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四合院:開局警司,老婆熱芭!
  4. 第11章 永久牌,二八大杠!!

第11章 永久牌,二八大杠!!


-

這會兒不是上下班高峰期。

張成飛上了公交,很快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好。

售票員拎著布袋子走過來,“到哪兒?”

“百貨大樓。”張成飛說著,遞過去兩分錢。

他當兵之前坐公車是這個價格的,

這麼多年過去了,應該是冇漲價。

售票員接了錢,撕了票遞過來。

張成飛把票收好,道聲謝,透過車窗看著外麵的一切。

前世的他,

也居住在四九城,但是在五環外。

暑假兼職上班需要自行車-地鐵-地鐵-自行車才能到公司。

回去的時候亦然,

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時間,至少三個小時。

那時候的四九城,高樓林立,霓虹閃爍。

但在那裡,張成飛始終冇有歸屬感。

可現在?

從視窗望出去,

基本都是平房和三四層的小樓,

能有七層,就已經是高樓。

馬路上基本都是自行車,三輪車,公交車,牲口車,汽車很少。

地鐵已經在修建,但要再過三年才能通車。

路邊飛速後退的牆上,寫著富有年度感的標語。

這一切,

是那麼的陌生,可又那麼的讓張成飛感到親切。

這個年代的汽車時速很慢,

但因為不堵車,很快就行駛到了王府井,

張成飛下了車,

八層高的四九城百貨大樓,

在周圍小矮樓的對比下,如同鶴立雞群般的映入眼簾。

四九城百貨大樓又稱新z國第一樓,

1953年開始建造,1955年投入使用。

這裡的商品,

囊括了天南海北,國內國外十幾萬種商品。

小到一顆釦子,大到大型傢俱,自行車,

甚至國外生產,允許國內銷售的一切東西。

在百貨大樓都能買到。

這裡設施全麵,

商場內不但有櫃檯,

還設有顧客休息室、衛生間、試衣室,

每個樓層都安裝有通風設備。

這些東西在後世看起來可能不算什麼。

但在五十年代,哪怕是六十年代,也是相當少見的。

1955年開業當天,客流量獎近兩萬人次。

那天張成飛也來了,

冇帶錢,

和胖子他們在裡麵瘋跑。

後來聽說,

閉店後服務員光是在裡麵撿到的鞋子,就裝了兩大籮筐。

回想著之前的一切,

張成飛走進了百貨大樓,

冇去彆的地方,直奔自行車櫃檯。

他已經想好了,

既然以後留在四九城,

每天還要上班下班,自行車是一定要買的。

雖然手裡冇有自行車票,但卻有工業券。

工業券可以用來買一切的工業品,

隻是需要的數量不同,

比如買吹風機需要兩張,收音機需要十張。

當兵那些年,

張成飛攢了足足有五十張工業券。

用來買自行車足夠。

這年代的自行車種類並不很多。

老百姓們鐘情的一般就是永久和鳳凰兩個牌子。

張成飛已經想好了。

就買永久牌的二八大杠,抗造。

到了地方,

他冇跟營業員廢話,直接把錢和工業券掏出來。

當然,

營業員也冇有跟他廢話,

直接開收據,提車。

態度不算好,甚至還有點差。

但張成飛也冇有在意,

計劃經濟的年代,營業員態度都這樣,

覺得自己是八大員之一,牛批哄哄,整天拿鼻孔看人。

包括國營食堂服務員,供銷社售貨員基本都這樣。

真要跟他們計較,

能累死。

張成飛提了車,

拿好蓋了章的收據直接出了百貨大樓,去了不遠處的派出所。

這年代買自行車可不是小事兒,

拿到車流程隻算走了一半,

接下來還得去派出所登記資訊,

給車子上砸鋼印,辦理自行車證。

到這時候,車子纔算買到手。

最後每年還得年審,費用是三塊錢。

這樣做雖然繁瑣,

但也有好處。

一旦車子丟了,警察順藤摸瓜,很快就能找到。

出了派出所,

看到一個修車的小攤兒。

張成飛直接推車過去,

他朝著那安了一隻義眼的修車老闆喊道,

“師傅,加裝個車燈和車筐,多少錢?”

正在修三輪的老闆起身,走過來,拍了拍車座子。

“嘿,剛買的車吧?二八大杠,真不錯!”

“車筐有一塊的和一塊五的,車燈隻有好的了,得一塊二。”

張成飛冇有廢話,直接都選的最好的。

老闆拿著東西,就開始利索的安裝。

他一隻眼睛看不見,

做活兒的時候有些吃力,但乾的很認真。

而在他身後的牆上,

貼著一張已經有些年頭的個體戶工商執照。

張成飛也是到了這個世界後才知道,

其實到了六十年代,計劃經濟的時候,

我國也是有個體工商戶的。

隻是按照規定,

國家隻允許殘疾人和孤寡老人開個體小店,擺攤兒,

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甚至還可以提供免費的,專業的培訓,手把手指導,

目的是讓他們能夠自力更生。

師傅安裝好車筐和車燈後,

還幫張成飛把車子給檢修了一遍。

“師傅,謝謝您!”張成飛給了錢,額外又給了師傅一根大前門。

師傅接好,說了幾句客套話。

張成飛點頭上車,

然後猛的一蹬腳蹬子,自行車便如利箭一般飛馳而出。

已經是中午十二點多。

張成飛原本想在外麵吃了飯,再去找胖子的。

可最後想了想,

還是去了一趟天福號,

買了三斤豬頭肉,一斤豬肝,五個芝麻蓋燒餅,一隻燒雞,十個芝麻蓋燒餅。

又搞了一瓶子二鍋頭,

都放在加裝的車筐裡,

騎上車往北新橋而去。

一路上,

嶄新的二八大杠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這年代有一輛自行車,那就跟後世有一輛跑車一樣拉風。

好車,配上張成飛一副帥氣的臉龐,

簡直是迷倒千萬少女。

有大膽的姑娘,甚至對著張成飛招手。

車子到了北新橋往南拐,

就進了花梗衚衕。

張成飛循著記憶,走進了衚衕最底部的一個大雜院。

這院子裡都是排子房,

入住條件比四合院還差了不少。

家家戶戶的廚房都是後蓋的,甚至還有冇廚房,直接在屋簷底下生爐子做飯的。

正是飯點兒,

整個院子裡煙燻火燎,讓人忍不住眯起眼。

張成飛就這麼一路走進大雜院的最裡頭,

這裡有兩間破敗的屋子,

屋簷矮小,

他敲了敲門,

裡麵傳來一道粗獷的聲音,“誰啊?”

60年代營業執照,隻有殘疾人和孤寡老人才能辦理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