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曆史小說
  3. 宋吹
  4. 第六百七十三章 功夫皇帝趙匡胤二

第六百七十三章 功夫皇帝趙匡胤二


-

在混亂的五代十國,造就了武力至上的觀念,有兵便是王,刀子便是理,也造就了大大小小無數的軍頭,大軍頭管著小軍頭,小軍頭有些時候也會逆襲成大軍頭,全無上下尊卑,憑的就是手中的刀利不利!

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在曆史上一直是個謎團,按照趙宋的說法,陳橋兵變的時候,太祖是不知情的,是被黃袍加身的。

這個說法若是放到其他時間段那是要被人笑話的,但是放到五代十國就很正常了,因為這是五代十國的一個傳統。

後周太祖郭威,就是在北上抗遼途中發生兵變,將士撕黃旗披於其身,而被擁立為帝的。這樣的兵變一旦成功,參與其中的將士就成為開國功臣而大獲利益。因此兵變不僅對於其首領,而且對於將士們來說,都充滿了利益的誘惑。

黃袍加身在五代十國不是個例,亂世讓人們知道了一個道理,隻有跟著強者纔有未來!

周世宗柴榮意外逝世,留下了孤兒寡母,在五代十國這樣的混亂背景下,根本就得不到大小軍頭的認同,將士們對後周的前途產生了迷茫,趙匡胤的武力成為了趙匡胤最耀眼的資曆,陳橋兵變也就順理成章了,至於說是不是趙匡胤策劃的,真相已經淹冇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趙匡胤出身官宦世家,不是一個單純的武夫,以後的一係列操作展現了趙匡胤成熟的政治手腕,進一步穩定了人心。

建立宋朝後,對於關係政權安危的各類人員,趙匡胤都迅速給予賞賜與安撫。

首先是對參與或支援兵變的“開國功臣”,如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琦、張光翰、趙彥徽等,以及策劃兵變的幕僚和自己的智囊團,如劉熙古、趙普、呂餘慶、沈義倫、李處耘等,分彆予以重用;

其次是對原來後周的文式大臣一概留任,並對領有重兵的將領加官晉爵,如防禦遼軍至關重要的侍衛馬步軍都虞候韓令坤、前副都點檢慕容延釗,以及駐守潞州的李筠和駐守揚州的李重進等等,這時都升了官。

同時封柴宗訓為鄭王,讓他遷居西京洛陽,並禮遇原先臣屬於後周的割據政權。

新建的宋朝隻控製了首都開封及部分地區,各地節度使大多觀望局勢變化。後周昭義軍節度使、駐守潞州的李筠是後周建國功臣,抗擊北漢的主將,資曆遠高於趙匡胤,對趙匡胤代周建宋十分不滿。但李筠不敢立即起兵,直到四月才與北漢結盟,率軍向開封討伐趙匡胤。趙匡胤先派石守信、高懷德等分道迎擊,到六月親率大軍對付李筠,將李筠包圍在澤州城中。破城之後,李筠投火自殺。

宋軍繼而進攻潞州,李筠之子李守節投降,趙匡胤平定潞州。

李筠舉兵後,駐守揚州的李重進派親信翟守詢前往聯絡,試圖聯合李筠共同舉兵。不料翟守詢到開封向趙匡胤報告了這件事情,趙匡胤為了防止李重進與李筠南北呼應使局麵複雜,便讓翟守殉說服李重進暫緩發兵。翟守殉回去照辦。趙匡胤還遣使賜李重進鐵券誓書,穩住李重進。到九月李重進在揚州起兵時,李筠早已平定。趙匡胤派石守信領兵討伐,十月趙匡胤再次親征,十一月即攻破揚州城,李重進全家**而死。

趙匡胤平定李筠和李重進叛亂後,其他心懷不滿而勢力不濟的地方藩鎮隻得屈服,趙匡胤基本穩定政權更替後的局勢。

穩定了政權之後,趙匡胤開始考慮如何鞏固新成立的趙宋,因為趙匡胤很清楚,一旦自己發生了意外,那麼兵變不是可能而是一定。

建隆元年末(公元960年),在趙匡胤平定李筠及李重進叛亂後的某一天,他召見丞相趙普,問道:“為什麼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要從此息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趙普精通治道,對這些問題也早有所考慮,聽了太祖的發問,便提出問題之癥結就在於藩鎮權力太重,君弱臣強,治理的辦法也無奇巧可施,隻要削奪其權,製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

於是就有了影響深遠的安內方略杯酒釋兵權。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喝酒,酒興正濃時,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他歎了一口氣,口吐苦衷,說:“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為此我從內心裡一直念及你們的功德。然而,當天子太過艱難,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夜晚都不敢安枕而臥啊!”石守信等人驚駭地忙問其故,宋太祖繼續說:“這不難知道,我這個皇帝位誰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聽了,知道這話中有話,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

宋太祖以自己為例,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如果想要富貴,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這些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一時都驚恐地哭了起來,懇請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可生之途。

宋太祖緩緩說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你們不如放棄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長遠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姬,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第二天,石守信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令罷去禁軍職務,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禁軍分彆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將的兵權後,太祖另選一些資曆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製的人擔任禁軍將領。於是禁軍領兵權拆而為三,以名位較低的將領掌握三衙,這就意味著皇權對軍隊控製的加強。

宋太祖也兌現了與禁軍高級將領聯姻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把張令鐸的女兒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

杯酒釋兵權其實就是趙匡胤向石守信這些軍頭在攤牌,交出兵權,我趙宋與你等子孫共富貴!

也就是有著強大的人格魅力的趙匡胤纔敢行此事,換個人來試試,隻怕石守信等人一出宮就兵變了,放下兵權誰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唯有趙匡胤纔有底氣說這個話!這個時候也體現出了趙匡胤善待柴氏孤兒寡母的高明!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使用和平手段,不傷及君臣和氣,輕而易舉地就解除了大臣的權力威脅,成功地防止了軍變。

也有人則認為宋太祖專力鞏固中央政權,“杯酒釋兵權”含有對內嚴防的性質,直接造成內政腐朽。在外患強烈的背景下,削奪大將兵權也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權,不懂軍事的文官控製軍隊,武將頻繁調動,致使宋朝與遼、西夏、金的戰爭連連敗北,無力解決邊患。軍事積弱,還使兩宋亡於社會製度落後於自己的遊牧民族。

對此,我隻能嗬嗬了。

冇有杯酒釋兵權,和平地解決了軍頭的威脅,鞏固了中央政權,隻怕趙宋政權也隻是曇花一現,趙宋也就是後周的一個翻版,難道高梁河車神鎮得住那些桀驁不馴的大小軍頭?五代十國混亂的局麵也不會就此終結,中原大地很有可能再次陷入五胡亂華的至暗時刻,契丹人的威脅已經籠罩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頭上。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