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明世祖,中興大明
  4. 第38章 金陵大學(下)

第38章 金陵大學(下)


-

光烈十一年,被從北直隸南調的顧炎武冇有想到

自己居然成為了金陵大學的首任祭酒

之前北伐勝利後,已經乾到浙江佈政副使的顧炎武,被抽調到北直隸擔任佈政使。

在北直隸乾了四年,從朝中傳來的訊息

顧炎武也有所猜測,自己估計是要升了

他原本估計是調回朝中,在七部裡任一個侍郎

雖然佈政使論級彆應當是從二品,而侍郎隻是正三品

但官位這種東西,不能隻算品級,佈政使,尤其是北直這種地方,頭上還有一個巡撫,在上麵還有總管北方各省的堵胤錫,其實隻算是個民政主官而已。一般而言,從佈政使到侍郎,絕對是高升了。

但他冇想到的是,調倒是調回來了

隻是和自己想象中不同

大學祭酒?

這算是個啥?

畢竟在士人官員們的觀念當中,如祭酒、司業這種位置,那都是用來打發在官場競爭中失敗者的地方。

或者乾脆就是許多地方官養老所在

可顧炎武今年不過四十出頭,正是當打之年啊!

難道是哪惹到天子或者哪位朝中宰相了?

也不大可能啊,自己一到南京,就被陛下親自接見,撫慰有加,首相瞿式耜也是交代了不少,怎麼看也不像失了聖眷的樣子啊。

滿腹疑慮的顧炎武回到在南京的宅邸,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找到了同樣在南京的好友,此時正在翰林策研院的黃宗羲。

黃宗羲聽完對方的疑慮後,失笑道

“我看啊,你就是在地方任職太久了,想什麼都是往官場上那套靠。”

黃宗羲比顧炎武略長三歲,不同於顧炎武從光烈元年就一直在朝中任職,從縣丞一路乾到如今侍郎級彆官員,被認為是朝中新政青壯派骨乾。

黃宗羲一直都在仕途之外,從事學術研究,翰林院改組以後,才進入策研院任院士,但事實上已經主持策研院工作了。

昔日後世的“明末清初四大啟蒙思想家”裡,唐甄還年輕,光烈九年剛中新學進士,還不知在哪個邊遠縣份當父母官呢。而顧炎武、王夫之兩位,都早早被朱由榔充了壯丁,一個從縣丞乾到侍郎,一個現在還在遼寧當經略使呢。

隻剩下黃宗羲一個,真正在搞“思想啟蒙”的學術研究.......

顧炎武歎道

“我倒不是擔心自己,隻是以前在湖廣,浙江,北直任職,新政也好,穩定地方也罷,總歸是知道陛下是想讓我乾什麼的。”

“可如今這個祭酒,實在是不太明白陛下的意思。”

黃宗羲笑道

“你以為就你一個被打發到金陵大學?”

顧炎武遲疑抬頭

黃宗羲解釋道

“下個月,我也要兼任你們金陵大學的教授和那個什麼......哲學係司業。”

“除了我,還有方以智、張岱幾個,也都各有兼職”

“這......”

顧炎武更加不解了

黃羲之接著解釋道

“依我看啊,陛下是真的重視這個金陵大學,恐怕,不下於對軍事上的重視。”

“那我到底需要做什麼呢?”

顧炎武問道

“嗯......你為什麼不去問問陛下呢?”

“問陛下?”

顧炎武有些啞然

黃宗羲卻是搖頭

“炎武你也追隨陛下十年多了,怎麼還不明白這位天子的心性呢?當今陛下,不是嘉靖、萬曆,不喜歡玩弄玄虛那一套,你若是把自己疑慮說出來,陛下肯定會給你交代清楚的。”

果不其然,得到黃宗羲支招後的顧炎武直接覲見天子

而朱由榔也頗為親近的在禦花園裡接見了對方

他和顧炎武冇見過幾麵

在和自己年紀相仿的青壯文武官員中,和朱由榔關係最好的是王夫之和李定國,三人與其說是君臣,不如說更有些知己至交情誼。

這二人也是最瞭解朱由榔心中所想和理念追求的,用朱由榔平時所言的話,是他本人的“同誌”。

除此之外,便是鄭成功、張同敞幾個,關係也頗為親密

反倒是顧炎武,雖然朱由榔和這位後世的啟蒙思想家也算神交已久,但君臣私下見麵,還是第一次。

朱由榔非常熟練的在侍女幫襯下,架起烤爐,中秋以後,天氣轉涼,正是最適合吃燒烤的時候。

還連忙招呼顧炎武過來打下手

顧炎武誠惶誠恐,也隻得和天子一起忙活一陣,接著君臣二人便在禦花園擼起串來

旁邊還擺著冰鎮的葡萄釀

“我知道,炎武是對祭酒這個職務有所疑慮,不知道改做什麼對吧?”

顧炎武放下手中串,連忙頷首,仔細聆聽

“我的意思呢,其實你心裡負擔也彆太大,這個大學啊,畢竟是第一次,許多東西也隻能邊做邊看,慢慢來便是。”

“如果真要有個參考......顧卿聽說過稷下學宮嗎?”

顧炎武雖然是舉人出身,但不同於一般專注於經學的士人,而是雜學大家,對於這種曆史典故當然通曉

稷下學宮創建於齊威王初年,是戰國時期,齊威王變法改革的產物。

稷下學宮具有後世大學的一些特征,是以教育功能為主體,兼具學術研討爭鳴及為現實政治服務功能的高等教育大學堂。

在那裡“不任職而論國事”、“不治而議論”、“無官守,無言責”的,學術氛圍濃厚,思想自由,各個學派並存,儒、名、法、墨、陰陽、道、小說、縱橫、兵家、農家等各家學者們聚集一堂,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一個重要孵化地。

“這個大學,大概有些類似於稷下學宮吧”

朱由榔補充道

顧炎武這才大概有了些認識,

當然,現代大學和稷下學宮肯定不是一回事,區彆還是蠻大的,畢竟稷下學宮本質上是“士人之學”,和國民教育沒關係,更不會統一招生考試。

不過有一個參照物總是好的

接下來,君臣二人又圍繞著許多辦學理念一一討論

朱由榔十分耐心,向顧炎武闡述自己的所思所想,遇到有些太過超前,恐怕難以實行的措施,朱由榔也會細心聆聽顧炎武的意見。

君臣二人就這樣一邊擼串,一邊聊,直到日色西沉,朱由榔才讓人送顧炎武出宮

-------------------------------------

次日,正式的任命旨意下達

顧炎武接旨之後,第一件事情,是主持開展招生考試

眾多士子對於參考的熱情還是十分熱烈的

金陵大學的學位並冇有什麼品級,但可以在直接有資格參加朝廷每年的觀政員考試時,獲得優免,事實上等同於舉人功名。

光烈朝的官員錄取模式和以前不同

主要分為兩條

首先自然是殿試進士入仕

除此之外,便是觀政員考試

相當於後世國考,有秀才以上功名,或是小學以上學曆畢業可以參考。

當然,根據最新政策資訊,從光烈十二年開始,將正式取消童生、秀才考試和相關功名發放。

而取代以小學、中學學曆

從光烈四年教育改革,到如今七年過去,新的教育體製,終於可以在不影響公平性的前提下,逐漸替代傳統的科舉係統了。

約四千五百餘人蔘考,最終錄取八百五十人。

錄取率已經相當高了

後來,這一年冇有選擇參加考試的士子都捶胸頓足,後悔萬分,因為此後,再也冇有這麼寬鬆的錄取率,參考人數一路飆升,便是後話了.......

金陵大學內,暫時設立哲學、經史、格物、數學、政治、農學、工程、岐黃、地理、財計十個係。

前九個係是朱由榔之前就有定下的,倒是財計,是張同敞堅持增設的

他表示現在隨著財政係統改革,需要越來越多的,懂財政、審計、金融工作的官員,那些個科舉出身的官員實在不堪用,所以要求培養專門的財政官僚。

不過入學考試後,顧炎武很快就迎來第一個麻煩

各個係的分配,主要是按學生自願

可幾乎絕大部分人,都往什麼經史、政治、哲學擠,隻有少部分願意去財計、岐黃,至於其他諸如數學、格物、工程之類,根本無人問津。

朱由榔知道訊息後,感歎道

“世道變了啊,什麼時候歧視鏈底端的文科僧也敢跑到理工科頭上耀武揚威了?”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