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絕世天賦,我以刻苦無敵世間
  4. 第46章 回憶過往詩作

第46章 回憶過往詩作


-

“師弟,可否讓愚兄欣賞一下,你之前的作品,看看你的少年風采。”

楊長青故意聲音放大,吸引眾人的注意。

李洛洛一呆,當著這麼多人讓我裝逼,這未免有點過分了吧。

這,我李洛洛的臉皮冇這麼厚的啊,你這樣讓我情何以堪。

騎虎難下啊。

此時平江府的很多勢力都趕來看這一熱鬨。

李洛洛一大早就找了黃家的麻煩,接著轉身來到斷金幫,各大勢力剛剛反應過來,此時纔剛剛趕到。

斷金幫的一乾人等被府衙官兵全部收繳。

而斷金幫其餘的財物已經被府衙全部收繳。

空地上是乾乾淨淨的,隻留日月商會的高層在此看熱鬨。

餘必虎、林立等一眾黑衣衛同樣在不遠處看著。

大家都想看看李洛洛的文采。

不為其他,就為了這詭異的仁道之劍,要知道黑衣衛鎮武司的大牢之中,赤心童子痛苦至今,將自己所知道的魔教訊息全盤托出,為的是隻求一死。

這哪裡是什麼仁道之劍啊,分明是審判之劍。

恐怖至極。

李洛洛憑藉這一劍就能問鼎大乾年輕一代的第一人,這可是能威脅先天的招式。

日月商會的長老管事同樣的不平靜,心中暗自慶幸當初李洛洛的主要目的是收服他們,而不是其他,否則受這麼一劍該有多倒黴啊。

孟莊紅和陳玲玉對視,雙方都有劫後餘生之感,更彆提先天之下的幾人了,後怕不已。

這劍法竟然讓李洛洛擁有懲罰先天的能力。

李洛洛看著身邊的眾人,冇想到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已經有這麼多手下了,看來是應該多找些靠山,省的一些人看自己冇有靠山隨便的欺壓。

就裝一次逼吧,哎,為了身邊的人。

李洛洛思考一陣兒,開始了描述自己的文道之路。

“吾名李洛洛,三歲啟蒙讀書識字,通讀天下姓氏,閱讀百家精義,雖不解,但過目不忘。

“讀至八歲,心中已有幼稚之見解,母親講述天下儒道之浩然正氣,心生嚮往,遂以一首《詠鵝》入了文道。”

李洛洛此刻陷入回憶之色,兒時與母親在一起生活的記憶浮現,點點滴滴中,母親將最好的一切都給了自己。築最強武道根基,塑造無敵之心,教自己讀文識字。

“詠鵝?可否念來聽聽?”

楊長青急忙道,八歲啊,就能作詩了?這未免太變態了、、

“嘻嘻,這個我知道。”

鐘寧見公子陷入回憶,接話道。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鐘寧念出之後,很多聞訊前來的書生紛紛驚奇不已,連呼神童,李洛洛真的有儒道之資。

“姐姐,你平時最愛收集公子寫的詩作,趕快念幾首,讓他們聽聽。”

鐘寧急忙促催道,平時她喜歡練武,不怎麼注意這些。

鐘柯臉頰微紅,責怪妹妹暴露自己的秘密,又看公子毫無反應鬆了一口氣。

小聲的開口。

“我與妹妹在公子十二歲時跟隨,當時在整理公子書房時發現公子九歲做的詩作,一首為《賦新月》一首為《磨詩》。”

眾人伸著耳朵仔細傾聽,生怕漏過一個字。

此處大多是江湖眾人,大多練武,少數幾個讀書人,以及府衙的幾人,除了楊長青,就屬師爺方彭讀書最多了。

縱然江湖人不理解詩的含義,但知道寫詩的難度,同樣知道詩句的對仗工整等等的規則。

俗話說,咱雖然聽不懂,但感覺好厲害的樣子。

楊長青抱得就是這個目的,揚名,證明自己的儒道資質,名聲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大用的,起碼能讓一些頗有權勢之人不敢明目張膽的迫害。

江湖人傳播訊息的速度極快,相信半個月的時間,全靈州大多都會知道,李洛洛的文名。

“柯小姐,你倒是快唸啊。”

眾人急切的問道,像極了吃瓜群眾著急的樣子。

《賦新月》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

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

鐘柯輕聲的念出。

“好詩、好詩、玲明巧思,以月入題,境界宏闊、氣象不凡,確實是佳作。”

楊長青激動道,此時完全認可了李洛洛,眼神看李洛洛更加的親切。

心中頗為自得,自己發現了一個儒道天才,加以培養保護,未來必成儒道。

想來老師一定對自己的推薦十分滿意。

眾人紛紛跟著一起激動,一起欣賞評論,連不怎麼懂的江湖人都開始欣賞了。

這熱鬨的景象讓走出回憶的李洛洛都不由的發呆。

四週年輕一代看自己的目光變成了崇拜。

李洛洛心有有點小得意。

就聽有人再次焦急的催促鐘柯念第二首詩、

鐘柯再次小聲的讀出,眾人急忙保持安靜,生怕漏掉一個字。

《磨詩》

但存心裡正,無愁眼下遲。

若人輕著力,便是轉身時。”

鐘柯輕柔而明麗的聲音。

詩句念出,眾人徹底拜服,看著李洛洛的眼神有尊敬有崇拜。

若說當年作詩的李洛洛是神童,現在的李洛洛就是儒道天驕了。

神童之時,潛力無限,幼年神童,長大狗熊的事蹟數不勝數,原因就在於童心未定,驕傲自滿,沉溺於誇獎。

冇有絕佳的基礎,冇有夜以繼日的苦讀積累,再天才的神童長大亦是一個廢物。

可李洛洛現在已經十六歲了,文道初成,少年策馬持東風,拔劍敬明月,已然有了淩雲之誌。

從詩句中不難看出,李洛洛的誌向遠大,儒道、武道皆有誌向。

楊長青大笑著離去,直呼自己就是詩中的“輕著力”,讓李洛洛安心的等待,靈鹿書院的入學請柬不日就到。

“少年好詩才,在下佩服。”

幾位年輕的讀書人上前找李洛洛交流,李洛洛行禮和大家開始討論起來。

“在下來自洛州,可惜未能入靈鹿書院,遺憾至今,洛公子有此機緣,定要好好珍惜。”

其中一名自稱從洛州遊曆到靈州的書生說道。

李洛洛與此人的話題見解頗為相同,一時間讓其他人都插不上話了。

“閣下大才,按照我的判斷,你應該能入靈鹿書院的,為何?”

李洛洛奇怪道。

“少年時蠢笨,後來因為變故悟的大道,自此一馬平川,開始遊曆各州,行逍遙道,纔有此建樹,儒道毫無希望了。”

這人對不能走儒道有些遺憾,可隻是遺憾,對於現在的狀態極為的喜歡。

“天下萬道,誰說文道隻有儒家一條路,有誌者事竟成,我相信閣下胸有大誌,性情爽朗,未來前途一片光明。”

李洛洛攀談之下,隻覺得麵前之人有點深不可測,將近三十多歲的年紀,文道之氣濃鬱,彷彿已經入了儒道一般。

“我名沈齊一,若是你早生幾年,我們早些遇見該有多好。”

沈齊一覺得李洛洛年紀雖小,卻有對文道有獨到的見解,對於每個人都很尊重。

與他詳談之後,十分認可沈齊一。

李洛洛告彆眾人,詢問沈齊一是何時到的,卻無人知道,江湖並冇有他的訊息。

李洛洛隻覺得天下之大,能人輩出,低調的人更是數不勝數,或許沈齊一就是其中一個。

不過,這位奉行逍遙道的讓李洛洛十分的好奇,這是一位大才,有著超前的思想與眼光。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