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都市小說
  3. 宗門僅剩的獨苗
  4. 第28章 進城

第28章 進城


-

等彭棟拎著魚到家的的時候,阿雅已經收拾好了。

若若也穿上了白色碎花小裙子,戴著一頂白色的小圓帽,整個人顯得特彆漂亮。

彭棟把魚全部放到水缸裡了。

“哇,好多漂亮的魚,爹爹,哪來的?”若若立馬跑到水缸邊,拿根小棍逗魚。

“當然是我釣的!”

“哼!吹牛,我不信!”若若撅起了小嘴。

“吹什麼牛,爹的實力絕對不是蓋的。”

“切!自我陶醉,我還不知道你,算了!”說完,繼續逗魚。

“阿雅,這個箱子裝的都有啥?”彭棟指著地上的一個紙箱問道。

“十貼膏藥,兩罈子穀米酒,還有一些山貨。”

“把昨天摘的豆橛子拿上一捆。”

“三叔家缺豆橛子?”

阿雅有點疑惑,這小東西生命力相當頑強,牆邊隨便弄一小畦,開花結果,一夜之間都能長大,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他家啥都不缺,咱們上門就一個原則,拿的東西越多越好,越便宜越好!”

“我明白,你是不想害三叔。”說完去廚房拿了一捆撿好的豆橛子。

拿個透明的塑料袋,把兩條最小的魚放裡麵,再往袋子裡加點水。

所需帶的東西收拾完畢。

二癩子的三蹦子到門口。

帶著老婆孩子,還有若乾東西,心愛的小摩托是無法勝任了。

彭棟本來還想去借賽鳳嬌的小麪包車,但是拎著魚回來的時候看見了跟人閒聊的二癩子。問他能不能送他們到縣城。

二癩子剛好今天冇事。

若若對楚原說:“師公,我們去看看齊爺爺,你和大伯留下來看家吧。”

楚原笑嗬嗬:“若若今天真是漂亮,你齊爺爺肯定認不出來你。你放心吧,我一定把家看好嘍!”

“師公再見!”

“師父,中午做飯的食材我都準備好,讓師兄炒一下就可以了。”

“不用擔心我。”

二癩子進來搬東西,給楚原打招呼:“祖爺好!”

“辛苦你跑一趟了!”

“不辛苦,祖爺客氣了。”

狗剩替彭棟去值班了。

幾個人隻好和楚原告彆。

二癩子把東西放好,貼心地把裝魚的袋子掛到了座位下麵。

這樣既防曬,又能減少顛簸。

“棟叔,咱們出發?”

其實彭棟也不知道二癩子的輩分,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就是孤家寡人,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孑孓一身。

二癩子見了楚原就喊祖爺,彭棟的輩分也跟著水漲船高。

從來冇有聽人談論過二癩子的家世,彭棟也不敢問。

“有勞了!”出發前還是塞給他兩包煙。

二癩子的三蹦子走起山路的感覺,就像在坐過山車。

許是這條路走多了,有坡度的路況二癩子都是提前減速,而不是猛踩刹車。

“棟哥,咱們這裡的路要是修了多好呀,可以考慮買輛車。”

每次進出走在這條路上,阿雅都是被車顛的很不舒服,覺得可以考慮小汽車,這樣出行也方便。

“車好買,這路好修,關鍵是咱們村子裡的路難辦,都是階梯,巷子還窄,難不成把房子都推倒,然後重新規劃?”

彭棟說的倒是實情,現在村裡的人家家戶戶都不差錢,也有買車的。

但是過年停車卻是老大難,開到家門口,新蓋的房子預留的有車庫,小心翼翼的開進車庫。

冇有車庫的,停到巷子裡,剛好把整個巷子堵嚴實,進出都不方便。

停到村口,那基本都甭想出村了。

唯一大點的平地是村小學的所在地,小小的學校,小小的門,還有三個台階,停車就不用考慮。

後來外出的人,要麼是不回來過年,要麼是把車在縣城找個停車位。

賽鳳嬌的家剛好在村裡第一家,她家當初直接把大門拆了重新加寬,所以她家的小麪包車進村直接開到自家院子裡,不占道,不用公共資源,不給村裡人添堵。

楚原的院子直接在村子最後麵,進進出出是相當不方便。

整個青山坳南低北高,東西巷子是水平的,南北巷子是一個大約三十度的斜坡,當初主要考慮山上的水傾斜而下,讓它能夠快速流到出庫,不把村給泡出來。

“棟叔,我也覺得咱們這條路該修了,最好拓寬一下,這樣咱們進城就方便多了。”二癩子突然開口道。

關於走這條路的最直觀感受,二癩子稱第二,幾個人村子裡的人冇有敢說第一。

二癩子一年下來走幾百趟,那是最有發言權的。

彭棟在縣城讀高中的時候,每個月回來都是乘坐縣裡到鎮裡的班車,班車往鎮裡方向轉彎處彭棟下車,然後步行回去,十幾公裡的路程,彭棟這個時候都是化身神行太保

的。

當時隻是單純的認為路就這樣,因為記憶中老家的路更爛,是那種隻能天晴不能下雨,因為隻要下雨,那路就是標準的“水泥路”。

“回頭問問堅哥,他好像每年都向鎮裡打報告,要求修路。”

以前羅堅去縣裡請求修路,縣裡說不能越級,你先報到鎮裡,鎮裡再往上報,縣裡才能受理。

羅堅按照要求把報告遞到鎮裡,請求鎮裡往上報到縣裡。

後來鎮裡真把報告遞到縣裡了。

羅堅去問情況,得到的回覆是,正在開會研究。

後來再去問,就是正在走程式。

好多年過去了,程式還在走。

後來羅堅就不去問了,有空的時候組織村民,先把幾個村的村口的路鑿平,然後慢慢往外拓展。

所以出村的兩公裡和進縣城的兩公裡是這段路路況最好的。

子路鎮不是經濟大鎮,青山坳也不是旅遊景點,政策不往這裡傾斜倒是可以理解。

七十多公裡的山路,修成縣道,寬度原則上不低於六點五米。

按照這個標準,道路要拓寬,拓寬要炸山,炸山的成本更高。

前幾年的成本預算是每公裡大概要一百五十萬,七十公裡長,加上稅金,管理費,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費用,估計最少得兩個小目標。

原本就不寬裕的財政根本就無力出這筆錢。

“一切會變得更好。”

彭棟拍拍阿雅的手,像是對阿雅說的,又像是對二癩子說的。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