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都市小說
  3. 我把權臣罵個狗血噴頭
  4. 第561章 遺詔!

第561章 遺詔!


-與此同時,尚不知謝母已在為他倆婚事籌謀的謝安、明悠,剛把陝西行都司也藉著西涼複國案,一起整治了。

一月之間,先是肅州衛,再是涼州衛,接著是這河西走廊上最為關鍵的陝西行都司!皆被謝安明裡暗裡,換上些自己人。

至此,從大同府至寧肅上屯衛、寧肅中衛、涼州衛、陝西行都司、肅州衛這一條打入西域,勾連韃靼、瓦剌的黃金走廊,有三分之二已落入明悠二人手中。

“還差赤斤蒙古衛和哈密衛,我們就能打入西域,其實主要是哈密衛,赤斤蒙古衛可以繞道走。”看著沙盤的明悠潭眸鋒銳,隱有利光浮動。

“但無論是赤斤蒙古衛,還是最要緊的哈密衛,都是趙忠義的死忠,駐守在這裡的衛指揮使,一個是趙忠義的庶弟,一個是他的庶長子。”謝安摩挲著指腹,慢慢深思著。

明悠也冇打擾他,這一月來,她算是領會了謝安的雷霆手段!先是對肅州衛按而不發,接著是對涼州衛猛然突襲!

而後在陝西行都司多有防備時,繞過都司,直取肅州衛,與涼州衛對其形成夾擊之勢!關鍵在於,附近的蘭州府,西寧衛,還不敢擅自出動!

畢竟謝安打著的旗號,是協助大理寺辦案,以及捉拿袞多、大巫及古西涼餘孽!凡參與者,皆是造反!

“少主!”

“進。”

自外入內的適風,帶來一疊信報。

謝安叫明悠先看,再撿要緊的跟他說。

明悠這個“文秘”也算是曆練出來了,很快看完並整理出要務。

“第一件要事來自京城,陛下果然身體大不如前,在此之前,三大營、五城兵馬司、禁軍,全都有異動,不過並未出現兵變情況,但變動之後,趙忠義便一直抱病在伯府中。”

這條訊息在明悠和謝安預估中,算是對他們最為有利的一條了!但信報上的最後一條訊息,讓明悠提了心,“趙清流被釋放了。”

“不算意外,雙方的博弈結果,寧王呢?可有訊息。”

“有。”明悠取出又一份信報,上頭就都是寧王的事。

“寧王入宮後,一直陪在太後身邊,未出宮門半步。”

“看來也被陛下盯住了。”謝安就知道當今能耐不俗。

這麼多藩王,外加一個趙忠義,全給拿捏了!其子趙見深不及其一。

若非如此,他也不會避這麼遠,以免被殃及,眼下雖有些鞭長莫及,卻也還算好。

“其他藩王也都安生待在各自府上,看樣子,太後壽誕一過,他們就能回了。”

謝安頷首,若皇帝健在,藩王們多半回不去,但皇帝已時日無多,定不會再有大動。

輕聲一歎的他,有些憐憫,“陛下本有大誌,想中興大明,繼承祖製,繼續打殘蒙古各部,經略西域,複漢唐盛世。

目下,我們已幫他把蒙古打殘,本該是瓦剌、韃靼等蒙古各部悉數來朝貢大明,即將迎來其誌第一步的時刻,卻、”

未儘之語,不必多說,明悠也懂。當今苦熬二十餘載,總算將各黨文臣勉強壓製,恢複皇帝政令能出京的大權在握,卻要死了。

土堡之變時,皇帝雖力挽狂瀾的守住了京畿重地,奈何勳貴、武將的斷層死絕,致使協助守京畿的文臣,變成了“一言堂”,因要倚仗他們治國,皇帝不得不多次退讓。

等時局穩定下來,再想收回權威的皇帝卻發現,不能了!冇了掣肘的文臣,已習慣了他一提出政令,就要杠!不聽,就是獨斷專政!大明要亡……

好不容易憑藉在位時間長,以及“忍者神功”,總算把文臣都摁住,纔要施展大抱負,卻被趙忠義坑了,“哎、”

明悠也跟著歎息了,真憋屈啊!若當今不死,謝安的治國方略,能施展得更好吧。

奈何他們雖然改變了很多,但大明的國運,似乎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扯著,終究還是走到這一步。

趙見深登基後,他的能力及性格,妥妥的任由文臣集團拿捏,前世若非謝安強勢突起,大明在趙見深時期,根本無法收回遼東,河西走廊都得丟!隻能退守長城以內。

“陛下在時,有其利於我們之處,也有掣肘;陛下去了,雖得走一條稍微慢點的路,但安全。”

“這倒是,至少不用擔心上麵還有一把刀。”明悠一想到被劫的金雞納,頭皮仍有些發麻。

殊不知——

他們唸叨著的皇帝,此刻也在記掛著他們。

“陛下,真、真要擬這份賜婚?”劉喜莫名心驚。

“擬。”瘦了很多的皇帝,目光堅毅。

“冠軍侯還、還在外頭、”劉喜不得不提醒,萬一這位不滿直接造反咋辦?

“有謝安,他會平定此亂。”

“可駙馬都尉不掌重權啊!”

“但他是國師,滿朝文臣都欽佩他,他能辦到的,不過是難些。”

提及謝安,皇帝眸色閃爍,多好的一個能臣、聰明人,若非他時日無多,真想用這看似文弱的利刃,開疆拓土!再現漢唐風華。

可惜,他冇時間了,好在……

“太子在作甚?”皇帝問詢道。

“聽聞是有了趙世子的訊息,帶人去捉拿了!”

“胡鬨!還以為他長進了,何以金貴之軀涉險?”

“太子殿下說、說定要親手抓到此子,為您求來解藥!”

“……倒是一片孝心。”皇帝唏噓,“你說,他真不記恨朕賜死他母後?”

“若、若不明白您苦心,太子殿下也不會親自去送皇後一程。”一想起皇後的毒酒是太子所送,劉喜仍然震驚!

誰能想到,這位寬仁、好安逸的太子,竟有如此崢嶸的一麵!在得知皇後與趙忠義的交易後,竟在苦求饒皇後之命不得後,親自送走了皇後。

劉喜當時就跟在後頭,皇後都是笑著走的!不是癲狂的笑,是欣慰、是放心,可見皇後也知道太子的短處,太過仁厚、優柔寡斷……

也是因此,皇帝看到了一絲大明中興的希望,“望他能善用謝安、方明悠,莫要**薰心,做些損人不利己的事,這也是朕最後給的警示,他倆回朝時,朕若不在,你去宣旨。-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