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什麼?穿回武周破案還談了個戀愛
  4. 第70章 李弘之子

第70章 李弘之子


-

楊儉此言一出,整個庭場如一鍋煮開的沸水,議論之聲沸騰開來,他們從未聽說過太子李弘有子嗣的事情。

繆塵霜眉頭緊蹙地看向祈墨,卻見他神色淡然,表情冇有一絲波瀾。

狄仁傑目光充滿憤怒地瞪著來俊臣,隻在兩人目光相接一瞬間,他便明瞭——眼前酷似青憫的這個人,其實就是披著來俊臣外衣的青憫!

他低下頭淒然一笑,這個他曾經一手培養起來的徒弟,如今竟變成了一把轉向自己心臟的尖刀。

來俊臣麵上閃過一絲得逞之色,轉頭向楊儉厲聲道:“繼續說下去!”

楊儉不敢抬頭看他,嘴角顫抖著答道:“當年太子妃有孕後,立即封鎖了所有訊息……不讓……傳、傳到太後那……後來太子妃暗中誕下一個男孩,養在綺雲殿一處隱秘的樓閣裡……從、從不見外人…後來太子被滿門抄斬之後,聽、聽說那孩子得以僥倖逃脫……”

“一派胡言!”裴行本冷嗤,他看向周興道,“當年主審太子李弘謀反案的是禦史台台,周大人可知當年還有一孩童倖存?”

周興忽然被如此一問,心裡開始忐忑不安起來,若承認的話,豈不是證明瞭自己當年辦案不力,留下了禍種?若否認的話,看那來俊臣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難道說他已經知道此人還活著?

如此反覆權衡,周興卻半天擠不出一句話來,隻在心底恨恨地怒罵青憫冇有將祈墨早早除掉。

“周大人,怎麼不說話了?”狄仁傑抬眼看向周興。

“周卿,你可知當年太子李弘謀反案中,還有一孩童倖存?”武曌此時開了口問道。

周興心中一驚,他猶豫了一下,然後回答道:“當年案件由禦史台審理,老臣並不清楚是否有孩童倖存……”

裴行本聽後冷笑一聲,“周大人,你是在避重就輕嗎?當年你可是主審官之一,怎麼可能不清楚?”

“當年……”周興眼珠子一轉,“對!當年的確是禦史台主審的,可卷宗及案件的複覈分彆由大理寺卿懷英以及刑部尚書崔顥負責的,此事的真相應該隻有那兩人才最清楚!”

周興在心底微微鬆了一口氣,他自以為此招妙絕,那懷英與崔顥早就作古,難道還能掘地三尺將他們挖出來一問究竟不成?如此一來也可將自己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周大人此言差矣。”祈墨麵色沉靜,不疾不徐地說道,“懷英與崔顥兩位大人雖已作古,但卷宗之上記錄得一清二楚,周大人不會連這都想否認吧?”

周興臉色一僵,他冇想到祈墨會如此反駁他。他暗暗咬了咬牙,心中對這個拔不掉的禍根的恨意又增添了幾分。

“祈大人,你休要血口噴人!”周興強自鎮定下來,厲聲喝道,“當年的卷宗早已封存,你如何能得知其中的內容?”

“卷宗雖然封存,但隻要聖上一聲令下,將此卷宗呈上,讓周大人看個清楚。”

此時已過驚蟄,早晨的空氣仍有些薄涼,周興額上卻滲出一層薄汗來,讓他不住抬袖揩拭。

當年太子李弘謀反案,朝堂與大理寺、刑部、禦史台之間多有爭執,大理寺、刑部皆稱收集上來的供證證明太子李弘是被人誣陷,但禦史台卻一口咬定證據不足,並將太子李弘定罪。

此案是否公正審判,周興自然心中有數,如果再將卷宗翻出來,隻怕是對他不利。

“不過是找個人罷了,何須大費周章去翻那捲宗。”來俊臣淡道。

“正是!”周興聽聞,如獲至寶,“更何況卷宗也未記錄有關李弘之子的事情!”

狄仁傑不屑地瞥了一眼周興,開口道:“卷宗中的確未記錄李弘之子,但據我所知,那孩子僥倖活了下來,並被人收養長大成人,此人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收養李弘之子,興許是因為李弘根本就是被冤枉的呢?”

來俊臣轉身看著狄仁傑道:“哼,這番話說得就好像狄大人就是那收養遺孤之人似的。”

狄仁傑冷眼不語。

“當年的案子早已蓋棺定論!狄大人這麼說,豈不是在與朝廷監察部門唱反調?”

“來俊臣,你不要血口噴人!”裴行本厲聲喝道,“狄大人隻是提出一種可能性,並冇有否定當年的判決。對於任何事情,保持懷疑和探究的態度有何不對!”

“哼,我看狄大人是想要翻雲覆雨,推翻當年的判決,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吧!”來俊臣冷笑道。

“我可真冇想到啊,狄大人素來被百姓所稱鐵麵判官,如今卻在此案上如此犯糊塗。不過想來也是人之常情,溺水之人就是看見了一根稻草也是要拚命抓住的。”

“來俊臣,你不要太放肆了!”裴行本憤怒地說道,“狄大人為百姓伸張正義,為冤案平反昭雪,這是人所共知的。你不要在這裡胡說八道!”

“我胡說八道?那好,我倒要看看狄大人如何為這李弘之子翻案!”來俊臣冷笑道。

武曌眉心微動,她目光穩穩地看向來俊臣:“朕隻想知道,那孩子現在何處?”

來俊臣轉身鞠躬答道:“回稟聖上,那孩子不僅活得好好的,還長大成人,更是在入了這大周的朝堂!”

文武百官聽聞,皆麵麵相覷,太子李弘之子就一直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為官?

“哦?竟有此事?”武曌的語氣中似乎並不感到意外,她銳利的目光在朝群臣之間掃視了一圈,似乎在尋找那個神秘的身影,“此人何在?”

來俊臣陰惻惻地一笑,他深知自己已經掌握了足夠的籌碼,“此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他目光饒有意味地看向庭場的主案,抬手一指“此人,就是現任大理寺卿——祈墨!”

此言一出,人群中又再一次沸騰了起來。眾人目光紛紛投向了主案上正襟危坐的祈墨。

祈墨目光並不迴避來俊臣的指認,隻是從容不迫地應到:“來俊臣,你有何證據?”

來俊臣哼笑一聲,“祈墨,哦,不,我應該稱呼你為李玄。你以為你的身份隱藏得很好嗎?我早已查清你的底細。”

他走到楊儉麵前,揚起一腳踢在其麵門上,“還不快說!”

楊儉被這一腳踹得是鼻血直流,他抽了抽鼻子,目光中皆是無儘地絕望與痛苦道:“我……我說!太子李、李弘之子、有一次玩鬨時不慎、慎被熨燙布匹的宮女燙傷,從此在左、左肩上留下了一道、道疤痕……”

來俊臣暗自得意,從袖中取出一卷供詞,朗聲道:“此乃當年綺雲殿中小宦官的證詞,上麵記錄了太子李弘之子被燙傷的經過,以及其左肩上的疤痕形狀。而祈墨,你左肩上恰恰有這樣一道疤痕。”

此言一出,群臣皆愕然,他們冇有想到,一直被他們視為忠良的祈墨,竟然與太子李弘之子有如此深的淵源。

“一派胡言!”裴行本怒罵一聲,“來俊臣,你空口無憑,僅憑一麵之詞就憑空捏造一個不存在的人,以此來定我的罪嗎?”

“空口無憑?”來俊臣不屑地笑道,“我倒要看看是不是空口無憑!”

他轉身向武曌請奏道:“啟稟聖上,請即刻驗明祈墨之正身!”

武曌頷首道,“那就按照來俊臣的意思去辦。”

來俊臣走到祈墨麵前,冷冷地說道:“祈墨,你若不想身敗名裂,就乖乖地配合吧。”

祈墨無視來俊臣得逞的目光中,從容地起身走出長案,在眾目睽睽之下,解開了玄青長袍,露出了月白內襯,他把係在腰間的玉帶一鬆,左肩上的內襯一滑,

寬敞緊實的背部整個裸露了出來,那肌膚如同上好的美玉,在陽光之下熠熠泛著微光,讓人無法移開視線。

來俊臣得意洋洋地向他肩頭掃過一眼,卻倏然怔在原地——那左肩上光滑潔淨,冇有一絲瑕疵!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