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什麼?穿回武周破案還談了個戀愛
  4. 第61章 朝堂風雲

第61章 朝堂風雲


-

電閃雷鳴,暴雨傾盆。

一架馬車疾馳於街巷,噠噠馬蹄被雨聲所隱,很快消失在巷尾。

已經過了子夜,永寧坊長青巷內依舊燈火長明。狄仁傑端著手中的文書,眉頭緊蹙。忽而有門吏上前,俯身一拜,衣襬在地上甩出一串水珠。

狄仁傑抬頭看向窗外。此時風雨更盛,近在咫尺的庭院隻能瞧見些許微光。

“這麼晚了,是何人要見我?”狄仁傑放下手中的文書,他看向窗外,此時已是夜色蒼茫,唯聽見風雨交加之聲。

“回大人,是文昌右相岑長倩。”門吏回稟道。

“快請他進來!”狄仁傑冇有絲毫耽擱,他知道岑長倩深夜前來,必然有要事。

門吏領命而去,很快將岑長倩迎進了書房。狄仁傑看到武長倩的臉色蒼白,神情異常緊急,他的心中不禁一驚。

“狄大人,我有要事相商。”岑長倩的語氣十分嚴肅。

“坐吧,長倩,這麼晚了,有什麼急事?”狄仁傑示意他坐下,併爲他倒了一杯熱茶。

“是關於皇嗣的事。”岑長倩深吸一口氣,他看著狄仁傑的眼睛,彷彿在尋找著什麼。

隻提到皇嗣,狄仁傑便在心中明白了幾分,“可是老虎要出山了?”他今早已聽說有位叫作王慶之的百姓,入宮單獨覲見神皇請求封魏王為儲君。

岑長倩聽後一愣,眼中閃過一絲欽佩,“大人神算,我正是為此事而來。”

狄仁傑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你打算怎麼做?”

“我打算請奏陛下,讓皇嗣提前監國,以穩定朝綱。”岑長倩的語氣堅定。

狄仁傑沉吟片刻,“此舉必然會引起他人的反彈……你考慮過後果嗎?”

“我已考慮過。隻是如今形勢緊急,若不先發製人,隻怕會為他人所製。”岑長倩的眼中閃過一絲決毅。

“除此之外,還請狄公對李唐皇室鼎力相助,還望狄公多加留意那些對皇嗣不利的聲音和動作。您一直以來都是朝廷中的正義之聲,您的觀察和智慧,將是我們穩定朝局的關鍵。”岑長倩說著,起身向狄仁傑深深一鞠躬。

狄仁傑忙扶起他,“長倩,你這是乾什麼?我們同為朝廷命官,理應相互扶持。我眼看著大唐社稷被摧毀,無數忠臣義士遭到迫害,我狄某豈能坐視不管?李唐江山,遲早要交到皇嗣手中,我們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唐的未來。”

岑長倩聽後,心中感激不儘。他知道,有了狄仁傑的支援,他的計劃成功的機率又大增了幾分。於是,他再次向狄仁傑道謝,然後告辭離去。

看著岑長倩離去的背影,狄仁傑陷入了沉思。他心底暗想著,接下來的日子,朝廷必將風起雲湧。而他,也將在這場風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陳小,備馬,我要出去一趟。”狄仁傑“騰”地一聲站起來,向小廝吩咐道,急匆匆向門外走去。

“老爺這麼晚了,是要去哪?”陳小趕忙從馬廄牽出馬來。

狄仁傑冇有停下,亦冇有回答,隻是用力蹬鐙,翻身上馬,馬蹄揚起雨水和泥漿,直向大理寺的方向飛奔而去。

“師父?”祈墨坐在花廳審閱著卷宗,抬頭見狄仁傑連常服都未來得及換,便大步走入了花廳,身上的袍服皆被雨水打濕。

“師父何事如此之急?”祈墨命衙吏送來一套乾淨的袍服給狄仁傑換下。

“武承嗣怕是要有所行動了。”狄仁傑眉眼之間皆是憂慮,“我本想著他會暫時按兵不動,可今日聽說有百姓上書神皇要求立武承嗣為儲君,我方感有端倪。適才又接到李旦的訊息稱,武承嗣明日就要上朝堂告李旦謀反!”

祈墨心頭一震,這訊息怎會傳得如此之快?

“我深夜前來大理寺,是前幾日偶遇暮白,他說你們再查一樁與魏王府相關的命案。”狄仁傑接過衙吏遞過來的麵巾,拭去麵上的雨水道。

“正是。”祈墨頷首,“隻是此案的凶手當場咬舌自儘,再多的訊息我們便無從得知了。”

“哦?”狄仁傑眉頭一揚,“案子的卷宗可否讓我過目?”

祈墨從案幾上抽出卷宗,遞給狄仁傑。

狄仁傑坐在花廳的軟墊上,眼神深邃而凝重。他翻看著手中的卷宗,眉頭緊鎖。這樁案件並不複雜,但其中的疑點卻讓狄仁傑困擾不已。

“這個案子有些蹊蹺。”狄仁傑終於開口說道,“此人似乎冇有作案動機。”

“這一點的確是令人費解。”祈墨的眉眼在燈火下顯得更加深邃,“唯一的解釋,隻有可能是有人指使他這麼做。所以我去吏部查了劉佳的檔案,發現其實他並未孤身一人。當年他逃難之時,還帶了家中倖存的小兒子劉柏,隻是在逃難過程中兩人走散了。劉佳進入魏王府做事後,曾托人打聽過劉柏的下落,近幾日纔得到訊息,劉柏在清水縣,他本欲寫信讓劉柏來長安相聚,可如今又發生了此事。”

“若是有人指使劉佳,那必然是向他有所承諾。所以我派人放了信鴿去清水縣密查劉柏,如今一算時辰,回信的信鴿應該是明日卯時一刻送達。”

“此事頗為複雜。”狄仁傑沉吟道,“若是劉佳真的被人指使,那麼這背後之人必定不簡單。他能夠讓劉佳在魏王府中行凶,說明這背後之人有權有勢。如果那人是我心中所想的,那一切將迎刃而解。”

“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等待信鴿的訊息了。”燭火的光芒倒映在祈墨眼瞳裡。

“祈公子,已經很晚了,怎麼還不歇下?”繆塵霜端著一壺安神茶走了進來,看見狄仁傑也在,有些意外:“狄公怎也在此?”

“有件要事。”狄仁傑簡單地說道。

祈墨接過繆塵霜手中的茶壺,“這種事交給素問去做就好了,何須勞煩你。”

“已經很晚了,素問早就歇下了,我也不便去打擾她。”繆塵霜答道,她向來不習慣使喚彆人。

“時候不早了,我也該趕緊回去了,”狄仁傑起身道走到祈墨麵前拍了拍他的肩頭,“若是明日此事可成,也能挽救你們李唐皇族於水火之中了。”

繆塵霜端著茶盞的手一滯,心絃一顫,你們李唐皇族?

……

卯時,祈墨立於大理寺後庭等待著。

“撲棱棱——”信鴿如期而至。

祈墨解下信鴿爪上的小竹筒,快速瀏覽了一番,便迅速將信紙收入懷中,轉身回屋換了官服,拿了笏板出了大理寺的門。

繆塵霜透過窗格看著祈墨著一身緋袍離去的背影,心底仍放不下昨日盤旋著的疑問,為什麼狄仁傑說的是,你們李唐皇族,意思是……

她轉身走到書架前,取出手劄,開始書寫起來。

大明宮。

群臣手持笏板站立在大殿中央。

武曌依舊是聽取了例行彙報後,才把目光掃向群臣。

“諸位愛卿,還有何事要奏?”

武承嗣急忙出班,一臉嚴肅的跪倒在地,

“陛下,臣得到密報,皇嗣李旦意圖謀反,懇請陛下速速下旨,剿滅叛逆!”

此言一出,大殿內立刻響起一陣議論之聲。

武曌沉吟了片刻,臉色陰沉的看向李旦,冷冷地說道,“李旦,可有此事?”

李旦冷笑一聲,不屑的看向武承嗣,“武承嗣口口聲聲說臣謀反,可曾有半點實證?臣愚鈍,還請陛下明示。”

周興急忙出列,舉著笏板大聲說道,“李旦,你窺伺皇位已久,早已引起眾人不滿,如今你暗中勾結權臣,更是意圖謀反,真是狼子野心!陛下,臣認為,應該徹查李旦,改換魏王武承嗣為皇嗣以穩定我大周的政權!”

李旦看向武承嗣,目光凜凜,“武承嗣,滿嘴胡言!陛下明察秋毫,你構陷忠良,該當何罪?”

武曌揮了揮手,示意兩人先冷靜下來。

此時,狄仁傑出班,說道:“陛下,微臣有言。”

“陛下,皇嗣李旦為人忠厚,深得百姓愛戴。他絕無二心,更不會與權臣勾結謀反。”

武承嗣嗤笑道,“狄仁傑,你這麼說,莫非是收了李旦的錢財,為他開脫?”

狄仁傑淡然一笑,“武承嗣,你如此揣測,是何居心?陛下英明,自會明辨是非,你構陷忠良,纔是真正的不赦之罪!況且你身負命案,還敢膽大妄為地跳出來指責他人!”

群臣又是一片嘩然。

“哦?是何命案?”武曌揚眉問道。

祈墨出班,向武曌說道:“上月初八,大理寺在龍首渠發現一具屍體,經大理寺多番探查,所有的證據都指向魏王武承嗣。”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一片寂靜。

武曌眯起眼睛,“祈寺卿,你有何證據?”

“陛下,微臣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武承嗣與一名叫做木爾塔娜的胡姬有染,而這名胡姬正是在龍首渠發現的遇害者。經大理寺追查,殺害木爾塔娜的凶手劉佳正是在魏王府任職。”

武曌沉聲道:“這劉佳現在何處?”

“陛下,劉佳在審訊過程中承認了罪行,並當場咬舌自儘。”

“咬舌自儘?”

“微臣推理是武承嗣為了滅口而指使劉佳行凶。因為木爾塔娜掌握了武承嗣要告發皇嗣李旦謀反之事,被武承嗣殺人滅口。為了掩蓋罪行,武承嗣指使在魏王府任職的劉佳殺害了木爾塔娜,並收買了劉佳。”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武承嗣急得滿麵通紅,手指顫抖著指著祈墨。

祈墨目光冷峻,“木爾塔娜曾留下一封信,信中提及魏王武承嗣意欲誣告皇嗣李旦之事。”

他從懷中取出一封信紙,呈遞給武曌。

武曌接過信紙,仔細觀瞧。她的臉色越來越凝重。

武承嗣的臉色一白,他緊握雙拳,身體顫抖,“這封信是偽造的!我怎麼可能和這個胡姬有染?”

“若不是魏王所為,那魏王為何要將十兩黃金於劉佳自儘後賜予劉佳的兒子劉柏呢?我記得劉佳自儘當日,魏王您可是對劉佳避之不及的,如何又善心大發了呢?還是說,隻是為了掩人耳目?”

武承嗣怒氣沖沖地指著祈墨:“你!”

武曌默不動聲地將信收好,沉靜地說道:“朕認為這封信的確是關鍵證物。然而,僅憑這封信紙,尚不足以證明魏王有罪。此事非同小可,必須慎重處理。關於李旦謀反之事,暫派左羽林將軍張虔勖分派士兵嚴守東宮諸門徹查,改換儲君之日改日再議,退朝!”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