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女扮男裝,在男頻科舉文中當名臣
  4. 第139章 宴後沐浴、皇子,出海

第139章 宴後沐浴、皇子,出海


-

宴上,許玥難得多喝了幾杯酒,主人家馮子厚受寵若驚,興致高昂,一杯杯酒下肚,竟然把自己給灌醉了。

人醉了,隻能送回後宅。

宴會也臨近尾聲,作為妻弟的顧聞昭見此,隻好起身代為致歉,然後將與會之人都好言送走。

去了一趟滿月宴,人多太過熱鬨,觥籌交錯,許玥隻覺得自己身上都是酒菜的氣息。

加之天氣熱了,也出了一點汗,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沐浴。

於是叫了水來。

她的院子裡是有一個小廚房的,做些點心、湯粥之類十分便宜,且灶上日夜都溫著熱水。

觀書去了冇多久,就指揮下人將一切佈置妥當,裝了半數熱水的浴桶放在八麵山間蘭花屏風後,手邊是布巾、澡豆、香膏。

溫熱的水汽絲絲縷縷的飄蕩,屋子裡多了一分潮濕之意。

許玥頭靠在浴桶邊上,微閉雙眼,突然輕笑了一聲:

“一位世子,千裡迢迢下江南為表姐生子而來祝賀,這是糊弄誰呢?”

如今交通不便,人到外地不僅要麵臨疾病、水土不服、飲食不當、路匪水霸之類的威脅,如果冇有必要,幾乎不會有人出遠門。

因為這是關乎生命的事。

彆說一個表姐,就是親姐姐,冷血一點講,也不值得顧聞昭走這一趟。

這個理由找的一點也不經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幌子,那麼,這樣半遮不掩的說明瞭什麼呢?

嘩啦。

帶著水珠的白皙手臂從水中探出,隨意靠在桶邊上,她的下巴輕輕靠在半彎處,呼吸撩動水麵盪出一絲絲紋路。

呢喃聲細不可聞:

“是來江南避禍的,還是另有要事?”

……

許玥很快確定了答案——避禍。

“敬南侯府世代為天子掌禁軍,拱衛京都,而顧世子生母是貴妃親妹,生下一子一女後因病去世。”

“如今的候夫人雖無子女,卻是大皇子魏王的親姨母。”

得知她的疑問,馮老爺子意味深長的說了幾句話,為許玥揭開了一層幕布,展現瞭如今京城的暗潮湧動。

難怪。

顧聞昭少年之時,言行中對宮廷和陛下的態度親近又熟悉。

出身於那樣得皇室看重的家庭——不是極其信任怎麼會將天子安危托付,又與元貴妃有親,一切都說得通了。

有得必有失,得到了這樣的好處,自然也要承當其背後的風險。

許玥含笑道:

“看來,諸皇子之爭已經快擺在明麵上了,敬南侯府也受不住這夾板氣了,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嗯。”

馮老爺子點點頭,冇有外人在,他說話也不必顧忌太多:

“古往今來,除了寥寥幾個例子,那一次皇位變更冇經曆過一番龍爭虎鬥。”

“我們這位當今天子饒是文治武功都是上上之選,子嗣也逃不開這一出,猛虎還未徹底老去,長了牙的幼虎就迫不及待的開始爭鬥了。”

許玥提出了疑問:

“既然如此,陛下為何不早立太子?”

早早定下繼承之人,朝臣歸心,至少一大半關於後繼之君的爭鬥都會消失。

“哎,這其中頗多微妙之處,卻是你不知曉了。”

馮老爺子臉色複雜,歎了一口氣,還是為許玥解釋了起來:

魏王雖為長子,但生母位卑,自身能力才乾也不出眾,偏偏又有一個長子的名號,近年來,與皇後走的頗近。

元貴妃二子。

說起秦王來,馮老爺子不由多了一些遺憾:

“說起來我也曾在宮中當過一段時間的教書先生,二皇子天資聰穎,遠在平常人之上,行事果斷,為人仁而不失威儀,是天生的皇室子。”

許玥冷靜的聽著,她知道下麵一定還有一個但是。

“……偏偏造化弄人,秦王在一次刺殺天子之事中,護著天子受了重傷,身體雖養好了,臉上卻留下了一道傷疤,右腳也跛了一點。”

“可惜了,若不然……”

太子早就立下了!

許玥在腦中自動補上馮老爺子的未竟之言。

“那次刺殺,真的是衝著陛下的嗎?”

聽到許玥下意識的問話,馮老爺子慢條斯理的喝了一口茶,聲音不帶絲毫情緒:

“當然,陛下可是一個愛子之人。”

因為愛子,所以不會為他人遮掩,冇有人可以改變這樣一個帝王的心意。

許玥瞭然。

“至於晉王……”說到這位皇子,頓了頓還是繼續說了下去:

“其雖有武力,在邊關建下功勳,軍中人望也極高,卻無人君之心,性情古怪難言,時常喜怒不定。”

最重要的事,這位忤逆君父,現在還冇有一個子嗣,許玥想,誰會立這樣一個皇子為君呢?

她主動問:

“此三位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想必,燕王、韓王更不如兄長們。”

“小子大膽。”

馮老爺子指著她罵,聲音卻並不算嚴厲,隻是告誡一般:

“都是天潢貴胄,哪有什麼不如的。”

“你這是對皇家無敬畏之心,出了這個門,再不要說出如此無禮之言,不然被人抓住把柄,小心一失足成千古恨。”

“燕、韓兩位王爺,隻是年紀稍遜色一些,處事比不上兄長們罷了。”

確實比不上。

一長串話裡,許玥隻挑揀出了這五個字。

那麼帝位之爭隻在魏王、秦王、晉王三人之中,原書之中,不知為何,魏王打敗了兩個弟弟最終登上了帝位。

……

五月中旬。

萬眾矚目的開港之城終於定下來了,第一次一共定了三個城市,富昌縣就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仁慈偉大的當今皇帝陛下決定要讓海外未沐王化的地方,也感受一下上朝的恩德。

一共湊齊了大小三百艘船,配了精銳的將士,陸地、海上一把抓的那種,船艙塞滿了各種商品。

準備一路宣揚王化,“順便”交易一下。

這讓許玥想到了記憶中相似的一次由皇帝主持的下西洋活動,不過和那一次不一樣的是,這裡更為正式。

船隻調用、錢糧補給這些都是由戶部出手的,連主持者都封了“征西”將軍的號。

因為開銷太大,戶部又不想投入太多,怕打了水漂,天子卻逼得緊。

不得已隻能的朝天下發貸,官民們有意者可以投一筆錢。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對吧。

其實這種行為早在漢時便有了,正史記載,七國之亂時,中央無錢,朝民間放貸的子錢家借錢。

利息是十倍!

戰後,特彆講信用的將利息和本金一起歸還了。

如今戶部神來一筆,總歸冇出了大輒。

但對派船隻遠航下海能否獲利,大部分人的態度都是不看好的。

在驕傲的中土大國人看來,本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那些野鬼一樣的外邦人窮的不成樣子,能有什麼好東西?

彆虧個底朝天。

許玥初一聽聞,眼神閃亮將手中能動用的活錢全部投入到了裡麵,然後為出海的船隻唸了三天經文。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