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極品小郡王
  4. 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耳不聞百姓事

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耳不聞百姓事


-

三月裡,揚州城內已是一片煙花處處的盛春景緻,江北防務衙門裡,司馬藉每天都會起來的很早,到城中各處去走走,感受一下江南的春意盎然。

到二月底,揚州城內百姓已快要到十室九空的境地,百姓相繼逃難,城中原本的商鋪和街市也都閉門不開,這一切都跟官府不作為有關。倒是北方江都地界北朝的兵馬逐漸集結,眼看隨時都會動兵南下。

三月初九,司馬藉上午視察城中防務,這也是他少有的要辦公事的時間,很早起來,騎上馬帶著不多的隨從到揚州各城門走走,登上城樓看看。原本揚州城的城西和城北門是防備的重中之重,但司馬藉所視察的重點卻是在南城,司馬藉登上南城門樓之後便許久冇下來,甚至連午飯也是在南城門樓上吃的。

對於揚州的軍將官民來說,司馬藉就算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可他的一舉一動始終牽動人心,剛過中午,司馬藉還冇從南城門上下來,揚州太守隋化便大張旗鼓帶著人前去隨同“視察”。但見司馬藉堅持,他也就點點頭應了,馬上讓隨他出巡的將領去通傳,不要太滋擾百姓,開路的事不做了,但沿途護送的士兵卻不可缺少。

就算是這一點的改變,也讓司馬藉和隋化這次出來巡視街道更多了幾分親民的意義,最開始百姓還被驅趕而出,可到後麵士兵不再趕人,百姓便一股腦往司馬藉和隋化身邊簇擁,這些百姓大多都是平頭百姓進城避難的,他們很想把自己的訴求說給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員知道。

隋化最初是有些驚惶的,他一直都是在太守府裡兩耳不聞百姓事,突然這麼多人湧過來好像要吃了他一樣,他難免以為這些都是對他所不利的人。

可當百姓隻是有的過來行禮請安的,有的也隻是立在旁邊圍觀,到再走一段路後,隋化心裡突然也就輕鬆了些許。他這才知道百姓中不全都是與他找事的刁民,也會有安分守己的人,儘管他心頭還是對於司馬藉的決定有些不屑,但總算是安心下來。

“看來隋太守不經常出來到百姓中走動。”司馬藉突然語氣平和道。

隋化這纔有心思注意到司馬藉的反應,想到司馬藉這一路上平淡的反應,似乎司馬藉對百姓並無任何的排斥,這不該是位高權重之人的反應。隋化怎麼說也是在官場混了二十年,想司馬藉不過二十出頭,卻已是南朝的右相,深得惠王和女皇的信任,這樣的人能崛起本身就不簡單。

隋化道:“司馬相國說的是,近來一直忙於軍務,無暇出來走動。”

隋化說是近來無暇,其實他一直都冇空,職業的政客是不需要關心百姓死活的,他所要負責的人不是百姓,而是上官,是朝廷,他所作一切都是讓上麵來覺得他有本事,就算百姓的口碑再差,隻要需要,隨時都能找無數人出來給他歌功頌德,上麵的人同樣會以為他是體恤百姓的仁官。

司馬藉道:“那隋太守可知現如今城中尚且有百姓幾許?”

一個問題,就把隋化給難住了。揚州最鼎盛的時候,也就是這兩年北方戰亂不斷的時候,北方也有難民南逃而下,尤其是在去年秋冬季節北朝朝廷對豫州用兵時,豫州南逃的百姓不少,揚州城內百姓最多曾有十幾萬,可稱得上是南朝除了金陵之外的第二大城池。

可惜現如今城中的狀況事態太差,跑的跑,散的散,能有個幾萬人應該差不多了。

隋化道:“回司馬相國,以下官估量,應該……尚且有百姓四五萬人吧。”

司馬藉笑了笑,好像不經意道:“不是四五萬,而是六萬三千餘。”

一句話把隋化給說愣了,隋化覺得自己對城中的情況還算瞭解,畢竟手底下那麼多人,就算他不到城中走動,城中所發生的情況也會有人通報給他。可司馬藉屬於初來乍到,司馬藉來到揚州之後更是成天不出門,怎會對城中百姓的數量還這麼瞭解,不說一個大概的數字,卻直接以很準確的六萬三千餘來做準數。隋化怎麼也不相信司馬藉說的是準確的。

“是,是。”心裡不信,但他口中還是要應的。怎麼說司馬藉也是朝廷派來的,這場戰爭若是得勝,司馬藉終究是會走的,跟司馬藉犟也冇絲毫好處,他說多少也就是多少了。

司馬藉再問道:“那隋太守可知這城中,真正能拿起兵器抵禦北方兵馬的將士又是多少?”

這次隋化覺得自信肯定是冇錯了,要是連手頭上有多少兵都不知道,他這個揚州太守也不用混了。(未完待續)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