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樊不多奇聞怪談
  4. 第60章 眼睛瞪得跟銅鈴似的

第60章 眼睛瞪得跟銅鈴似的


-

乾隆爺,這哥們兒,絕對是個古代圈的頂級流量,硬是把“康乾盛世”推上了熱搜榜榜首。可彆看他一手把國家Gdp拉到曆史高位,另一手卻悄悄按下了清朝國運的下滑鍵,這矛盾體一般的操作,直接把他打造成了小說界的香餑餑,各路作家都搶著給他編劇本。

除了朝堂上的大戲,乾隆爺還有個接地氣的愛好——熱衷於民間采風,簡直就是古代版的“旅行博主”,六次打卡江南,愣是把那片水鄉當成了自家度假彆墅。

不過,人家畢竟是九五之尊,紫禁城的公務堆成山,總不能撂挑子跑路。可這位主兒吧,天生一顆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心,讓他天天悶在皇宮裡,估計比關禁閉還難受。

怎麼辦?乾隆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朕雖身未動,但口可傳千裡啊!那些大臣們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讓他們出去給我當探子,蒐羅點新鮮玩意兒回來講講!”

話說乾隆五十六年某日,一個叫李奕疇的傢夥,揣著滿肚子故事,屁顛屁顛來覲見乾隆爺。倆人寒暄完官場客套話,李奕疇這才進入正題:“皇上,您讓我去民間挖掘奇人異事,找些百姓八卦來給您解悶兒,這任務我可是超額完成啦!不過,這次挖到的這位仁兄,有點兒……”說到這兒,李奕疇突然支支吾吾起來,一副有難言之隱的模樣。

乾隆爺一聽有戲,眼睛瞬間亮得像探照燈:“有點兒啥?愛卿儘管說,朕扛得住!”

李奕疇一看皇上這架勢,一咬牙一跺腳,彷彿豁出去了:“皇上,微臣找到的這位高人是個道士,法術挺溜的,就是……就是說話有點兒邪乎,怕說出來汙染了您那金貴的耳朵!”

瞧瞧,這位道士到底嘴皮子有多毒,能把李奕疇嚇得這般糾結?

這一年,陝西的地界兒上,好傢夥,大夥兒就跟追星似的,圍著一個道士團團轉。這位老道一頭銀絲飄飄,臉蛋兒卻嫩得跟剛出爐的豆腐腦似的,分明是古稀年紀,愣是整得跟小鮮肉一樣顯年輕。他自報家門姓喬,江湖上人送雅號“喬道長”。這老喬一開腔,直接把大夥兒雷得外焦裡嫩:“嗨,你們知道不?大爺我在人間晃悠了四百多個春秋了,現在就特懷念那位忠靖公。”

“忠靖公”仨字兒一出,圍觀群眾瞬間懵圈,這不是清朝給明朝猛將孫傳庭的專屬尊稱麼?大夥兒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心裡頭全是問號。

有位膽大的兄弟試探性地問:“老爺子,您跟忠靖公是啥交情啊?”

喬老道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神秘微笑,眼底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落寞:“想當年,那孫傳庭活捉高迎祥的時候,哎喲喂,那叫一個威風凜凜!可惜,唉,真叫人惋惜哪!”

說著,老道閉眼入定,好似被往事戳中了痛點,整個人沉浸在痛苦的回憶漩渦中。大傢夥兒大氣都不敢出,就怕打斷他老人家的思緒。好一會兒,喬老道才緩緩睜開眼,開始講述那段塵封的曆史。

時間撥回到崇禎九年,地點鎖定陝西黑水峪口,仙遊寺。這裡早有一位大人物恭候多時,他就是時任陝西巡撫的孫傳庭,他要逮的可不是一般人,正是讓明朝頭疼到抓狂的“闖王”高迎祥。

明朝末年,那叫一個亂套。先是魏忠賢的“太監天團”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接著山海關外的領土差不多被滿清承包了大半。為了跟東北那旮旯死磕,朝廷隻好玩命加稅,什麼“遼餉”之類的名目層出不窮,生生把老百姓逼到吃土的邊緣。

天災不斷,**橫行,大明關內的日子眼看就要過不下去了。於是乎,各地農民揭竿而起,攻城略地,那氣勢,跟打算直接給大明江山換個招牌似的。

這其中,“闖王”高迎祥堪稱農民軍中的扛把子,戰鬥力爆表。在他之前,朝廷派去的幾波官軍頭頭腦腦,甭管多牛,愣是冇一個能把他給拿下。孫傳庭,這位後來者,能否打破這個魔咒呢?

這一年,高迎祥同學終於被官軍逼得無處可逃,琢磨著帶隊伍抄近路,從子午穀直奔西安。可他萬萬冇想到,孫傳庭早給他佈下了天羅地網,就等他在子午穀出口——黑水峪自投羅網。

果不其然,高迎祥帶著農民軍傻乎乎地闖進了孫傳庭精心設計的“歡迎儀式”,還冇來得及打招呼,就被孫傳庭輕鬆收編,打包送到了京城,哢嚓一聲,給大明除了一害。

此時的孫傳庭春風得意,哪能料到自己將來也會有翻車的一天。高迎祥的腦袋剛落地,崇禎皇帝就為滿清的騷擾愁白了頭。一拍大腿,皇帝想起了孫傳庭這塊寶,緊急召喚他去前線抗清。

孫傳庭二話不說,挽起袖子就上了戰場,各種拚殺,各種血濺三尺。可皇帝這人耳根子軟,聽了幾句讒言,就把孫傳庭打入大牢,關了禁閉。

到了崇禎十五年,大明王朝眼看就要被上帝收走VIp會員卡了,皇帝身邊實在冇幾個能打的,隻好把孫傳庭從監獄撈出來,重新授予兵權,讓他去前線拚命。

一年後,孫傳庭英勇戰死,但皇帝再次被小報告忽悠,誤以為他還活著,愣是冇給他任何封賞。孫傳庭死後都冇享受到應有的待遇,真是比竇娥還冤!

在眾人的一片唏噓聲中,喬老道結束了孫傳庭的傳奇一生,搖頭感歎:“想當年,忠靖公那可是我的酒友啊,我們經常一起舉杯暢飲,討論國家大事。他一門心思隻想殺敵立功,報效皇上。我勸他多少次,讓他學會明哲保身,可他愣是不聽,唉。”

先前那位多嘴的兄弟又忍不住發問:“然後呢?”

喬老道重重地一拍大腿,滿臉無奈:“忠靖公走後,我對這世道徹底心冷了。後來李自成那傢夥打進京城,改朝換代,我徹底斷了做官的念頭,一頭紮進山溝溝裡隱居去了。最近看見老百姓日子過得苦哈哈的,我這顆醫者仁心又癢癢了,琢磨著出來發揮點餘熱。”

他這話一出,人群瞬間炸開了鍋,大夥兒心裡都明白:這年頭,最不缺的就是窮人,瞧瞧周圍這些看熱鬨的,哪個不是病病殃殃,口袋裡卻比臉還乾淨。

“道長,您行行好,幫我瞧瞧這身子骨吧!”有位兄弟實在忍不住,豁出去了,請求喬老道幫忙診斷病情。

喬老道微微頜首,示意這位兄弟坐到邊上,然後伸出“老中醫”特有的三指神功,搭在患者的脈搏上。冇過一會兒,老道就口若懸河,把患者的病情說得跟ct報告似的。

喬老道這番專業解讀,聽得患者頻頻點頭,時不時回頭掃視人群,像是在找什麼人:“娘,您聽聽,這道長真是活神仙啊!他說的跟我這病一模一樣,連我小時候偷吃您藏起來的糖豆的事兒都知道!”

男子一聽老道說得準,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可轉瞬又麵露尷尬:“道長您真是火眼金睛,可我這小家小戶的,窮得叮噹響,恐怕連藥錢都掏不起啊……”

喬老道揮揮手,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嗨,老夫活了四百多年,早被世人當成千年老妖了,金銀財寶對我來說跟廢紙冇兩樣。你要是真心感激,病好之後多在親朋好友麵前給我打打廣告,告訴大家陝西有個喬道士,專門幫人解決疑難雜症,我就心滿意足了。”

於是乎,這訊息像長了翅膀似的,一傳十、十傳百,冇過多久,陝西的街頭巷尾都知道有個喬道士,妙手回春,救苦救難。後來,喬老道不甘寂寞,收拾行囊,直奔京城而去。

到了京城,他租了個鋪麵,開了間道觀,一邊收徒授業,一邊對世態人情發表“毒舌點評”。這老道人氣旺得很,冇過多久,京城上下都知道有這麼一號人物,名聲那叫一個響亮。

喬道士在京城混得風生水起,很快便引起了乾隆身邊的紅人李奕疇的注意。不過,李奕疇這老狐狸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早就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心想:“推薦人才這種事兒,必須得我親自驗貨,萬一這喬道士是個江湖騙子,上了朝堂胡說八道,他固然難逃一死,我也得跟著吃瓜落兒,太不劃算了!”

於是乎,某次喬道士開講座的時候,李奕疇便混在人群中,認真聽課。等講座結束,人群散去,他一把拉住正要開溜的喬老道:“道長,您留步。”

喬老道轉身,麵帶微笑:“大人有何指教?”

李奕疇皮笑肉不笑:“道長您說自己是忠靖公的朋友,這事兒靠譜嗎?”

喬老道點點頭,底氣十足:“冇錯,這話我說過,而且絕對不是吹牛,千真萬確!”

李奕疇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像剛從冰箱裡拿出來:“好你個老妖道,還敢說自己活了四百年?你當我們都是三歲小孩兒呢?”

喬老道一聽,仰天長笑:“大人要是不信,儘管考問我,隻要我說的話有一句假的,您儘管把我捆到衙門裡,我絕對二話不說,任您處置!”

李奕疇半信半疑,就挑了些明末清初的大事,對著喬老道來了個“現場問答”。老道那傢夥,跟背書似的,把那些陳年舊事說得跟自己剛從現場回來似的,李奕疇這下算是信了八成。

打消了疑慮,李奕疇這才把喬老道的事兒稟報給乾隆。乾隆一聽,頓時來了興趣:“還有人能活四百年?朕倒要見識見識!愛卿明天就把人帶來,朕自有辦法驗證他那所謂的法術是真是假!”

原來,這一年京城正鬨大旱,乾隆這個“天子”都快把膝蓋跪爛了,可老天爺愣是冇賞一滴雨。乾隆那個氣啊,把底下官員罵了個遍,最近正為這事愁得撓牆呢。

乾隆皇帝心裡的小九九打得是劈裡啪啦響:等那喬老道一到,咱就來個求雨大戲,看他不過是個江湖術士,求雨哪會靈驗?到時候咱就名正言順地把他拿下,一來可以彰顯皇家的威嚴,二來也能讓京城的百姓們瞧瞧,他們崇拜得五體投地的神仙,究竟是個啥貨色。這不,一箭雙鵰,豈不是美哉?

李奕疇興沖沖地來到道觀,一進門就嚷嚷道:“喬道長,好訊息啊!我向萬歲爺推薦了你,皇上已經答應了,明天就要在金鑾殿召見你,谘詢國家大事呢!”

喬老道一聽,眼睛瞪得跟銅鈴似的,抬頭看了看天,歎了口氣:“當年忠靖公可是抗清的英勇好漢,現在我這老頭子卻要麵對清廷的皇帝,這難道就是命運的安排?”

說完,他就像個老古董似的沉思起來,半天不說話,似乎是在權衡利弊,猶豫不決。

李奕疇可急了,這喬老道要是打退堂鼓,他咋跟乾隆交代啊?情急之下,他大喊一聲:“道長啊,為了咱老百姓,你可得去啊!”

“老百姓”這三個字就像一塊石頭扔進了平靜的湖麵,讓喬老道心裡蕩起了漣漪。他喃喃自語道:“冇錯,忠靖公抗清,歸根到底也是為了保護老百姓的安寧。現在他不在了,我這老頭子得幫他完成心願!”

就這樣,這事兒就這麼敲定了。

第二天,乾隆皇帝一見到喬道長,臉上便堆滿了笑容,就像見到了寶貝似的:“哎呀,道長啊,朕聽說您神功蓋世,能解萬民之苦。如今京城旱得跟什麼似的,百姓們眼巴巴地盼著下雨,您有冇有什麼高招啊?”

喬道士摸了摸下巴上的鬍子,眯著眼睛想了一會兒,才慢悠悠地說:“這事兒嘛,其實也不難。隻要給我搭個道壇,我上去拜拜天,雨肯定就下來了。”乾隆一聽,心裡暗笑:“這老道士,口氣倒不小。我就看你明天怎麼收場!”

於是,乾隆大手一揮,下令道:“好,就依道長所言,在京城設壇祈雨!”

皇帝的命令誰敢不從?很快,一個氣派的道壇就搭好了。在乾隆皇帝和一幫文武大臣的注視下,喬道士登上道壇,開始唸唸有詞地禱告。

他閉著眼睛,嘴裡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在念些什麼。過了一會兒,他睜開眼睛,抬頭看了看那片晴朗的天空。

乾隆皇帝心裡暗喜,臉上卻故意裝出嚴肅的樣子,問道:“道長啊,朕給你搭了道壇,你可彆讓朕失望啊。要是明天冇下雨,那可是欺君之罪哦!”

喬道士卻一點也不慌,他笑眯眯地回答說:“皇上放心,我已經跟老天爺打好招呼了,明天中午過後,京城肯定會下雨。”

乾隆皇帝心裡冷笑:“好,我就再給你一天時間。明天要是冇雨,看我怎麼收拾你!”

第二日,剛過中午,北京城的天兒突然變了臉,原本豔陽高照,轉眼就烏雲密佈,跟川劇變臉似的。雲層裡“哢嚓哢嚓”地閃起電來,彷彿是老天爺在掄大錘砸鍋,不一會兒,瓢潑大雨就嘩嘩地下了起來。

皇帝身邊的侍臣們一看這情景,都樂開了花,紛紛向乾隆道喜:“皇上您真是洪福齊天,有神仙相助啊!百姓們肯定會感激您的恩德,把您當成活菩薩供起來!”

可乾隆皇帝心裡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嘀嘀咕咕地自言自語:“這百姓們到底是感謝朕呢,還是感謝那個姓喬的老道士?”

大臣們一聽這話,心裡都咯噔一下,這才明白皇帝的心思。原來他想找個藉口把喬道士給辦了,冇想到現在卻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下不來台了,怪不得他一臉的不高興呢!

大臣們心裡明鏡似的,可誰也不敢多嘴,生怕觸了皇帝的黴頭。於是,整個大殿裡靜悄悄的,連根針掉地上都能聽見。

這一次,乾隆皇帝算是栽了個大跟頭,他輸得不僅僅是麵子,更重要的是輸掉了人心。這喬道士,真是個不簡單的角色啊!

關於喬道士的結局,坊間流傳著三種說法,每一種都神秘得讓人瞠目結舌。

第一種說法,說是乾隆皇帝在輸給喬道士後,雖然心裡一百個不情願,但還是下了狠心要殺他。可你猜怎麼著?行刑那天,劊子手那大刀剛一舉起來,喬道士竟然“嗖”的一聲,化作一縷青煙,就這麼消失了!這可真讓人摸不著頭腦,難道這喬道士真是神仙下凡?

第二種說法呢,就比較接地氣了。據說乾隆皇帝後來找了個藉口,把喬道士給逐出了京城。從此以後,這位喬道長就消失在人海茫茫中,再也冇人見過他的蹤影。

第三種說法就更離奇了。有人說喬道士不但冇死,反而成了李奕疇的座上賓。嘉慶年間的一天,喬道士突然跟李奕疇說:“我看和中堂這壽命,恐怕是長不了了。”李奕疇一聽這話,嚇得差點冇從椅子上摔下來。和中堂和珅那可是太上皇身邊的紅人,人稱“二皇帝”,喬道士竟然敢說他快死了!這要是傳出去,李奕疇可就慘了!

可你猜怎麼著?嘉慶四年年初,太上皇乾隆駕崩,不久之後,嘉慶皇帝就把和珅給革職問罪,賜死在獄中了。更離奇的是,和珅自儘的日子,竟然跟喬道長說的日子一模一樣!這事兒把李奕疇給驚得目瞪口呆,從此把喬老道當成了活神仙,還請人給他畫了像,供在家裡,子子孫孫一直供奉著。

這喬道士,真是個神秘莫測的人物啊!他的結局,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