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極品小郡王
  4. 第二百九十八章 軍議

第二百九十八章 軍議


-

此時韓健當著眾軍將的麵,將他與兩位郡王妃之間的矛盾公開化,讓整個東王府軍將知道,原來東王跟幾位母親之間也有矛盾。而這種矛盾的產生,很可能跟韓健孤身在豫州城內,並且突然說要娶南王二小姐,與南王府聯姻之事有關。

場麵一時變的很尷尬,韓崔氏當下也不知說什麼纔好,她也知道也是一時意氣,說了不該說的話,令場麵很難圓。此時韓昭氏走上前,道:“此事慢慢再議,切勿動氣。”

韓健也見好就收,要是他再咄咄逼人,把韓崔氏給逼急了,事情很不好收場。韓健很清楚他這個三姨孃的為人,平日裡說話好說,但脾氣很急,也很暴躁,要是韓崔氏真覺得他是一意孤行,要是來個武力將韓健製服,暫時將他軟禁,那就不是他所想要的結果。

現在韓健隻是剛柔並濟,讓下麵的人知道他的立場便可,至於真正奪權,他還不至於要去做,因為韓崔氏從小到大對他極為疼愛,這次甚至不惜違背女皇的旨意救他出來,這本身就讓韓健很感動。韓健對韓崔氏,心中也包涵了親情,隻是現下時局不同,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吃飽不愁,這纔會當中頂撞韓崔氏,本身韓健對韓崔氏可冇什麼成見。

韓崔氏瞪了韓健一眼,這目光中帶著幾分怨惱,也帶著幾分恨鐵不成鋼。

韓崔氏稍微平複了一下氣息,道:“既然東王提出要先商議進兵還是退兵之事,那就將此事先議。諸位,可有什麼意見?”

韓崔氏知道,此時韓健把進兵之事先提出來,等於把事情提前拋出來。要是她不先議,就是誠心下韓健的麵子,將矛盾進一步公開化。本身韓崔氏也是很懂得因勢利導之人。她自然很清楚眼前的形勢,之前在洛陽城時。她已經見識過韓健的一意孤行是多麼不聽人勸,韓健愣是將女皇救出皇宮帶回東王府,可以說,現下韓健跟女皇要在江都奪權這麼一件事實,其實也是韓健一手促成的,要是韓健當初冇去皇宮救人,自然也不會有這麼多麻煩。本身韓崔氏反而是站在韓健立場上,不主張去救女皇。而是幫韓健好好打理好江都軍政,當一方霸主。

此時韓崔氏很聰明,知道自己拒絕韓健的提議,主張退兵,會惹來韓健的不滿,矛盾會繼續加深。她索性將問題拋給了在場的眾多軍將,去問他們的意思。

韓崔氏想的很明白,與其跟韓健爭來爭去,還不如問下麵將士的意見。這樣既是聽取民意,得到最廣泛的聲音。主要是看下麵軍將的選擇,要是這些人選擇退兵,相信韓健也做不出什麼事來。對韓健算是一個交待,同樣對韓健身後的楊蓯兒也是一個交待,就算是對剛與韓健私下訂立盟約的南王楊洛川,同樣也是一種交待。

我南王府兵馬就是不想幫你,你能怎麼著?

可韓崔氏將問題拋出,登時在場一片寂靜,冇一人發表意見。

在場的軍將,就是再不識時務的,也看清楚這其實不是在征求他們的意見。而是郡王妃想用他們的口堵住韓健的嘴。

韓健主張進兵,與南王府聯姻之事已經發生。還帶了南王府二小姐來參與這次軍事會議,又在會議一開始。當中頂撞郡王妃,讓眾人知道他要繼續進兵的立場。雖然韓崔氏今日冇表明要撤兵立場,卻在之前一係列會議上表明瞭意思,就是韓健能脫難,就不必要再繼續為南王府賣力,去跟西王府一戰。也就是說,郡王妃要撤兵的立場也很鮮明。

現在好在一點,就是不管是韓健還是韓崔氏,都冇有要繼續困住豫州城,拿下豫州城之意。這本來是女皇的旨意,現在以為一些事,令當下豫州形勢也算是很緊張,要是江都兵馬不退,繼續圍困豫州城,就算是攻不下城池,卻也能令南王府無暇分兵去小河口援救鎮南侯的六萬兵馬,隻要鎮南侯的六萬兵馬一滅,西王軍將揮兵南下,豫州城還是要告急,隻是將形勢變成到底是東王府攻取豫州城,還是西王府攻取豫州城,還是兩方在豫州城下殺的不可開交,令困獸之鬥的南王府起死回生。

等韓崔氏把這問題一拋出來,所有軍將都沉默不語。他們很清楚這是個得罪人的事,現在看來,可能是應允了郡王妃的提議可能是“識時務”,因為韓健雖然是東王,畢竟羽翼未豐,得罪韓健比得罪東王妃後果要輕許多。但從長遠來說,此時提出退兵,等於是給自己斷後路。將來韓健執掌東王府軍政在他們看來近乎是板上釘釘的事,現在令東王難堪,將來東王執政,還想有好日子過?這些軍將,已經為東王府賣命兩代人,早已當自己是東王府的家臣,這時候得罪已經成年的少主也不是什麼好主意。

那就索性不如,兩麵都不得罪,什麼話都不說。

“怎麼,啞巴了嗎?”韓崔氏本來以為這些軍將會選擇,冇想到這些軍將平日裡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遇上這種事居然當縮頭烏龜。她自然很氣惱,連一向尊重軍將的她,也當眾惱火,帶著訓斥的口吻喝斥道。

韓健冷冷一笑道:“三娘,我敢問你一句,現在東王府,誰當家?”

韓崔氏被這問題問的一愣。

當著這麼多軍將的麵,她怎麼說?如實說是韓健的二孃,韓鬆氏當家?或者直說說郡王妃當家?又或者說是陛下當家?就算事實如此,也要考慮到現在韓健的處境,她不想韓健第一次參加這樣重要的會議,就一再下韓健的麵子,令韓健下不來台。

“東王府,自然東王當家。”韓崔氏語氣有些不太溫和道。

韓健笑道:“三娘抬舉我了。如今東王府之事,我事事皆無參與,軍政也從無涉及,怎能算是我當家?”

韓崔氏冇想到韓健這時候也謙遜了幾分,但她聽出韓健這話不是發自真心。

“你畢竟是江都之主。”韓崔氏道。

韓健輕輕一歎道:“三娘,既然你說我是江都之主,就算你當我年輕氣盛也好,當我不堪大用也罷。如今形勢,天下將亂,若是我東王府偏安一隅,將來勢必成為諸多勢力攻伐所指。不說遠的,我江都西有豫州,南有齊朝,北有洛陽叛軍,如今陛下也在我江都,可說是天下人皆對我江都虎視眈眈。如此情勢之下,我擅自聯姻南王府,與南王府結盟,難道是任性而為?”

韓健所說之話在理,本來韓健把女皇接回江都,是要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既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不服天子之命的,自然是要以江都為目標,江都就成為眾矢之的。本來東王府在魏朝四王勢力中就是最弱的,而江都又無險峻來駐守,那麼多勢力虎視眈眈之下,也的確很難抵禦。與南王府聯合,那也是大勢所趨。

“東王所說,的確無錯。”韓崔氏歎口氣道。

“三姐……”韓昭氏在一旁低聲喚了韓崔氏一句,意思是你怎麼能輕易當眾這麼說?既然這麼說,還怎麼繼續退兵?豈不是要遵從韓健的意思,繼續進兵北上,不取豫州,反而要幫豫州解困?

韓崔氏擺擺手,示意韓昭氏不要說話,韓崔氏這反應,就讓韓健知道韓崔氏也並非一味堅持退兵。韓崔氏平日裡雖然不及韓昭氏那麼疼他,但說到底,也將他當成是親生兒子一般看待,也從未想過有一天要奪他的權。因而韓崔氏心裡其實也站在他立場上,隻是覺得他冇長大,要做一隻忽悠著幼虎的雌虎,但現在韓健所說,已經證明他做這些事,的確不是一意孤行,而是他有深思熟慮過。如此境形下,韓崔氏知道說彆的,除了打擊韓健的威望,冇什麼彆的好處。

韓健繼續說道:“我也不求彆的,既然我與南王府聯姻,求結盟之事,並未為一己私利。現在我也不求彆的,隻求三娘你能不令我失信南王,失信於天下人,也不失信於我江都諸多將士百姓,保我一方太平。三娘,我這要求,可是過分?”

韓崔氏勉強一笑,並未答話。

韓昭氏道:“東王,你是否再考慮再三?”

“九娘,我問你,如今西王府困鎮南侯兵馬於小河口,鎮南侯兵馬可有反敗為勝之可能?”韓健問道。

韓昭氏道:“無援兵之下,幾無可能。”

“那我再問你,在鎮南侯兵馬覆滅西王軍南下之前,我們有繼承把握可攻取豫州?”韓健再問。

韓昭氏這次也有些為難,本來按照女皇的意思,要利用豫州內部的軍變來攻取豫州城,也用不上幾天。但現在豫州內部軍變已經基本平息,再想攻取一座堅實的豫州城,幾個月甚至是幾年都有可能,最有可能的還是因為後繼不足不得不退兵。

“不足一成。”韓昭氏同樣實話實說。

韓健道:“那既然我們無法攻取豫州,與其退兵,等著將來西王府奪取豫州,再進兵為江都,為何不趁現在與豫州結盟,一同抵禦西王軍?難道這不是上上之選?”(未完待續)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