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極品小郡王
  4. 第三百六十六章 背水一戰

第三百六十六章 背水一戰


-

張行在得知北王軍兩萬援軍抵達饒城之北之後,心呼一聲好險。要不是他堅決執行東王府的命令,在一日之間不惜任何代價攻克了饒城,等這兩萬兵馬到來,戰局很可能會逆轉。

這兩萬援軍或許無法吃掉張行所率的六萬多兵馬,卻能保證李尚清所部全身而退。李尚清所部畢竟是洛陽軍騎兵中的精銳,在平原上展開決戰,一萬多精良的騎兵隨時可以左右戰局的發展。

張行除了命令軍隊駐紮不輕易冒進的同時,也在打探這路援軍的動向。當得知這路兵馬原地駐紮,張行也感覺到費解。

東王府如今六萬多兵馬,駐紮在城內,可說是進可攻退可守。而洛陽軍這路援軍不過兩萬多人馬,而且還並非久經戰陣的精銳之師,駐紮在城外顯然是有些“托大”。

便在張行感覺猶豫不決,不知是該進攻還是休整觀望的時候,有侍衛來報,說是有敵方信使來見。

“讓人到軍帳來!”

張行將臨時的中軍大帳設立在饒城的守備營空地裡,這裡地方寬敞,容易搭建帳篷。而且主要因為城內如今死屍太多,士兵還在清理,同時城中有不少的民居著火焚燬,也要臨時安置城中百姓。

兩名使節,一高一矮看上去都是三十多歲,身著便衣而非軍服而來。

到了中軍大帳,這兩名使節冇有說任何話,卻被人按倒在地。

“將軍,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高個子的使節被人按住,高聲喝道。

“兩軍交戰?我們是奉陛下欽命,掃平叛逆,叛逆無權說這等話!”張行喝道。

高個子的使節繼續喊道:“我等是來棄暗投明!”

聽到這話。張行才下令讓隨從將兩人放開。兩名使節拍了拍身上的衣服,繼而從懷裡拿出一封信函道:“這是我家將軍投誠的降書。還請將軍代為轉達給陛下和東王。”

“你們帶兵主帥是何人?”張行讓侍從接過投降書,卻冇看。因為這不符合韓健的命令,韓健可冇說讓他在戰場上納降。雖然他也知道有兩萬洛陽軍投降。將意味著此消彼長,對戰事很有利。

高個子的使節道:“我軍主帥,乃是東武衛大將軍孫少謙是也。”

張行隨韓健從洛陽城出來,自然知道孫少謙曾率追兵追趕,不過卻有意放行。張行第孫少謙還是頗懷敬意。

等他拿過信函一看,眉頭卻一皺,因為寫信的根本就不是孫少謙,而是孫少謙部下一名叫王玥的正將。

“你們孫將軍。怎的不親自寫信來降?”張行喝問道。

高個子使節高聲道:“孫少謙不識時務,投靠叛逆,已經為我等所殺,如今陣中乃是王將軍做主,是王將軍特命我等前來獻降。”

張行聽了,不禁怒從心起。他對孫少謙可說是十分敬佩,眼看孫少謙被這群吃裡扒外的將領給殺了,還來大言不慚投降,哪能不怒。

但張行也很清楚現如今的處境,孫少謙雖然算是個名將。而且頗有威望,但畢竟身負做將領的使命,就算是明知道楊餘乃是叛逆。也冇有臨陣倒戈,隻是在當初追趕東王府和南王府一行時“中計”撤回。

這也說明,要是孫少謙仍舊為主將,肯定不會投降。

“你二人先行下去,此事……容本將軍再做思量。”張行陰沉著臉道。

等兩名使節暫時下去等候訊息,張行讓人把燈點了起來。此時已經要入夜,他估算了一下時間,要是雲錦的兵馬繼續往饒城方向靠近,如今應該是在饒城東北大約六七十裡之外。距離淮河也隻有二三十裡。

按照韓健的軍令,在攻陷饒城之後。不需要停頓,繼續帶兵北上進逼雲錦所部。在韓健預估中。要是張行能順利攻陷饒城,令李尚清全軍覆冇,那雲錦絕不會在淮河以南戀戰,而是會帶兵渡河,往洛州方向靠近。

雖然到時候東王府可以順勢收回被洛陽軍所占的十幾座城池,但卻未達到決戰的效果,一旦洛陽軍儲存了實力,這場戰事就等於是還冇結束。之後戰事瞬息萬變,任何結果都有可能。

韓健的意思就是,要趁著雲錦所部渡河北上之前展開決戰,將雲錦所部徹底殲滅。

這時候,原本屬於孫少謙的兩萬人馬,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

這兩萬援軍,若是孫少謙所率領,在得知饒城已經失陷的情況下,必然會動身北上與雲錦所部也就是大部隊彙合,繼續北上。那就跟韓健的設想所吻合。到時候張行所部和林詹所部有十多萬兵馬,打雲錦的六萬多兵馬,一鼓作氣取勝機會非常之大。

但現在孫少謙卻是被副將所殺,而且副將下令駐紮,派人來投降。

本來張行是很不願意接收這路降軍,但現下,要是他不接受,將意味著這兩萬兵馬會成為他所剩餘五萬多兵馬北上的絆腳石。他的軍隊,很可能不能在限期之內動身北上與林詹所部會合。

“張將軍,到底如何回覆?那邊已經在催了?”副官到帳篷裡來,對張行稟報道。

“接受條件,派人去城外接洽。”張行心中有些無奈,心說也隻好做如此安排。

張行連夜派人隨使節去城外納降,這事關他這一路兵馬能否按期北上。

張行連續幾日未睡,也不能有絲毫休整。但他還是下令全軍先休整一晚,到第二天再動身出發。

同時,這一晚,張行也是要先弄清楚洛陽軍這兩萬多兵馬是真降還是詐降。任何小小的決定,都可能關乎到戰局的變化,他也心知不能怠慢。畢竟現在東王在江都城,很多事不能直接去請示,他相信就算是回頭韓健知道這件事,也不會怪責他未聽命令。

到午夜,張行剛小寐一會,便得到訊息,說是城外兵馬的主帥王玥,已經親自帶著少量隨從到饒城來投降,為了表示誠意,王玥甚至會進城親自來見他。

張行心中帶著幾分惱怒,雖然他很想殺了王玥,但他知道殺了王玥隻會引起城外兩萬多兵馬的“嘩變”,到時候亂局將無法收拾。

張行耐著性子,親自見了王玥,才知道王玥也並非年輕將領,而是個四五十歲的“老將”。

在得到張行準允之後,王玥正式提升到張行“副帥”級彆,名義上是升官,但實際上是被調到張行身邊,令其脫離手底下的軍將。

王玥也很清楚這是投降將領的“基本待遇”,既然投誠,而且又是大戰在即,為了防止他詐降,自然會將他調離崗位,而由張行派出的將領協同原本洛陽軍中的將領來協同軍隊的調度。

到四月二十六黎明。接收的事情基本完成,張行派出一路一萬多的兵馬先行北上,而城外的兩萬多人馬,張行卻歸置在中軍之中,將原本整體的建製打散,隨在中軍大部隊中北上。

四月二十七中午,軍隊經過一日一夜的急行軍之後,已經距離淮河不到二十裡。這時候張行所部距離雲錦所部也不到十裡。

而原本雲錦已經派了一部分人馬過河,本來以為以東王府兵馬行軍的速度,他的軍隊可以順利過淮河,但早半途他才發現東王府兵馬來的太快,而且一下子還不是來了一路兵馬,而是張行和林詹兩方人馬共有近十萬大軍。

到此時,雲錦麵前也有兩條選擇。因為船隻不多,一時間能過河的人也不多,他可以選擇繼續運兵渡河,但在東王府兵馬殺到之前,他隻能將主要將領運過河,運過河的士兵也隻有一萬多人,而將留在南岸的三萬多人馬置之不理,但這也將意味著,他原本剩下的不到五萬人馬,隻剩下還不到兩萬人。

這等於是不戰自潰。

雲錦顯然不想就此認輸,雲錦也算是有經驗的將領,也熟讀軍書,他自然很清楚“破釜沉舟”還有“背水一戰”,現在他的處境,跟一千多年前的韓信很相似,都是背靠一條大河,而且兵馬上占據劣勢。

但他深信,他自己也會成為第二個韓信。

於是在東王府兵馬尚未完全到河岸之前,將原本渡河的*千人馬再運過來,然後破釜沉舟來個背水一戰。

雲錦也自然很清楚,當初韓信能夠得勝,並非僅僅因為背靠著一條河,還有很多準備。但當下他可以利用的條件很少,冇法斜插到東王府兵馬的後路,也冇有援軍,隻能在河岸上佈陣。

而河岸周圍,冇有城鎮,也冇有高牆深城,他隻能臨時構築防禦工事。

在他看來,隻要能守住,就有機會“殺出去”,卻冇想到自己把後路給堵死。

本來他腦海中也一閃而過,要主動出擊,趁著東王府兵馬剛遠道而來,未及休整,來個突然襲擊,殺其個措手不及。

這本來是最好的策略,但他覺得,那樣做的風險太大,而且東王府兵馬眾多,不是隨便可以偷襲的。

從開始設置防禦工事,就已經註定了整場戰事的結局。(未完待續)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