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古風之漁
  4. 第212章 捐獻舍利

第212章 捐獻舍利


-

第二百一十二章

捐獻舍利

第二天一早,景天行叫古風一塊去吃早餐,然後奔赴機場,乘飛機回京都。下了飛機,兩個人分彆各自回家。

古風到隱蔽處,調出汽車,開車返回津門家中,古風心情不錯,換到自動駕駛上,自己開始打電話。

古風接通唐老的電話,唐老接起:\\\"古小友,怎麼有空給我打電話了?\\\"

\\\"唐老。您最近身體很好吧?\\\"古風順口問道。

\\\"哈哈,你小子,說吧,什麼事?\\\"唐老笑著說。

\\\"有點小事。我最近淘到了十顆舍利子,想捐給國家或寺院。您覺得如何?\\\"古風組織了一下詞句。

\\\"嗯,很好。還是…還是捐給大的寺廟比較好。國家博物館可能願意接受,但不見得重視。因為舍利冇有其他古策對他們更有吸引力。寺院呢。就不一樣了。舍利是佛家的至高無上的寶貝,對他們有著非凡的意義,因此他們會很重視的,很可能有功德。\\\"

古風想了想說:\\\"好的,那就捐給寺院吧。我把照片先發給您。\\\"說完古風掛了電話,給唐老傳舍利子的照片。

然後,古風也找了一些資料佐證舍利子對寺院的重要性。他還真找到了四個原因。

一、據《大智度論》的記載說:\\\"供養佛舍利,乃至芥子許,其福報無邊\\\"。意思是說,供養佛的舍利子。所得的就是無量的福報。因此,佛門弟子對於舍利子敬重有加。

二、很多人不相信通過修行而成佛,舍利子的存在就可以證明所言非虛。也就是修行確實可以使人覺悟成佛,舍利子就是最好證明。

三、很多人不相信通過修行而成佛,舍利子的存在就可以證明所言非虛。也就是修行確實可以使人覺悟成佛,舍利子就是最好證明。

四、佛寺廟塔之中,供養舍利子如何供養佛的真身,更容易讓人發願修行。這也是佛門之中重視舍利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過了不長時間,唐老打來了電話,告訴古風雍和宮願意接受這批舍利子。並想和捐贈人麵談捐贈的有關事宜和安排。古風聽後還嫌麻煩。給了他們就行了。怎麼還事宜呀,安排呀,一堆事情。

唐老給他耐心解釋,他不上心。是他不懂這些舍利對寺院的真正的意義。雍和宮之所以這麼重視此事,是他們對佛的敬意所驅使。他們認為隻有這樣才能表示他們的虔誠。

古風表示明白了。就按照他們的意思辦理。

翌日清晨,古風開車接上唐老,奔赴京都雍和宮。兩個小時後,到了雍和宮門口,知事僧已經在門口等候了。知事僧看到他們的車,讓門童開門,車子直接到了住持的理佛處。

下了車,一眾僧人已經在門口迎接他們。古風有點不適,這也太隆重了吧。唐老則勝似閒庭信步,帶頭走進住持理佛處。

住持的禮佛處很大。中間是個大廳,可以裝下200人。這裡平時是佛事活動的地方,側廂房是住持辦公、接待客人的地方。

住持起身接待唐老和古風,讓座,並且讓知事僧安排茶點。

住持開口:\\\"歡迎唐施主、古施主來到雍和宮。我們非常感謝古施主將十顆佛舍利捐獻給雍和宮,古施主功德無量。\\\"

唐老看了一眼古風,示意他把舍利拿出來。古風秒董,立刻起身,向住持拱

手:\\\"素聞住持和雍和宮大名,我自願將這十顆佛舍利捐獻給雍和宮,讓這十顆舍利子歸位,並能得到世人的觀詹。\\\"話畢,古風恭恭敬敬地將這十顆舍利子放到了捐獻台上。

四個僧人進來將捐獻台抬到了大廳裡,立刻有八個大喇嘛走到捐獻台分彆在舍利子台兩側盤坐下來,看到舍利子落桌台,開始唸經,一班僧人盤坐到桌子前開始誦經。眾僧人開始有序地進入大廳,圍著桌台邊走邊觀看舍利子。

大約一個小時後,儀式結束。主持邀請唐老和古風在寺院裡吃齋飯。吃飯中,住持講,古風可以在院裡合理要求一樣東西。

\\\"叮咚,係統任務:取得大門換下來的一個門栓,完成任務有獎勵。\\\"係統提示音響起。

古風想了想,謙遜地說,\\\"既然住持這麼說。我就請一根換下來的舊門栓吧。\\\"

看到古風思索,住持心裡咯噔了一下,擔心古風提出完不成的要求,聽到古風的要求,懸起的心放了下來。隨即應允。他的助理很快就拿來了一根換下來的門栓,這根門門有10米長。寬30厘米,中間還綁著一根紅綢繩。古風看到後很高興,讓他先放到住持理佛處門外,走時帶上。

住持和唐老,古風又聊了一會,並表示有些其他寺廟的代表想見他們。古風明確表示還有要事要辦,不便見他們,以後有緣再見。

古風征求唐老是否可以走了。唐老心領神會,起身和住持道彆。住持送唐老和古風出屋,出了門口看到送給古風的門栓,住持上前問道:\\\"古地主,是否需要安排人給您送去?\\\"

\\\"住持,不用了。我有這個。\\\"古風拿出一個儲物戒對住持說。然後就看他,一揮手,那個門栓就地不見了。古風已經將它收到了儲物戒中。住持看呆了,嘀咕著:\\\"真神人也。\\\"一想也是普通人哪裡可能得到10顆舍利,怎麼會一下扔

給寺廟?想通了,心靜了,阿彌陀佛!陀佛!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