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極品小郡王
  4. 第五百八十章 談判議和

第五百八十章 談判議和


-

見到楊秀秀,韓健還是很意外的。-..-楊瑞說的人好像是個老洛陽一樣,對洛陽城的一些“舊人”瞭解,甚至是那些已經投奔了北王府而今與朝廷為敵的人,那些人也跟楊秀秀有關係?

“參見陛下,東王。”楊秀秀娉婷行禮道。

儀態萬千,好像個貴家的‘婦’人一般,但韓健很清楚而今楊秀秀雲英未嫁,根本算不上是成熟。也可能是持家久了,養成了一種“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連身上的衣服都顯得有些舊。

“免禮。”楊瑞笑著抬抬手道,“這次請安平你過來,是讓你幫東王打理議和之事,你也不用多提什麼意見,隻需要對東王說明那些人的來曆便可。若是事情做的好,朕不會虧待於你。”

“謝陛下抬愛。”楊秀秀再行禮道。

說完這話,楊秀秀笑看著韓健,很有風度道:“也請東王殿下多指點小‘女’子一二,小‘女’子感‘激’不儘。”

韓健心說她也忘了前些日子在宮‘門’口求著自己要賣身為奴的事,本來對楊秀秀不屑一顧的楊瑞,現在卻好似跟楊秀秀很親昵一般,這讓韓健有些看不懂。但大致想來,這是皇室一家親,他反倒是個外人,不足一提。

“郡主客氣了。”韓健勉強一笑道。

“東∞,w▲ww.王殿下何故看小‘女’子呢?”楊秀秀突然眨眨眼,笑了笑問韓健道。

韓健冇想到在楊瑞麵前,楊秀秀也能這麼大方自然得體,難道她是覺得楊瑞不知道她提過賣身為奴的事?再一想,也許當初的話,楊秀秀不是說給他聽的,而根本就是說給楊瑞聽。一來是楊瑞會顧著楊氏的臉麵。不會讓她這個身為郡主的落魄貴族真的要賣身為奴。

深層次的原因也是有的,楊秀秀顯然不知道楊瑞跟他的關係,楊秀秀要賣身為奴到東王府,以她的身份和能力,將來還不是要成為東王妃中的一員?便是楊瑞為自己的將來考慮,也不能讓那個楊秀秀得逞。不過是跟寧原討個不值錢的宅子回來,寧原為了得到楊瑞的賞識,出點血根本算不上是破費,定然是欣然接受。於是楊瑞隻是做個順水人情,彆人會說她顧念著皇室宗族的情義,更重要的是杜絕了楊秀秀要入東王府‘門’的心思。

韓健這時候,又覺得楊瑞不簡單起來。

給楊秀秀一點事做,讓她當個陪同談判的“顧問”,在旁邊指點一下。回頭再賞賜一些東西下去,安平郡王府東山再起似乎便很有機會。那楊秀秀也就不用考慮什麼“賣身”問題了。

韓健麵對楊秀秀的問題,笑了笑道:“郡主這身衣服‘挺’好看,多看兩眼,還請郡主莫要見怪。”

楊秀秀本來還以為自己能“占儘上風”,讓韓健在楊瑞麵前吃癟一會,算是給心裡找找平衡。誰知道韓健居然會當著楊瑞的麵來“調戲”她,說出這等話。也許在幾百年後不當什麼,但在這年頭裡。那就是十足“調戲良家少‘女’”。韓健也知道,楊秀秀雖然冇嫁,但以這年頭‘女’人出嫁的年歲來看,已經二十歲出頭的楊秀秀,已經算不上什麼“少‘女’”,也快變成“半老徐娘”了。

“東王。你在這宮殿之中,說出這種話,似乎有些不妥。”楊瑞蹙眉斥責道。

雖然是斥責,不過楊瑞卻也冇多少怨責的意思,反而顯得很“放心”。

要是韓健在楊秀秀麵前表現的很得體。甚至要表現出一副天下為我所握的豪氣,反而會令她覺得韓健這是在楊秀秀麵前表現大男子氣概,也就是說,韓健對楊秀秀有“覬覦”。韓健越表現的不堪,她越覺得這纔是真正不拘小節的韓健,心中欣賞的同時,卻也覺得彆的‘女’人肯定不吃這一套,自然對自己也就冇什麼威脅。

“陛下所言極是。臣失言了。”韓健行禮道。

“好了,朕也不多怪你,早些下去準備一下。安平,你也多幫幫東王,他這些日子忙的不可開‘交’,要是累壞了,誰來幫朕打理這江山社稷?”楊瑞故意在楊秀秀麵前把韓健提到一個很高的位置。其中也有提醒楊秀秀的意思,彆打歪心眼。

楊秀秀也是行禮領命,之後韓健行禮告退,楊秀秀也隨他出來到禮部衙‘門’那邊。

韓健在前走,楊秀秀便在後麵跟著,韓健實在不想跟楊秀秀說話。

一個有心機的‘女’人是最可怕的,他寧原身邊多幾個像顧欣兒那樣毫無心機的善良‘女’子,也不要楊秀秀這樣呆著幾分蛇蠍心腸的‘女’子。楊秀秀越是在他麵前表現出她的“手腕”,也越讓韓健感覺到這個‘女’人的危險,日後還指不定會成為什麼紅顏禍水。

楊秀秀本想上前跟韓健搭茬,但見韓健一臉深沉,卻又不太敢。

雖然在她眼中,朝廷上下的權貴也最多是跟她平級,冇什麼長幼尊卑的問題,更何況論年歲韓健的歲數還要比她小,她更覺得自負認為這世上所認知的東西更多。但終究這也隻是自負而已,她同樣也知道現在的韓健大權在握,隨便一句話便可令很多人腦袋搬家,掌握了生殺大權的人通常也是危險的。危險2人物還是少與之說話為好。

一路無話,韓健與楊秀秀到禮部衙‘門’時,已經到午時三刻。禮部的人基本已經到來,這次議和,楊瑞點名是東王來負責,同時也欽點了幾名陪同議和的大臣,其中便是以禮部的人居多,但楊瑞似乎是讓韓健對議和的事有所收斂,居然也讓林恪從旁“旁聽”,說是旁聽,其中蘊含的意思便有些複雜。楊瑞是想讓林恪這樣本身與韓健在政見上有所不合之人蔘與到其中,本身也是對韓健的一種製衡。

“見過殿下。”

韓健到來,在場之人無不起身行禮。

朝廷禮部的人,大多數都是朝廷舊有派係的人,其中也有很多新派的人。若論誰在禮部中的威望最高,便是如今身為一朝首輔的林恪也要靠邊站,因為曾經的禮部尚書寧原,在幫助洛陽舊貴族脫困中功勞赫赫如今又是吏部尚書,也就更有人脈。

林恪畢竟不是在自己的地頭,話也就不多,上來行禮過便坐在一邊,果真是當一個“旁聽者”。

隨後,韓健在主座的位子坐下,楊秀秀登朝堂‘門’,卻冇有資格落座,隻能是立在韓健身後好像個婢‘女’一般。之後幾名東王府的使節便在人引領下進入到禮部衙‘門’的廳堂,在一邊靠著茶幾的椅子上坐下。

並冇有圓桌,也不像談判一樣一邊坐一排人。這議和說是議和,但規矩甚多,其中最大的規矩,便是不能破壞一種既定的流程,便是一些事心知肚明,也不能說破。終究楊瑞是君,北王府乃是魏朝藩屬,一切都是在這規矩下進行。

正因為如此,韓健作為一國之監國,更好像一個卓然存在的人物,便是在這談判之所,也可以坐在主座自得其樂,聽聽下麵的人說什麼。

北王府來人,一一通報了姓名和在北王府麾下的官職。

官位有搞有低,其中官爵最高的是身為小北王楊科姐夫的李鈺,這李鈺在北王府麾下算是不大不小的人物,算是謀臣派係的人,在軍中也有很有威望,而楊科的姐姐楊淩正也嫁給了這李鈺。本身楊淩在北王府體係中也是很重要的人物,手底下也有不少人為之謀事。

小北王能順利執掌北王府,一方麵有老北王楊儒剛愎自用,以為能攻下洛陽,最後卻是有來無回,最後更是被軟禁在洛陽城中連最後的生死都無從查起。之後楊科一舉平定北方,楊淩和李鈺在其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在楊科嗣位之後,很多事便順著楊淩和李鈺的意思,因而這兩夫妻,在北王府中也算是實權人物。

但這次李鈺卻被派到洛陽來出使,令韓健感覺到,楊科並非是因此而信任李鈺,更好像是一種疏遠。便好像南朝對長公主永丹公主蕭旃的態度,派蕭旃來出使魏朝,本身就好像是一種放逐,讓人來了回不去。

如今也是北王府的多事之秋,楊科想整肅一下軍中和政治上的一些事,繼而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也有必要如此。

但不管怎麼說,李鈺都是北王府出使的正使,負責商談議和的大小事宜,甚至有便宜行事的權力。隻要是他在這裡首肯,便是楊科心有不甘,也不得不暫時接受。這些事,也隻能在一個合適的範圍內。韓健相信在李鈺到來之前,楊科應該有很清楚的‘交’待,哪些事可以接受,哪些不能接受。

“東王殿下,不知是否可以開始?”李鈺最後看著韓健,有請示的意思道。

韓健觀察李鈺對自己的態度,還算恭敬。本身兩人並無什麼‘交’集,這李鈺,看上去也就二十多歲不到三十歲的模樣,看起來很中庸,一個很普通的男子,也能受到身為北王府郡主楊淩的厚愛而下嫁?這也說明這人一種程度上還是很有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