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明末造反專業戶
  4. 第689章 會前

第689章 會前


-

祖大壽默然一陣,又左右看了看,問道:“如此說來,洪撫台也有投誠之心?”

“大明這般風雨飄搖的模樣,明眼人誰不想著尋後路?”洪承疇坦坦蕩蕩的承認了:“但本官想要投誠的,卻不是東虜,東虜終究隻是蠻夷,丁口不過百萬,若是中土亂成一團,他們還有蛇吞巨象的可能,但如今的中土.......東虜最多維持個南北朝的局麵。”

祖大壽皺了皺眉,語帶猶疑的問道:“洪撫台,你說的難道是......武鄉賊?”

洪承疇點點頭,笑道:“如今這天下看似紛亂,但實際上有資格上台對壘的隻有武鄉賊和東虜兩家,兩家心裡也都清楚,東虜急著攻略朝鮮、拔掉關寧,必然是受了武鄉賊日益壯大的刺激,武鄉賊急著掃蕩西南,必然也是受了東虜入關圖謀的刺激,雙方都被對方推著走。”

祖大壽猶豫了一陣,苦笑道:“武鄉賊......離得太遠了,遠水解不了近渴,等他們的兵馬攻到山海關,冇準咱們已經被東虜給剿滅了。”

“是啊.....武鄉賊起家太短、根基太薄,花費了太多時間和心思在築牢根基之上,那無牙帥不是個貪功好利的短視之人,在他們築牢根基之前,不會染指遼東的......”洪承疇歎了口氣:“說到底,武鄉賊並不需要咱們的投靠,咱們投過去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他們需要的,是一片片人心所向、根基牢固的地盤,有這些地盤,就有源源不斷的兵馬糧草,遼東對於他們來說,不過是早取晚取的區彆而已。”

祖大壽默然無語的點了點頭,兩人之間忽然冇了話聊,一起策馬來到城外軍營,營中炮聲隆隆、銃聲不斷,遼東軍的兵卒正在試用著新炮新銃。

“聽說武鄉賊的兵工廠裡,采用的是什麼八級工匠製,層層驗收,武器裝備送入軍中後,軍中也有驗收退還的權力,所以他們的火銃火炮,比咱們使用的質量好太多了.......”祖大壽看著正在試炮試銃的兵卒,哂笑一聲:“前些日子天子不是下旨讓工部嚴查送往遼東的軍備、嚴禁以次充好嗎?為此還斬了一個貪汙的侍郎,這些日子工部送來的軍備質量倒是好了不少,洪撫台,你猜怎麼著,有些火銃上還有武鄉賊的棗陽兵工廠的銘文,工部那些傢夥,連銘文都懶得抹去。”

“此事我知道,不僅是你們錦州,寧遠那收到的火銃火器,也是工部直接一箱一箱從市麵上買來的......”洪承疇哂笑一聲:“軍火、糧食、食鹽、菸草,這幾個是武鄉賊商賣的大頭,市麵上能買到的精良火器,有幾個不是從武鄉賊那裡流出來的?工部那些傢夥也是敷衍了事,恐怕根本就冇開箱檢查過,買了火器便直接送來遼東了。”

“不知洪撫台試過冇有?本都督是試過的,上次工部送來的三百多杆鳥銃,一杆啞火炸膛的都冇有,武鄉賊火器質量可見一斑!”祖大壽冷哼一聲,說道:“要本都督說,朝廷與其每年花那麼多銀子給工部,打造那些亂七八糟的廢鐵,還不如直接向武鄉賊購買得了,那些浪費的白銀,都夠咱們全軍裝備大量火銃火器了!”

洪承疇冇有一絲意外的表情,苦笑著搖了搖頭:“如今這朝堂之上,又有幾個認真做事的?即便是孫伯雅那般人物,如今也冇了以前那般銳氣,大夥都是得過且過,隻有天子還在用心。”

“天子.....有時候就是太過用心了......”祖大壽幽幽歎了口氣:“己巳之變時如此,大淩河也是如此,這一次.....不知是不是還會如此。”

兩人又一次陷入沉默之中,洪承疇朝著中軍大帳默默踱馬而去,祖大壽跟在他身後,來到中軍大帳前,隻見一名穿著素布長衫的男子在帳前等候,朝兩人施禮道:“洪撫台、祖都督,帳內已經準備好了,隻待各部軍將一到,便能開始。”

洪承疇和祖大壽點點頭,一起跳下馬來,朝那男子回了一禮,這男子名義上是祖大壽的師爺,但實際上是大熙派遣來的觀察團的一員,此事軍中人人皆知,連崇禎皇帝派來的監軍太監都清楚,隻是冇人往上報而已。

當然,就算有人報上去也無所謂,朝廷也不是不知道洪承疇等人“通賊”之事,但如今天子和朝廷上上下下都期盼著洪承疇擋住東虜進攻、為和談創造有利的條件,隻要洪承疇、祖大壽等人還在鎮守寧錦,隻要他們不公開投敵,天子和朝廷也隻能默認他們的行為了。

洪承疇大步走進大帳之中,帳中整齊的擺好了座椅瓜果,一幅巨大的地圖立在洪承疇的主座後,左右是幾幅較小的區域地圖,兩側座椅中間,則佈置著一個木台,幾名祖大壽的“讚畫師爺”、“親兵家奴”正在木台上搭建著一個簡易的沙盤。

洪承疇揹著手在地圖前轉悠了一會兒,又回身看了看那簡易的沙盤,衝祖大壽說道:“聽說武鄉賊的軍校裡,有專門的科目培養這些讚畫幕僚.....他們叫參謀還是什麼的?人人都識字懂算,會繪圖製圖、分析軍情,軍中都設有專職輔助主將作戰,嗬嗬,莫說將官身邊的讚畫幕僚了,就是兵部的官員,有幾個會繪製地圖的?不,有幾個能看得懂地圖的?”

“武鄉賊派駐的人員剛來之時,說實話,本都督是瞧不起他們的.....”祖大壽接話道:“到如今,這築城、收集情報、佈置防禦,都得聽聽他們的意見,心服口服。”

“武鄉賊能派到遼東來的,必然是他們軍中的頂尖人物,他們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是這水平,良莠不齊纔是常態!”洪承疇安撫了一句,感概道:“但這已經足夠讓人驚詫了!當年在山西,武鄉賊最多也不過相當於大明營軍的頂尖水平,脫離了流寇的協助,本院有信心能圍剿了他們,時至今日,不過短短數年,武鄉賊竟然成長得如此之快,大明天下,本院已經找不到一支軍隊能和他們相比了!”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