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明世祖,中興大明
  4. 第62章 青山鎮外(上)

第62章 青山鎮外(上)


-

從上空往下看去,整個戰場猶如被洪水衝擊後的一片狼藉,明軍各部散亂無章,秩序全無,除了龐剛周圍還能掌控的一兩千人,其餘即使是鼓角旗號並用,也很難再次組織起來。

譚泰的撤離毫不脫離帶水,騎兵直接從兩軍相接處穿插而過,就地切割,讓明軍難以上前糾纏,這就是有大隊騎兵的好處所在了。

三千騎兵殿後阻擊,萬餘步兵大隊繼續往南。

等半個多時辰後,周嘉屏所部萬餘人終於趕到,但清軍早已行出數裡外,明軍冇有建製騎兵,龐剛部又剛被打殘,這時候去追擊,簡直就是找死。

龐剛滿身血汙,看著眼前慘亂一片欲哭無淚,讓身旁親衛不斷到各處重新聯絡召回各部。

夕陽之下,傷殘將士在戰友幫扶中哀嚎,數不清屍體也在收殮。

初步統計,至少陣亡了兩千多將士,受傷同樣超過了兩千。

這個數字對於封建時代的軍隊而言,已經堪稱慘重了,可以預見的是,在得到補充和休整之前,龐剛所部恐怕無法活躍在戰場一線了。

把目光轉移到戰場南邊,也是這番對弈的“棋眼”——青山鎮,另一場戰鬥即將爆發。

焦璉所部萬餘將士剛剛完成了自己軍旅生涯最累的急行軍。

從南康到青山鎮,雖然沿著湖畔行軍,地勢平坦,但也足足有九十裡。

在這個時代,一日夜行軍九十裡意味著什麼?

春秋戰國時期,有個成語叫“退避三舍”,舍是一個單位,也就是當時軍隊行軍一天後要重新就地駐紮的地方。而一舍,是三十裡,也就是說,那個年代軍隊普遍行軍速度是一天三十裡。

當然,隨著軍事技術的進步,這個速度越來越快,兩宋交替時,千古名將嶽飛帶軍馳援淮西,一日行軍也就在一百裡左右。

西漢霍去病在草原上長途奔襲,一天行軍兩百裡,當然,這是騎兵,而且是一人多馬。(一般情況下,超過五日以上的行軍,騎兵的速度是不如步兵的,因為騎兵不能一直騎馬奔襲,否則會累壞馬匹,而是下馬牽著走,這也是精銳騎兵都要一人多馬的原因。)

而這時候步兵普遍的行軍速度是每日五、六十裡上下。

焦璉所部,加上兩千教導師,全部都是步兵,還帶著大量武器裝備,一日連續行軍超過九十裡,在這個時代,堪稱奇蹟!

(ps:人類曆史上步兵急行軍最高記錄應該是飛奪瀘定橋時的紅軍,一日行軍兩百裡,硬是用腿跑出霍去病騎兵的速度。)

焦璉將傷兵留在南康,托當地士紳百姓照顧,親自把自己的戰馬讓出來,並且下令,全軍上下所有軍官不得騎馬!把為數不多的幾百匹馬騾集中起來運送輜重。

而後在隊伍最前方,和所有將士一樣,揹著自己的輜重,拿著武器,親身帶頭行軍!

以身作則之下,無人敢違抗,上下無論是副將、參將還是普通小卒都得用自己雙腿在湖畔向北急行軍。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憾,唯忠與義兮,氣衝鬥牛!”

隊伍最前麵,陣陣歌聲迴盪在空中,教導師的將士們軍容嚴整,分為六七個縱隊,以哨為單位,有序前進。

隊列當中的政宣參員和乾事們不斷給士卒們加油鼓勁,帶頭唱起軍歌。

焦璉看了過來,教導師這些個普遍不到二十的年輕戰士,所爆發出的熱情與意誌,確實讓他刮目相看。

大軍疾行一日,最後終於在夜色籠罩之前趕到青山鎮外,紮營休整。

隻是第二日拂曉,剛剛奔襲完九十裡的步兵就對青山鎮發動攻擊。

此時的焦鏈,還冇獲悉北邊龐剛、周嘉屏阻擊清軍失敗的訊息,在他的計劃裡,清軍在北麵受阻,至少也得兩日後才能抵達青山鎮,故而現在一兩日內拿下青山鎮還來得及。

青山鎮內有清軍三千駐守,明軍冇有攜帶攻堅所用的野戰炮,唯一的重火力隻有教導師手中那十來門行炮,和隨軍的八門小佛郎機。

焦璉知道,想要攻下青山鎮,必須要拿出真本事了。

教導師的行炮被焦璉借了過來,再加上僅存的小佛郎機,集中在一起,朝鎮子西麵猛轟。

“通通通......”

好在青山鎮的外圍不過隻有一道土牆而已,這些小口徑火炮也足以造成威脅。

炮擊持續了近一個時辰,清軍那邊也有四五門佛郎機還擊,但就精準而言卻不如明軍,尤其是教導師的炮手,技術水平比炮營還要強。

等其中一段土牆倒塌,焦鏈早已摩拳擦掌多時。

一千被挑選征召而出的選鋒隊身披重甲,刀盾槍矛鋪展開來,焦璉親自帶頭,身後跟著一杆大旗,朝倒塌的土牆衝去。

“殺虜!”

焦璉外麵套著山文甲,裡麵又是鎖子甲,足有幾十斤,看起來猶如鐵人般,挺著長刀大盾,一馬當先。

沉重的盾牌“砰”的一聲直接將兩名清兵撞開數步遠,長刀緊隨而上

“啊!”

鮮血飆濺,整個肢體被金屬切割而下,慘叫傾倒在地,近千甲士如狼似虎,一刻鐘之內就把突破口撕裂開來,不斷湧入。

清兵當然也不願坐以待斃,後麵的預備隊不斷遞補上來,企圖將明軍堵回去,但焦璉身後的甲士,從身上摸出了黑乎乎的掌雷,自從之前看到教導師用這玩意破開八旗陣列後,焦璉就從李來亨那裡要來一批,學習教導師,將軍中披甲精銳挑選出一哨,作為擲彈兵使用。

“轟轟轟。。。。。。”

一波爆炸展開,清兵為了躲避,隊伍愈加鬆散,明軍一千甲士如同尖刀,刺入正中。

其後近萬大軍見突破口已經打開,迅速跟著湧了進來。

戰鬥持續一個時辰,三千清兵已經被殲滅大半,進入尾聲。

就在焦璉渾身是血,準備結束戰鬥時,負責監視外圍,放哨的將佐快馬趕來,急忙稟報道

“將軍,不好了,北邊,北邊譚泰的大軍已經到了!”

焦璉不禁啞然,按照他原本所知道的資訊,北邊譚泰所部不是已經被阻擊了嗎?就算突破防線,起碼也得一兩日之後纔到吧?

他不知道的是,龐剛一萬多人馬,竟然隻支撐了一個半時辰......

“和我軍接觸了嗎?”

焦璉急聲問道

眼下戰事正在最後階段,萬餘大軍都還在青山鎮周圍,一旦被譚泰從身後襲擊,後果不堪設想。

“尚未交手,不過李將軍已經帶領教導師所部前往監視!”

焦鏈這才鬆了一口氣,好在有李來亨殿後,教導師的戰鬥力他還是信任的。

隨後他又恨恨看了一眼青山鎮

要結束戰鬥至少還需要一個時辰左右,可清軍距離這裡已經相當近,根據哨兵彙報,對方有騎兵大隊,他可不敢拿上萬將士的性命賭。

“傳令各部,迅速結束戰鬥,撤出青山鎮!”

上萬將士在極度不甘中撤出了青山鎮,在鎮西麵列陣,準備迎擊譚泰,而與此同時,最前麵的李來亨已經和清軍交上了手。

譚泰麵色凝重地打量對麵軍陣,不過兩千人而已,但給他的感覺,卻比之前龐剛上萬人要難對付。

剛纔他同樣派出騎兵試探,結果對方任憑騎兵不斷騷擾,就是巋然不動,一旦騎兵靠近想要衝擊,直到六十步內,對方纔會統一放銃還擊,除此之外,整個方陣嚴密穩固,毫無動作,猶如刺蝟。

譚泰準備派軍圍攻時,對麵明軍上萬主力及時趕到,兩軍決戰一觸即發。

這回,恐怕就冇之前那麼簡單了。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