半還有多?”

那老卒歎了口氣,回道:“吳兄弟,你有所不知,武鄉左近的田地,大多握在張家的手裡,他們以請佃屯田之名取走田地轉租佃戶,那些田名為軍屯,掛在咱們的賬目上,實際上卻是張家的私田,軍屯繳糧有規製,而張家則征募數倍於屯糧額度之佃租,又與屯倉官員相互勾結、弄虛作假、逃納屯糧,享軍之產、無軍之糧。”

“屯戶本就被租子壓得透不過氣來,之前朝廷提了屯糧的額度,張家也順勢提了地租,又發放高利貸以牟利,這兩年山西又遭了災,不少屯戶佃戶顆粒無收,繳不起租子、還不起高利貸,隻能棄田逃了,連帶著我們百戶所的屯糧也收不上來,收入自然是銳減了。”

吳成麵帶疑惑,急急問道:“軍屯之田,怎會成了張家的私田?請佃屯田又是什麼東西?”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