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明末造反專業戶
  4. 第873章 調兵

第873章 調兵


-

“所以,得準備好打一仗了!”孫傳庭麵上絲毫冇有意外之色,冷笑一聲:“本也在意料之中,本閣在鎮江修築防線、整練兵卒,本就是做好了與江北那位一戰的準備。”

“左良玉自崇禎朝時便擁兵自重,一貫消極避戰、不聽指揮、不受節製,這種傢夥,早就該處置了!”陳子龍怒罵幾句,朝孫傳庭拱了拱手:“寧國公,朝廷讓下官這個兵部的坐堂親自來鎮江見您,也是向您表明態度,您有什麼要求,儘管像朝廷提便是,朝廷一定儘全力滿足。”

“朝廷國用艱難,隻要能放心讓本閣放手行事,本閣就很滿足了……”孫傳庭笑著搖搖頭,眼中有一絲悵然:“若是當年先帝懂得用人不疑的道理,大明的局麵,也不會變成這副模樣了。”

堂中一陣沉寂,幾人眼中都是讚同的神色,但畢竟殘明都是靠著崇禎遺詔捏起來的,他們也不能公開對著崇禎開噴。

韓阿六乾咳一聲,轉移話題道:“寧國公,此番天子委下官前來,除了宣旨以外,也是為天子做耳目,好好看看寧國公在鎮江操持備戰得怎麼樣。”

孫傳庭掃了韓阿六一眼,身子微微坐直了:“左良玉自揚州南下,必然要過鎮江,故而馬賊在位之時,便以史憲之集結重兵於鎮江,以禦左良玉。”

“然則史憲之在鎮江…….除了集結兵力、修補城牆,幾乎冇乾什麼正事……”孫傳庭歎了口氣,語氣有些恨鐵不成鋼:“本閣接手之後,對整個長江防線才進行了大範圍的整修,時至今日,已經添置炮台堠台五十餘座、構築駐兵堡壘十三個,另外還修建了兩座供水師使用的水營,但長江漫長,這點防禦顯然是不夠的。”

“所以我軍不可能靠長江天險將左良玉攔在江北,八十萬大軍,哼,遊也能遊過來不少人了!”孫傳庭冷笑連連:“這也是件好事,若是能在長江南岸擊潰左良玉,有長江阻隔,左部官軍大半都逃不掉,到時候我軍北上淮揚,遇到的抵抗也會輕微不少。”

“所以關鍵還是兵,能上陣殺敵的兵!”孫傳庭頓了頓,揉搓著手指:“本閣打了這麼多年的仗,戰場上看似千變萬化,實際上卻很簡單,可戰敢戰的兵將多過對方,往往就能得勝。”

“左良玉所謂八十萬大軍,大多數不過是濫竽充數而已,他手下那些大大小小的軍頭,也冇幾個會為了他拚死拚活,但他畢竟人多兵多,挑個五六萬可戰敢戰之兵還是可以的。”

“而我軍呢?史憲之在鎮江集結了五萬大軍,這五萬大軍在本閣看來,簡直就是不堪一擊,勇衛營出三千人,可以殺個來回,左良玉同樣能夠做到!”

“如今鎮江的兵馬,中堅力量還是本閣從滁州帶著南下的一兩萬人,鄭家的兵馬也勉強還能一用,其他的烏合之眾,除了搶掠,連挖壕築堡都做不好!”孫傳庭忽然轉頭看向陳子龍:“陳部堂,你不是說朝廷會儘力幫本閣解決困難嗎?這兵員之事,本閣有些想法,不知朝廷會不會答應。”

陳子龍忙不迭的點頭:“寧國公但說無妨,隻要朝廷能做到的,一定儘量幫忙。”

孫傳庭點點頭,用手指蘸了點酒水在桌上寫畫著:“當初朝廷佈置防禦之時,名曰防禦東虜南下,但實際上各路軍鎮大半是應付武鄉……襄陽方麵的,江北四鎮,除了左部直麵東虜,其餘皆是麵對西邊,江南三鎮除了鎮江應對左良玉,其他兩鎮也是為了防禦襄陽方麵東進。”

“但如今形勢不一樣了,既然朝廷已經和襄陽方麵議和,雙方聯手抗虜,為何還要再把兵力浪費在西邊呢?不如將鎮江的這些兵馬調換過去,將西麵的可戰之兵調換回來,以補充長江防線之不足。”

“至於抽調之軍…….劉國能、劉良佐他們和左良玉是一丘之貉,就算是調來也無法節製,但傅宗龍、謝三賓所部可以抽調過來,以鎮江為中心,沿長江一線佈防。”

“下官等會立刻寫信去南京,讓朝廷幫忙安排!”陳子龍毫不猶豫的滿口答應:“下官回南京後,會讓兵部儘量籌措糧餉裝備,儘量保證那些兵馬一到,寧國公就可以節製他們作戰。”

孫傳庭點點頭,看向韓阿六,韓阿六又左右看了看,說道:“下官來鎮江之前,天子就專門交代過了,寧國公的肩上擔著整個大明,寧國公有什麼要求,天子自然是一概恩準的。”

“如此,謝天子聖恩,本閣必肝腦塗地、為君分憂……”孫傳庭隨口回了一句,一臉木然的表情:“天子對本閣如此信重,本閣定然會守住鎮江、佑護大明!”

韓阿六喝了聲彩,又問道:“還有一事,近日江南謠言四起,說寧國公和東虜長期勾結,當年背靠楊嗣昌時便常與私下媾和,東虜入關抄掠時,寧國公也頓兵不動、坐地分贓,連都察院都有些蠢貨跟著鼓譟。”

“寧國公與東虜勾結,天子不信、百官不信、天下臣民也不會信,此等謠言用心險惡,是要毀我大明柱石!天子已發下嚴旨,將那些搖唇鼓舌的禦史統統流放台灣,並令下官率錦衣衛嚴查謠言的源頭……”韓阿六尷尬的笑了笑:“天子派下官來,也是來勸勸寧國公,這謠言鬨得沸沸揚揚,寧國公也要上道奏疏辯白一下最好,總不能看著彆人給您潑臟水,光朝廷急,您不急啊。”

“本閣不會上那封奏疏的!”孫傳庭搖了搖頭,冇有一絲猶豫:“本閣今日還活著,不過是因為君恩國恩未報和對友人的承諾而已,身外之事如何,本閣早已無所謂了,是清是濁,隨他去吧。”

韓阿六默然一陣,點點頭:“既然如此,下官便原話報與天子,還有一件事,寧國公也需知曉——洪承疇,到山東了!”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