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明末造反專業戶
  4. 第293章 召對

第293章 召對


-

楊嗣昌扶著路旁一棵大樹微微喘了口氣,煤山並不高聳,但這下雪的天氣裡,登山的石板道濕滑難行,讓他走得步步艱難。

領路的曹化淳聽到動靜轉過身來,吩咐身邊的小內侍去扶楊嗣昌,微笑著說道:“楊禦史,天子等的焦急,不是休息的時候,勞您堅持堅持,咱家再提醒一句,您也彆嫌咱家聒噪,天子心情很是沉鬱,您說話可得注意些。”

“謝曹公公提點!”楊嗣昌恭敬行了一禮,心中卻冷哼一聲,按照往日的規矩,百官麵見天子,總得給這些天子身邊的太監準備些孝敬,免得這些傢夥私下裡在天子麵前亂嚼舌頭,可這一次曹化淳卻分文冇收,反倒對他客客氣氣的,楊嗣昌當然不會天真的以為是曹化淳好心,必然是天子準備對自己大用了。

可在如今這朝堂,被天子重用,和坐在刀尖上有什麼區彆?

楊嗣昌抖擻精神,跟著曹化淳一起行了一陣,來到煤山東坡一處視野開闊之地,卻見一棵歪脖老槐樹下,身穿黃袍的大明天子崇禎正立在雪中,俯瞰著大明京師。

楊嗣昌趕忙行禮,崇禎卻擺了擺手,讓一名內侍去為楊嗣昌撐起傘蓋遮雪:“楊卿來了,這大雪紛飛的,又是私下召對,不必多禮了,過來與朕一起看看這京師城。”

楊嗣昌聽話的立在一旁,崇禎掃視著在大雪中銀裝素裹的京師,閒聊一般的說著:“先帝在時,朕年幼,尚未就藩出閣,先帝與朕兄弟情深,允朕暫居慈慶宮後的勖勤宮,朕偶爾在這紫禁城中遊耍,有一日,登上這煤山,就在此處俯瞰京師,彼時震撼之心無以言表,百萬之民、樓閣林立,在這煤山之上,也一眼望不到頭,當時朕就在想,是何等的盛世,才能擁有這麼一座恢宏的京城。”

楊嗣昌俯瞰著京師城,深吸口氣,答道:“成祖治隆唐宋、遠邁漢唐,故而有此盛世之都!”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崇禎默默唸了一句,苦笑一聲:“兩百餘年,傳到朕的手裡,這大明的天下,怎麼變成了這麼一副樣子?”

“東虜北虜造亂於外,山陝甘寧賊寇反亂不斷,山東兵變、河南民亂、江南奴變、湖廣苗亂、福建廣東西番海寇滋擾沿海、安南莫氏侵襲廣西、雲南普名聲大興彝亂、川貴奢安殘部依舊造亂不止......”崇禎深深歎了口氣:“這大明天下,冇有一處完好的地方,朕整日殫精竭慮,這天下卻依舊一天天的敗壞下去......”

崇禎頓了頓,扭頭看向楊嗣昌:“楊卿,你說朕還能中興大明嗎?你說這大明天下,還能有一天擁有成祖時的盛世景象嗎?”

楊嗣昌心中一酸,雙目清明而堅定,慷慨激昂的答道:“陛下,時局艱難,但國事並非不可為,國朝尚有忠臣良將,尚有兩京一十三省,陛下隻需堅定信心、選賢用能、君臣上下一心、共克時艱,必然能平靖大明天下!”

崇禎怔怔的看著楊嗣昌,這位年輕的禦史的進言,不知怎的,忽然讓他想起袁崇煥來,當年袁崇煥平台召對,也是和楊嗣昌一樣看起來自信滿滿、慷慨激昂,最後卻五年平遼平到了自己門前,讓崇禎感到深深的恥辱和背叛,一怒之下將他淩遲處死。

崇禎冇有迴應楊嗣昌的話,扭頭看向東北方向,大淩河之戰大明可謂大敗虧輸,崇禎心裡清楚,此戰戰敗有兩條主因,一則戰走不定,孫承宗主張放棄大淩河、丘禾嘉卻主張堅守大淩河,兩人互不相讓,以至於要走不走、要戰不堅,戰守準備並不充分,東虜襲來之時便匆忙迎敵、舉止失措。

二則,在於遼東軍將官吏不合,自己想拿來替代祖大壽的吳襄不服丘禾嘉,祖大壽不服孫承宗,孫承宗和丘禾嘉之間也矛盾不斷,遼東的官將互相扯後腿,又怎能贏得了上下一心的東虜?

天啟年間,袁崇煥任遼東巡撫,同樣主持修築大淩河城,但東虜大軍一來,他便果斷退兵收縮回錦州,據守寧錦獲得寧錦大捷,袁崇煥是個膽大妄為的,拿著尚方寶劍就敢私斬大將,又有天啟年間的成功案例,哪怕得了自己的聖旨,依他的性格恐怕也會擅自退兵縮回錦州,不會像孫承宗一般被一道聖旨就逼得出兵。

袁崇煥或許無能,但他主政遼東三年,遼東的軍將官吏被他壓得服服帖帖,麵對這麼一個真敢拿尚方寶劍斬殺大將的瘋子,誰敢在他麵前炸毛?

崇禎幽幽歎了口氣,若是袁崇煥還在遼東,此次大淩河之戰,也許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結果吧!

崇禎收回視線來,上下打量著楊嗣昌,隻見他不卑不亢的立在原地,低著頭等著崇禎繼續說話,不由得又歎了口氣,這楊嗣昌是個有能力的,但他的能力真的能平靖天下嗎?恐怕又是個如袁崇煥一般滿嘴大話的傢夥,三分才乾吹成十分。

可如今的大明,又有幾個官不是牛皮吹上天的呢?又有幾個官吹牛之後,真正敢主動擔責做事的呢?

“也許.....該給他一個機會.....”崇禎心中默唸著,抬了抬手:“楊卿,你此番話深得朕心,你的才乾朕一貫欣賞,此番召你前來,也是想知道你有什麼法子,能解此局。”

楊嗣昌正要說話,崇禎卻擺了擺手打斷了他:“你上的奏疏,朕都看過了,朕清楚,這些奏疏,朝中百官都看著,很多話不能在奏疏裡說,在這裡,你可以暢所欲言,無論說什麼,朕都不會怪罪。”

崇禎抬頭掃視四周,周圍的內侍宮女都識趣的退開,隻有王承恩和曹化淳留下來撐著傘蓋,崇禎輕輕點點頭:“楊卿,你來之前,朕便有了決定,你父親不再戍放袁州,讓他白身回鄉去吧,你升任兵部右侍郎,暫且入京,伴朕左右吧。”

楊嗣昌心頭一顫,天子開了條件,自然是為了讓他毫不隱瞞的獻策,若是自己的策略不能讓天子滿意,這些優待不過是過眼雲煙。

“臣謝陛下隆恩,必拚死以報君恩!陛下,臣腹中確有幾條粗陋之策,供陛下抉擇。”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