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四合院:遇到我,算你們倒黴
  4. 第90章 馮青談教育

第90章 馮青談教育


-

馮青把機器放在了董爺爺的辦公桌上,在兩位爺爺和奶奶好奇的目光下,

插上了收錄機的電源,打開盒倉,放進磁帶,然後,就按下了播放鍵。

頃刻間,優美的音樂,就響徹在了辦公室。

兩個爺爺看著桌上的這台正在播放音樂的機器,兩眼逐漸泛起亮光,

“小青,這就是你說的那個能賺外彙的產品?”

“是啊!這叫四喇叭立體聲收音錄音機。簡稱,收錄機。”

馮青點了點頭,在一旁講解到:

“這台機器的成本,我們國內生產的話,應該能控製在100元炎黃幣以內。

出口去國外的話,賣個幾百、上千美元一台,應該是冇有什麼問題的。

至於安排哪家工廠生產,兩位爺爺,你們自己安排吧。”

馮青介紹完,兩位爺爺和孫奶奶,就走上前,仔細的觀摩起了機器。

兩位爺爺更是搶著上手,撫摸著這台收錄機,一副愛不釋手的模樣。

“不錯!不錯!真的不錯!”

兩位爺爺交口的稱讚,到了這個時候,他們纔算是徹底的相信了馮青那天說的話。

這時候,馮青的秦奶奶,帶著小曼,就走了進來。

她們自然是在外麵,聽見了辦公室裡音樂聲,才進來的。

馮青的秦奶奶和小曼妹妹,剛一進門,

就看見了擺放在桌上的那台收錄機,然後,就挪不動步,喜歡上了。

小曼一邊親熱的叫著:“小青哥!”

一邊緊緊的盯著桌上的這台正在唱歌的玩意。

馮青又從身上掏出幾盤磁帶,放到了桌上。

對著在場的爺爺奶奶說道:“這台收錄機是送給董爺爺你們家的,勞爺爺家剛纔已經放了一台。這些磁帶你們先聽著,聽膩了再跟我說。我先告訴你們怎麼使用吧。”

說完,馮青詳細的介紹了收錄機的使用方法,直到把小曼都教會了,才閉口坐在了一邊。

在場的每個人都上手使用了一回後,算是都學會了。

兩位奶奶,還有小曼,對這台收錄機,是最滿意,最高興的。

“這可比那個收音機,要強多了!”

秦奶奶更是抱著馮青,狠狠的親了他一口,把馮青的臉都給親紅了。

小曼更是抱著那台機子不肯放手,看的幾位爺爺奶奶,都樂的呦!

看著她們在機器旁,試這試那,開心的樣子,馮青也是很高興。

不過,很快,他就被他的勞爺爺給拉著坐到了一邊,爺孫倆聊上了。

勞爺爺告訴他,國家現在已經放開了對農村農民群眾養殖家畜的數量控製。

而且,國家還提倡農民通過養殖畜牧業和種植其它的農副產品,來增加家庭的收入。

從目前的情況反饋來看,這些政策,都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響應。

同時,災區那邊,也接受了馮青部分的建議。

賑災的同時,號召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報名,積極參加修建道路。

建成後,如果能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後續,這個模式,將會向全國推廣。

那些受災的群眾,隻要參與公路建設,就能獲得足夠一家人吃飽飯的糧食。

這個一家人,是以一家五口人,來作為衡量標準的。

也就是說,隻要他們家裡有一口人蔘加了公路建設,就能管一家五口人吃飽飯。

堅持,“既要讓人民群眾吃飽飯,還要讓群眾用勞動來換取糧食。”的方針,

真正實現,賑災和建設,兩不誤。

還有《專利版權法》也開始在組織人手,在討論細節了。

末了,勞爺爺指著馮青的剛拿出來的收錄機圖紙,說道:“等我們國家的《專利版權法》正式推出後,你這份圖紙,就作為咱們國家受理的第一個專利申請吧?”

“好啊!”

馮青聽了,欣然應諾。

心裡有點美滋滋的,還有一絲絲的成就感。

這也算是小小的改變了一下自己國家的發展了吧!

相信這次受災的那些群眾,能夠得到妥善的安置和救助。

自己這算不算為自己的同胞,做了件善事呢?

而國家一旦有了《專利版權法》,憑藉咱們炎黃勞動人民聰慧的頭腦,勤勞的雙手。

一定會有一大批的發明創造,被咱們智慧的炎黃人給開發出來。

接下來,在稍稍普及一下全民教育,落實孩童的上學問題。

到時,還怕咱們國家不飛速的發展起來?

還怕咱們國家的科技實力,不快速的提升起來?

而且,還有自己這個擁有外掛的存在,儘量的幫助國家發展,走向世界之巔!

這一世,既然自己來了,對物質上,又無慾無求的,那麼,他就隻有了一個心願。

那就是幫助自己的國家,早日成為世界強國,

讓人民,儘快達到後世的生活水平,過上幸福的日子。

想到這裡,馮青的嘴又管不住了。

“勞爺爺,有了你說的那些政策的落實,相信那些受災地區,等災情過了,就一定能快速發展起來的。

我覺得我們發展經濟的同時,教育這塊也不能拖了後腿。

國家也發展,科技要提高,需要千千萬萬的高學曆人才,來共同完成。

我們國民素質的提高,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也離不開這些人才的共同努力。

所以,普及基礎教育,教育從娃娃抓起,刻不容緩。

特彆是那些在山裡,在農村,很多孩子上不起學。

一旦給了他們學習機會,他們會比一些城市裡的孩子,更加的努力!

因為他們會珍惜每一次來之不易學習的機會,和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等到將來他們學業有成,用學到的知識,去建設自己的家鄉,改變自己家鄉。

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變得更美,更快速的發展。”

說到這,馮青忽然想到了後世一個助學工程的名字。

“勞爺爺,我覺得咱們可以成立一個助學基金,名字就叫《希望工程》。

這個基金成立後,募捐來的資金,都先用在那些“無學可上,無書可讀”的偏遠山區,

讓那裡的孩子,都可以學習到科學文化知識。

基金的資金,可以通過香江的炎黃社,向那些身在海外,心繫祖國的愛國僑胞募捐。

同時,相信我們國內有一定經濟實力,稍微富裕的一部分人,都會踴躍捐獻。

為《希望工程》這個平台,為了山區的孩子能讀上書,儘一份力的。

所謂,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少年強,則炎黃必強!”

馮青說的口乾舌燥,把後世的一些普及教育的經典口號,都拿來用上了。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