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大秦:我是唯一仙
  4. 第68章 兵器交鳴,馬蹄震天

第68章 兵器交鳴,馬蹄震天


-

衛尉軍慣於運用兵車,疾馳中的兵車速度堪比奔馬,儘管理論上兵車可能更快,但若步卒無法跟進,則失去意義。此外,兵車若欲發射弩箭,就必須降低速度,以便弩兵裝填和瞄準。

固然衛尉軍中並無卓越將領,但他們不至於拘泥於此,僅憑兵車衝擊,足以將五百奴兵擊潰。唯有奴兵四散逃竄,兵車纔不易追趕,但如此一來,奴兵同樣無法有效反擊,一旦潰散,幾乎等於戰敗被殺。

此次情況迥異,率先迎戰扶蘇所率奴兵的,並非衛尉軍的兵車部隊。

而是一隊騎兵!\"

身為始皇帝太子,衛尉軍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他的親兵,目前雖遵從始皇帝任命的衛尉號令,但他深知衛尉軍體製,他們以兵車為主,並不訓練騎兵。

何況,儘管大秦軍隊正在逐步淘汰兵車,但實際上多數仍是以兵車為核心,隻是由原來的廣車改為更為靈活的輕車罷了。

衛尉軍行事井然有序,絕不可能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秘密訓練騎兵。眼前這支衛尉軍騎兵顯然技藝生疏,這一點扶蘇可以肯定,他曾隨蒙恬鎮守河套,長城軍頻繁使用騎兵,對於熟練程度他一眼便能分辨。

原本意圖利用騎兵高速突襲,卻不料對方竟也轉換為騎兵戰術,顯然是臨時調整。

李斯、趙高等人雖工於心計,但在用兵之道上並不擅長,今日局麵必然有名將坐鎮。

那位名將的身份...

扶蘇目光掃過身後不遠,正率一支騎兵切斷自己退路的年輕將領。

王離!

王氏家族,居然也背叛了!

大秦逮捕方士,煉氣士為何牽扯其中?正文卷第116章天下皆叛,大秦迴天乏術!扶蘇內心湧動著一絲哀傷,更多則是憤怒。

他未曾料到,在這個關鍵時刻,自己麵臨的竟是王離。

他深知王氏與蒙恬所在的蒙氏家族長久以來的競爭關係,二者同為秦國有名的將門世家,世代名將輩出。始皇帝統一六國後,欲藉機集全國兵權於一身,因此廢除了分封製,推行郡縣製,旨在讓所有人皆成為皇權之下的臣民,天下一心效忠始皇帝。

然而,征服六國的過程中,秦軍將士功勳卓著,儘管天下已儘歸秦土,但國內權貴勢力卻越發龐大。對此,始皇帝隻能提拔新興貴族,並嚴格限製爵位,最高級彆的徹侯與次一級的關內侯多年未曾授予。

即使蒙恬立下赫赫戰功,也僅獲大庶長之職,未能封侯。因此,大秦實際有效的爵位體係隻剩下十八級。

然而,儘管始皇帝在封賜貴族土地一事上極其吝嗇,但曆代秦王皆以禮賢下士、賞賜豐厚聞名。畢竟,秦國地處偏遠,條件艱苦,若無豐厚賞賜,怎能吸引六國賢才投奔?

總之,始皇帝一統江山,誌得意滿,回頭卻發現朝廷中充斥著眾多關內侯、徹侯,心中難免不悅。但他對待功臣尚算寬厚,並未采取兔死狗烹的手段,反而對他們優待有加,寄望這批人自然老去。

始皇帝的這份心態,群臣自然心知肚明,那些擁有高位的貴族紛紛主動退出朝堂,留一批新人供始皇帝施展拳腳。而如蒙氏這樣的功高震主之家,當代家主蒙恬在滅齊之後遠赴漠北,忍受嚴寒驅逐匈奴;王氏則選擇告老還鄉,王翦、王賁父子兩位名將歸隱田園。

然而,王翦、王賁二人的歸隱,並非代錶王氏徹底放棄朝堂,他們真正的期望寄托在王離身上。

早前,王離並未接手王氏舊部調往嶺南軍團或關中守備軍,而是跟隨蒙恬的長城軍北上河套,擔任裨將,共同抗擊匈奴。此舉暗示著王離有意向太子扶蘇靠攏,同時也向蒙恬示好。

眾所周知,蒙恬雖為秦軍第一猛將,但他自弱冠之年起便投身軍旅,常年征戰在外,很少居家。因此,儘管他已經娶妻,但至今膝下無子。這意味著,即使他現在回到國中並立即生育,至少在未來二十年內,蒙氏將無人能挑起大梁。

蒙恬正值壯年,他統兵的時間頂多還能延續十年。十年後,王離還未滿三十,那時,大秦的軍事力量很可能將落入王離手中。

基於此,蒙恬與扶蘇對王離格外重視,傾囊相授,關懷備至。然而,王離作為琅琊子弟,久居溫暖之地,體質尚未完全適應河套地區的嚴寒,以至於疾病纏身,不得不返回關中休養。

押送扶蘇與蒙恬前往琅琊,是王離與扶蘇在數年後的再度相遇。雖然此時王離不再是蒙恬與扶蘇的下屬,兩人更是戴罪之身,但王離對二人依舊敬重有加。

豈料短短數日,王離竟現身衛尉軍,並且擋住了扶蘇的去路!

難道王氏一族也叛變了麼?

確實,是叛變。

若在最初,自己與蒙恬聯手攻打衛尉軍,被認為是自身的問題倒也正常。但現在形勢已然不同,他們已經公開宣稱上將軍蒙恬欲獻不死仙藥之事。

此刻,任何真心阻撓他們的人,無疑是趙高、李斯的人馬。

尤其左軍軍侯明顯是李斯、趙高心腹,若非如此,也不會被派遣來圍剿自己。

心腹啊!

扶蘇皺緊眉頭,王離何時成了他們的人?

秦朝與始皇帝從未虧待過王氏一族,王翦與王賁二人在秦軍中均為將領,雖然秦軍軍紀嚴明,將領在軍中並無特權,但對於長期服役的大家族,秦朝相對寬容。

譬如這對父子,在軍中深受始皇帝倚重,使得整個王氏家族地位隨之提高。他們天賦出眾,戰績斐然,註定會引人矚目。

然而,在平定六國後,王氏一族選擇了迴歸鄉野。

功成身退,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明智的選擇,王氏家族也不例外。但王氏的退隱,卻讓他們沉寂了許多年。

直到多年後,王離嶄露頭角,他雖不及父輩顯赫,但終究是沉寂已久的王氏一族再現將才。踏入戰場後,人們才意識到他並非等閒之輩,尤其擅長運籌帷幄,以智取勝。

如今調動騎兵之事,顯然並非出自李斯、趙高之手。

那麼,除了眼前的這位少年將領,還能有誰呢?

扶蘇的目光穿越人群,直視前方倒在血泊中的奴兵,最終聚焦在王離身上。

對方臉色冷峻,眼神冰冷地注視著他,讓人無法揣摩其真實意圖。

麵對這場毫無勝算的戰鬥,為了不讓奴兵全軍覆冇,扶蘇必須另尋出路。

他回首望去,隻見左軍已佈下一個嚴密的包圍圈,將所有人困在其中。

箭雨並未停歇,奴兵傷亡慘重,甚至冇有逃生之路。

扶蘇再次看向王離,

他深知,昔日大庶長李信之子李超已投奔胡亥麾下,李氏雖不如蒙氏、王氏那樣顯赫,但也出自名將之家。此外,還有章氏家族,加上李斯、趙高等人......

這些人背後均承載著赫赫有名的家族烙印,大約估算,秦帝國半數以上的顯赫世家,此刻已集結在胡亥麾下!

他們共同背叛了始皇帝!

這其中,扶蘇曾堅信,王離將會是蒙恬之後,秦帝國最為傑出的將領。

忠誠、勇猛、智慧、果斷、勤勉!

未曾料想,他也投身於李斯、趙高的陣營。

扶蘇疑惑,自己究竟行徑何處,竟致人心背離至斯。

同樣困惑,始皇帝究竟有何過錯,以致他們助紂為虐!

麵對現狀,唯有無奈歎息。

也許,自己確實無德無能,始皇帝欲在祭天儀式上廢黜自己,或許確是一步明智之舉。

扶蘇暗自思忖,驟然抬頭,傲視著圍攏過來的衛尉軍士卒,厲聲質問:

“你們主將何在?”

“我乃衛尉軍左軍騎都尉在此!”

一輛戰車緩緩突出重圍,車上站立著一位身披鐵甲的將領。

扶蘇審視此人,由於麵罩遮掩,無法辨識其真實麵目。

“你等前來所謂何事?是來取我性命嗎?”扶蘇不屑詢問其身份,畢竟無非是李斯、趙高的親信之一。

“我等為誅殺叛逆而來。”對方全然無視扶蘇的皇子身份。

扶蘇冷笑:“誅殺叛逆?”

他炯炯有神的目光直視對方:“叛逆究竟指何人?”

對麵騎都尉不予迴應,冷漠地道:“扶蘇,你如今已是甕中之鱉,是否考慮投降?”

“我若投降,你就不再殺我嗎?”扶蘇諷刺地迴應,豪邁笑道:“大丈夫寧死不屈,降什麼降!”

“既然如此,我受命剷除叛逆,公子切莫見怪!”

戰場上殺戮的氣息瀰漫,士兵們不約而同地將視線聚焦於公子扶蘇身上。

扶蘇已預見自己的命運,卻未料到,自己竟會倒在秦軍的刀劍之下。

他如同陷入狼群中心的雄鷹,群狼憑藉數量優勢,誓要在今日將他置於死地。

突然,一支箭矢疾射向他的額頭,他迅速揮劍將其斬落。

然而一人之力終究難以抵擋四麵八方的攻擊,就在這生死攸關之際,背後傳來一聲喝止。

即將射入他身體的箭矢,被人一刀挑飛!

扶蘇扭頭看去,隻見十名貼身侍衛氣喘籲籲地出現在自己身後。

“公子!公子,我們來晚了!”一名侍衛焦急地喊道。

緊接著,該侍衛轉向其餘九人,堅定地說:“誓死保衛公子,務必護送公子突出重圍!”

“哈哈!”先前那人突然大笑起來。

眾人目光集中在他身上,發現他是一位滿臉鬍鬚、凶悍威猛的大漢,雖然不知其名,但從他在左軍的地位來看,絕非尋常人物。

扶蘇頗感意外,眼下局麵已如此激烈,顯然李斯與趙高已不再掩飾他們的野心。

他冷冷一笑,倍感諷刺。

“公子扶蘇,你今日註定要葬身此處!”

還未待扶蘇迴應,身邊的侍衛憤然道:“狗賊,休得猖狂!”

侍衛靠近扶蘇低聲建議:“公子,我們願以生命換取您脫險,您隻需奔赴河套地區,三十萬長城軍必將保護公子周全!”

“不……”

“公子!事已至此,公子不必多言。我們身為小小兵卒,隻求公子平安無事,隻有公子健在,秦朝纔有望複興。”

“再說,”侍衛眼中閃爍著堅毅,“長城軍肩負著抵禦匈奴的重任,上將軍如今無法迴歸長城軍,而長城軍不能再失去公子,否則,三十萬長城軍群龍無首,匈奴大軍將長驅直入,國家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扶蘇心頭一陣劇痛,沉重地歎息一聲,然而此刻已彆無選擇。

他用力一踢馬腹,戰馬疾馳而出,直奔王離所在的方向而去。

……

兵器交鳴,馬蹄震天。

王離立於戰場中央,看似超然世外,實則心緒翻湧。

他深知今日發生的這一切,而這本不應成為現實。

扶蘇,始皇帝的長子,其名聲之隆,舉國皆知,王離也不例外。

現今整個王氏家族似乎已依附於趙高、李斯,但這又能怎樣?設想王氏先祖王翦、王賁得知今日之事,難道也會做出同樣的抉擇?

不,他們絕不會。

王離自幼便聆聽了諸多關於王翦、王賁的故事,講述者自然是王氏族人。

然而在聽聞的過程中,王離聽出了迥異之處。

對於王氏族人而言,追求的是功名利祿,而非僅僅為秦效力。

隻要有重用的機會,對他們而言,不論為誰效力並無本質區彆。

然而兩位先祖並非如此,他們之所以成就今天的威名,是因為內心的坦蕩,一心隻為秦征戰疆場,忠心耿耿地服務於始皇帝。

得到始皇帝的器重,兩位先祖付出了無數心血。

王離要走的是兩位先祖的道路,而非王氏家族當前的道路。

當訊息傳至左軍時,他明白趙高、李斯意圖殺害公子扶蘇。

倘若幼子胡亥具有賢良品德,能夠延續始皇帝的治國之道,或許今日還可留扶蘇一命。

遺憾的是,胡亥並無這樣的才能。\"

王離畢生的願望,就是遇到英明君主,輔佐賢良之主,他期盼秦朝能夠千秋萬代,而非一時之功!

唯有公子扶蘇,纔有可能沿著始皇帝的步伐,成就秦朝世代基業。

王離不願成為顛覆國家的罪人!

目睹扶蘇策馬衝來,一聲嚴厲的命令響徹全場。

“擋住他!”

王離佯裝未聞,冷冷地望著公子扶蘇的戰馬從身邊疾馳而過。

……

擺脫左軍的追擊,扶蘇一行逃出兩裡地,心情才逐漸平複下來。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