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曆史小說
  3. 軒轅新明錄
  4. 第十九章 變成軍閥?

第十九章 變成軍閥?


-

“單純說無理當然是無理的。不過呢,從軍事上講,惠州對於我軍來說,確實有些雞肋。”蔣一正解釋道,“惠州和潮州都處於廣東沿海,中間隔著山區,而惠州離廣州很近,如果惠州發生戰事,從廣州增援比從潮州甚至金廈增援容易得多。”

“是啊,你想想,大革命時期,孫中山和陳炯明就是在廣州和惠州之間作戰,近的很。”薑承誌怕王建國理解不了地理上的距離,連忙又舉了一個近代史上著名的例子。

“所以,放棄惠州是一舉三得:給了吳三桂麵子,緩解了和尚之信的關係,還避免了我軍陷入戰線綿長處處防守的困境。”蔣一正繼續說道。

“咦,那你們說了那麼多,全都是好事,那還有什麼擔憂的呢。”王建國也是越聽越糊塗。

“問題就是,尚之信起事之後,福建和廣東的其他地區分屬耿、尚兩家,名義上我們已經不再和清朝接壤了。也就是說,這裡的三萬大軍要麼坐著無所事事,要麼就必須和耿精忠、尚之信之一開戰。”薑承誌這才小心翼翼地揭開謎底。

蔣一正也點了點頭,補充道:“而且,耿精忠之前和我們發生過戰爭,還殺死鄭聰這樣的重要人物,大家心裡其實都明白,相互之間是不信任的。對於耿精忠來說,有我們在身後,脖子後麵也是涼颼颼的。”

“所以兩家遲早要開戰?”王建國終於明白了。

“對,劉國軒就是這麼認為的。當然啦,也不需要劉國軒認為,我們所有人都是這麼認為的。之前江元勳偷襲金廈,就是耿精忠的一次嘗試,無非是失敗了。但耿精忠應該不會死心。”

“那你們想要我回去對軍機處怎麼說?”王建國對軍事冇有興趣,覺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向軍機處報告情況。

“嗯,我們和劉國軒研究過,現在耿軍主力還在浙南與清軍對峙,暫時不會有行動,但如果浙南戰局有變化,耿精忠隨時有可能動手。到時候,不但這裡又要有腥風血雨的大戰,連浙南那邊也要千萬小心,耿精忠背刺可不是好玩的。”

王建國聽完,點頭說道:“行吧,我一定把你們意思帶到,讓軍機處和紹寬他們做好準備。”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你要提醒大官人和紹寬他們。”薑承誌忽然看了看周圍,壓低聲音說道。

“什麼?”王建國也跟著壓低了聲音,把頭伸向薑承誌。

“劉國軒這裡,從上到下都是福建將領、福建士兵,我們幾個其實冇辦法控製劉國軒,他軍閥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

“這樣啊?”這下王建國也有些驚訝,“那會不會對你們不利?”

“這倒不會。一來,劉國軒和我們無冤無仇,而且我們是鄭經任命的軍機處委員,他不至於對我們不利,二來,陳永華現在把福建巡撫衙門設在了漳州府,名義上他纔是這裡的最高官員,有他在,劉國軒也不敢輕舉妄動。但是劉國軒現在處理軍務都是獨斷專行,這倒是一點不假,雖然也會知會我們一聲,不過僅是出於禮貌而已。”

“我明白了,這事情我也要跟大家說一下,讓大家有個準備。”

王建國本來心情不錯,被薑承誌和蔣一正一番說辭之後,感覺略微有些鬱悶,好在這一趟來金門的工作並不多,第二天祭祀了魯王墓,就可以回家了。

劉國軒倒是對祭祀魯王墓的事情非常重視,派人幫忙搭建了臨時祭壇,還派了很多士兵到場壯大聲勢。禮部官員一早在祭壇上擺了香案,等人到齊了之後就開始。

魯王墓規模不大,和明代規製的親王墓相去甚遠,冇有神道享殿,隻有墓壙本身,雖然拾掇得非常整潔,但略顯寒酸。

祭祀儀式開始,先是由禮部官員宣讀了詔命,以朝廷的名義追諡朱以海為魯忠王,然後由朱弘桓親自唸誦祭文。祭文由黃百家執筆撰寫,文辭華麗,但黃百家對魯王生平並無多少瞭解,整篇祭文顯得華麗而空乏。

祭祀已畢,朱弘桓即向劉國軒辭行,說是要馬上回杭州向皇上回奏。劉國軒本來也無意多留朱弘桓,隻是因為高正飛訓練士兵們操控熱氣球還冇有完成,因此強留眾人又住了兩日,到五月十七日才啟程出港。

等一行人回到杭州,已經是五月二十一日的下午,進城之後抓緊時間先去見了朱慈炤,報告事情圓滿完成。朱慈炤對祭祀魯王墓的事情倒是有些興趣,問了朱弘桓不少細節,並且詢問魯王原本山東封地的陵園的情況。朱弘桓生在金門,迄今為止從未離開過閩浙二省,對山東老家的情形並不清楚,隻是說當年父親下葬時,寧靖王朱術桂所撰寫的壙誌曾提到“指日中興,特旨賜諡、改葬,此亦足偹考訂雲”,現在看來,父親的墓葬規製較為簡陋,如果將來有可能,希望另擇地方興建陵墓遷葬。

朱慈炤對朱弘桓的這個要求頗為上心,等朱弘桓走了之後,便問毛淵明能不能把朱以海遷葬到杭州。毛淵明考慮了一下,回答說:“杭州和魯王家族並無關係,遷葬杭州似乎理據不足。何況,如果要遷葬,應該以山東或者應天為首選。現在遷葬杭州,會給人以朝廷想偏安江南的印象。”

朱慈炤見毛淵明說的有理,也就不再說什麼。

王建國一路上忐忑不安,等毛淵明處理完朱慈炤這裡的事情,便約上眾人一起吃晚飯,抓緊轉述薑承誌和蔣一正的話。眾人聽罷,都覺得形勢嚴峻,戰局陰晴未定,劉國軒若是坐大,也是一件麻煩事。

常鎮業見幾人煩惱,笑著說道:“我們以前讀史,經常嘲笑皇帝猜忌武將,冇有用人不疑的魄力。其實在通訊能力很差的時代,溝通很困難,猜忌纔是正常現象。你看,我們現在不也是在猜忌劉國軒嗎?”

“哈哈哈哈。說得也是。”孫廣越吃飯的時候,終於可以把扇子放下,握著筷子,“其實軍頭坐大這件事,有很多複雜的因素起作用,不見得掌握了兵權就會變成軍閥。南宋初期,為了抵抗金軍南下,宋高宗完顏構采納範宗尹的意見,允許韓世忠、嶽飛、劉光世、張俊、吳玠、吳璘等武將形成藩鎮,駐軍地區的軍事權、行政權、人事權幾乎都被這些軍頭掌握,但事實證明,後來完顏構收回這些人的兵權,也並冇有花太大了力氣,除了吳氏兄弟在四川實在太遠,形成了事實上的割據之外,韓嶽劉張等人都輕易被解除兵權調到朝廷。”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劉國軒不會變成一個割據軍閥?”毛淵明聽孫廣越說了這麼長一串典故,倒也頗為心服。

“我覺得暫時不會。”常鎮業非常有把握地說道,“一個人要割據,先要完整掌握一個地區的軍事權、行政權和人事權,然後才能收拾人心鞏固統治。現在福建巡撫還是陳永華,任命官員也由陳永華和朝廷溝通之後進行,劉國軒無非是在軍中得以獨任而已,離開藩鎮還差十萬八千裡呢。”

“說的也是。現在與其擔心劉國軒割據,還不如先考慮一下和耿精忠的關係,這人實在太無恥,我很擔心他會背刺紹寬他們。”毛淵明聽完常鎮業的分析,也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顧慮。

“這事情倒是非常可能,要不我們再寫一封信,送去給紹寬,把情況跟他介紹一下,讓他多加註意。”常鎮業馬上提議道。

“行,那一事不煩二主,就由你來寫吧。”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