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明世祖,中興大明
  4. 第93章 江南

第93章 江南


-

此言一出,院中頓時噤若寒蟬,而後無數士子麵色漲紅。

這叫什麼話,也太侮辱人了吧?

一名看起來略顯年輕的士子站起身來激憤反問

“懋中先生這是何意?我等欲計劃大事,報效天子,難道還有錯嗎?”

陳子龍冷冷看著對方

“報效天子?舉大事?你打算怎麼報效啊?”

其人正是昔日崇禎朝戶部尚書侯恂之子,後世戲劇裡鼎鼎有名的人物,侯方域。

侯方域被堵得一時語塞,強自鎮定道

“在座諸君哪一個不是在江南的名望人物、道德君子?隻需聯絡各州府官員,想必......”

陳子龍越聽越忍不住,竟是差點捧腹大笑起來

“哈哈哈,好一個名望人物、道德君子,哈哈哈。”

侯方域見自己慷慨激昂的發言被這般打斷,更是羞憤,可陳子龍比他年長十幾歲,又是崇禎十年就中了進士的科場前輩,隻得一擺袖子,氣憤道

“學生雖然敬佩先生學問名節,但亦不該如此肆意嘲笑於我等赤子吧?今日若不給出個說法,隻怕先生之名......”

陳子龍咧嘴一笑,嗬嗬道

“你們能如何?”

隨後慢慢肅容,正色道

“論什麼狗屁名望,鄙人師承玄扈先生,崇禎十年的進士,比在座諸位要強吧?論起忠貞、氣節,我弘光元年與沈雲升舉義鬆江,隆武初又與吳日生舉義於吳江,比起在座諸位,還是要強些吧?”

眾人無言,這是實話,無論是資曆、年齡、師承、背景、履曆、學問、事蹟、名望,陳子龍都比在座的所有人要強,哪怕論及忠貞、論及抗清,起碼人家真刀真槍乾過。

說到這裡,陳子龍言語一冷

“可正因如此,我才覺得悲哀!”

“原本我從南邊一些故舊書信裡聽說,南邊天子似是對東林、複社士子頗有意見,往往不願重用,還道這大概是當初弘光朝那點破事讓天子有所疑慮。”

“後來經過這般許多,屢次起事,又屢次敗逃,才逐漸明白。”

“你我這般作為,但的確是屁用冇有!”

說到最後,竟是忍不住言語激烈起來

“什麼報效天子,諸位要怎麼報效啊?靠著自己那點什麼道德天子的名頭,能唬住誰?以前崇禎、弘光之時,靠著家族、師承好大派頭,在州府裡當座上賓,如今呢彆說洪承疇手裡隻有兩三萬殘兵,就算隻有兩三千,也夠對付你們了!”

“諸位須知道,當今之時,早就冇了什麼東林複社!”

這一番斥責,仿若潑麵冷水,讓所有人陷入沉默。

你以為你是誰啊?真覺得現在還是他們振臂一呼,群情響應的時候?就算起事,也輪不到他們!江南淪陷後,這些由士子參與的起事不下幾十起,但卻冇有一個是成功的,為啥?

因為無能!隨著明末亂世,武人集團的崛起,刀把子早就不在這些士人階層手裡了,那些個手握重兵的綠營將領、清廷官員為什麼要聽你個窮措大言語?於是乎,士人們便隻能尋找一些上不得檯麵的武裝力量尋求合作,再加上能力上又低下得很,怎麼成功?

朱由榔一開始就不對這些人報以太多期望,隻需要通過各自渠道嚮明軍提供情報和配合錦衣衛行動即可,至於讓他們真的能如金聲桓、王得仁那般起事獻城,就算了吧。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

這些士人團體並無法代表整個江南士紳集團,朱由榔真正寄以期望的,是那些真正的江南豪紳,而不是這些“叛逆的文青”。

陳子龍的話讓所有士子都沉默良久,有的激憤,有的羞慚,但更多的,卻是某種失落。

在過去大明還在的時候,他們是天之驕子,是眾人矚目的明星,是統治集團的天然後備軍,是可以呼風喚雨的“青年俊秀”。

可現在,他們才發現,曾經那些個士林雅望、氣節骨鯁竟是一文不值......

不僅統治了江南的清廷不在乎,甚至在抗清力量中,他們也是最無力的一支,即使是和農民軍甚至是鄭氏這樣曾經讓他們不屑一顧的“流寇海賊”相比,也差得遠。

最後,是之前第一個說話的冒襄長歎一聲,再次發言

“唉,自從弘光以後,學生也想了很久,歸根到底,我等雖然自居為什麼道德君子,可諸位捫心自問,江山至於今日,真就冇有我等一份責任嗎?”

“回首再看,當年什麼清流閹黨、什麼福王璐王,何等可笑?”

言道此處,冒襄正色對眾人道

“可正因如此,你我纔要向天子證明,向肇慶的主公證明,我等士子,於皇明而言,於社稷而言,亦是有用的!”

而後轉頭向陳子龍拱手道

“還請先生為我等指一條明路!”

眾人紛紛附和

“請先生賜教!”

陳子龍站起身來,沉聲道

“不必多言了,鄙人是不會參與你們這些螳臂當車的破事的!”

眾士子聞言,紛紛羞怒拂袖而去

等眾人都走後,陳子龍招來自家親信仆人,拿出一份剛剛擬完的名單,道

“這名單上的人,後天去給我下請帖,注意隱蔽些。”

仆人有些遲疑道

“這些公子不才都剛剛走嗎?要不小人去追?”

陳子龍麵無表情道

“必須是後日再請。”

-------------------------------------

後日,院後亭苑

陳子龍正色道

“實不相瞞諸君,我已經和錦衣衛建立了聯絡。”

在座共有七八人,都是當日來過的士子,事後又突然受到陳子龍的私人請帖,頗為猶疑。

“錦衣衛趙同知將要親至南京,策劃事宜。”

原本接到請帖後十分猶疑的冒襄聞言大為驚喜,而後又有些奇怪道

“先生之前為何不......”

陳子龍看著他,一字一句道

“首先,之前那番話我的確是出自真心,並無半點假話,其次,我信不過某些人。”

冒襄左右回顧,卻發現侯方域冇在,有些不解

侯方域雖然還年輕,但在江南也算名聲不小,這般策劃居然冇有他,實在讓人驚奇。

陳子龍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釋道

“侯朝宗我相信是不會告密的,但交際太過複雜,這種事端,還不夠穩妥,而且其人......也不適合行此等機變之事。”

冒襄思慮一陣,也不再反駁,接著問道

“那麼先生和錦衣衛那邊作何打算?”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