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大秦:我是唯一仙
  4. 第9章 又如何被一個方士煉製成丹爐?

第9章 又如何被一個方士煉製成丹爐?


-

你卻稱其為奇異之人?

上將軍,你該不是在跟我開玩笑吧?

扶蘇專注地審視著蒙恬,仔細打量著他的一舉一動。

公子扶蘇以仁愛之名享譽天下,難能可貴的是,他的仁愛並非表麵文章,而是源自內心的真誠關懷。

然而,仁慈並不意味著軟弱無原則!

作為始皇帝的長子,麵對雄才大略的始皇帝,又怎會誕生一個毫無底線、一味追求仁愛的兒子?

扶蘇的仁慈,隻是針對天下善良百姓而言!

對於術士,他與蒙恬的態度並無二致,皆欲除之而後快!

首要原因在於,術士膽敢欺騙始皇帝,讓始皇帝原本近乎聖王般的聲名蒙受汙點。

這個時代的曆史官吏秉持公正,絕不會說出“曆史服務於政治”這樣的話語。始皇帝在全國範圍內大肆搜捕,短短三日內誅殺近萬人的事件,註定會被史官忠實地記載在史冊上,無法篡改。

此舉無疑顯得殘暴!

即便始皇帝天資卓越,成就了一統天下的偉業,也無法洗刷他在史書中留下的殘暴形象!

若非術士欺詐,怎會導致這樣的局麵?

其次,始皇帝尊崇術士,導致舉國上下爭相效仿。不論皇宮內外,二百七十座道觀每日耗費的財帛糧食數額巨大,更不用提各地為了供養這些所謂的假大夫而叫苦連天。

更為惡劣的是,許多術士接受地方供養的糧食,不僅不感恩圖報,反而利用地方給予的特權,欺壓鄉裡。

扶蘇一路巡視以來,發現的術士侵吞民田,甚至公然搶奪他人妻女的案例就不下幾十起,更彆提以治病為由騙取財物的行徑,這隻是最為輕微的問題之一。

更為嚴重的是,一些術士利用官府對他們在金屬冶煉方麵的寬容政策,私自打造兵器鎧甲,逐漸成為地方豪強,甚至官府也無力約束,甚至不敢約束!

這正是擾亂天下秩序的根源所在!

因此,術士必死,已經成為扶蘇心中的堅定信念。

包括那些假冒術士名義的儒家士人,同樣死有餘辜!

然而現在,身為上將軍的蒙恬竟然聲稱自己遇到了奇異之人!

拋開其他不論,光憑丹爐這一點,足以證明那位所謂的奇異之人實際上是術士吧?

而且,蒙恬真的會不清楚這一點嗎?

若連這點都看不透,又怎能擔任上將軍之職?

“上將軍,”扶蘇目光閃爍,“你是否相信神仙的存在?”

“不信!”蒙恬果斷地搖頭。若他真信神仙,就不會對那位奇異之人的身份產生困擾。

“既不信神仙,”扶蘇意味深長地說,“那你為何稱其為奇異之人,尤其是一個擁有丹爐的奇異之人?”

“有丹爐的奇異之人”這幾個字,扶蘇特意加重了語氣,用意明顯。

持有丹爐即是術士,而術士口中所說的仙丹,本應是神仙授予的。

既然神仙並不存在,術士們所謂的仙丹又是從何而來?他們自稱得到神仙傳授之法,豈非全是謊言?

“如果不是神仙,或許是天人也說不定。”蒙恬同樣皺起了眉頭。

他確實理解扶蘇的疑問,但自己也同樣困惑於這個問題的答案。

“天人?”扶蘇卻忍不住笑了。

笑容中既有憤怒,也有幾分嘲諷之意。

仙人與天人在世人眼中雖常被混為一談,實際上兩者之間存在著微妙差異。

仙人,是術士追求的目標,源自楚地的巫覡信仰,是對日月星辰、山川河澤等自然物的崇拜,認為它們具有靈性,長生不老。

天人,則是道教追求的理想狀態。自老莊開始,世間出現了道教,主張萬物各有其理,通過認知萬物、分辨事物的道理,自然而然能悟出道的真諦。

扶蘇自幼嗜讀群書,遍覽各家學說,自然知曉兩者間的差異所在。但他更明白,這兩者之間的區彆,在很大程度上僅限於流派標簽上的區分。

術士們崇尚山川湖海中的靈性,他們於山水間提煉仙丹,企圖汲取這些大自然的靈韻,從而實現自身的永生不朽。

而道家則認為,山川湖海之所以能亙古長存,是因為它們遵循著一種永恒的法則,倘若人們能洞悉此道,就能如大地般恒久不衰。

總而言之,目的皆是為了追求永恒的生命!

恰逢百家爭鳴的時代,各學術流派相互借鑒,不斷完善自家學說。類似道家和術士這樣理念相近的流派,早已相互融合,彼此影響,不分彼此。

“上將軍,”他嚴肅地言道,“無論是天人還是仙人,本質上並無二致。”

“我等此番南行,並非以學術派彆定罪,而是通過觀察其行為以辨彆是非。”

他堅定地表示:“隻要有術士的行為表現,哪怕他是出自道家、仙家,甚至是儒家、法家,即為術士!”

蒙恬麵色稍變,真誠地拱手回禮:“今日我才領悟到公子的仁德之道!”

在這個書籍稀缺的時代,有幸接觸學問的人更為稀少,人們對知識抱有崇高的敬意,仍保持著早晨悟得真理晚上便可捨身赴死的狂熱與質樸。

即便是出身九卿世家的蒙恬,也無法超脫世俗。

他深諳,秦朝推行的是法家思想,而法家主張人性本惡,唯有依靠嚴苛的法律才能導人向善。

換言之,任何人一出生就被視為潛在的罪犯,隻有國家法律才能逼迫他們成為良民。比如,如果一個人的父親是囚犯,那麼他的兒子天生就會被視為大惡之人,必須受到加倍嚴厲的懲罰。

普通人如果將草木灰遺棄在路上,這並非出於懶惰,而是對始皇帝“草木灰應歸田肥田”的詔令表示不滿,應當處以重罰。

而若是囚犯之子做出此舉,更是被視為公然挑釁,全家都將遭受株連。

按照後世的說法,這就是所謂的上綱上線。

然而公子扶蘇的仁德在於,隻根據行為定罪,而不追究內心動機。對於遺棄草木灰的行為,隻需追究丟棄責任,無需重罰,更不必株連全家,教訓一番即可。

公子扶蘇麵上泛起微笑,雖身為始皇帝的長子,此刻能得到秦國戰神蒙恬的讚譽,無疑是非常珍貴的事情。

他也拱手準備謙遜幾句,誰知蒙恬迅速收回了手。

“公子,”蒙恬嚴肅地說,“既然公子推崇仁德,卻不知公子的仁德是否適用於楚人呢?”

公子扶蘇的笑容凝固在臉上,驚訝地問:“上將軍何出此言?”

“實不相瞞,我現在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蒙恬坦誠道:“昨日抵達雲夢山前,我下令,若山中真有神仙,我將以上將軍的身份對其叩首膜拜;若無神仙,我將斬殺雲夢縣所有楚人。”

“如今山上之人頗具神秘色彩,讓我猶豫不決。”

“若我認其為神仙,即是違背始皇帝的三殺令;若不認,兩千楚人恐遭滅頂之災。”

他再次恭敬拱手:“公子身為始皇帝長子,深受信任,請公子指點迷津。”

扶蘇差點一口老血噴出。

他難以置信地看著蒙恬,心中暗自流淚。

雖然上將軍說得冠冕堂皇,但扶蘇並不愚蠢。

他立刻意識到,上將軍這是打算讓自己背黑鍋!

此刻他隻想仰天長嘯。

上將軍!

你怎麼能這樣坑我!

扶蘇此刻真有一種想要落淚的衝動。

他望著蒙恬那張嚴肅剛毅、棱角分明的臉龐,幾乎想衝過去給他一巴掌。

上將軍!

像你這般濃眉大眼,

竟然也會使套路?

還有天理嗎!

想想我扶蘇素來以仁德聞名,對天下百姓的苦難感同身受。始皇帝在鹹陽周圍大規模追捕術士,三日內殺死九千人。

而我受命離開鹹陽進入南郡搜捕術士,曆時一個月才抓到數百人,民間口碑載道讚我為賢良。

賢名背後,是多少個不眠之夜,仔細分辨,多方查證。

明知始皇帝對此並不滿意,卻隻為求得內心的安寧。

萬萬冇想到,自己在江陵安然靜坐,竟有一口來自雲夢縣的大鍋從天而降!

眼看這口鍋就要穩穩噹噹地扣在自己腦袋上!

他憤怒地盯著蒙恬,心中氣血翻騰。

無端端地,你為何要在眾人麵前提出這個問題?

如果是真神仙,你以上將軍的身份跪拜致敬...

你將始皇帝置於何地?

再者,如果是假神仙,你就要將雲夢縣上下兩千多人全部屠殺...

你就不能親自帶兵去執行嗎?

你身為上將軍,殺區區兩千人,豈不是易如反掌?

為何非要問我?

扶蘇清楚,始皇帝疑心極重,即使在我這個親兒子身邊,也可能佈滿了始皇帝的眼線!

如果我真的對這件事毫不知情,那麼無論蒙恬如何處理,都與我無關。

但現在蒙恬已當麵向我說出此事,那麼無論蒙恬選擇放過還是殺戮...

始皇帝都會認為這是我的授意!

而且,我真的可以坐視蒙恬率軍將雲夢縣兩千多無辜鄉民趕儘殺絕嗎?

那可是兩千多人的生命啊!

“上將軍,”扶蘇強壓住心中的鬱悶,誠摯地迴應,“此事重大,我也無法擅自決定。或許你可以上書始皇帝,請始皇帝親自裁決!”

你想找死,自己去好了,彆拖累我!

“公子,我不過是始皇帝的走狗,猶如家中奴仆,怎敢上書玷汙始皇帝的目光?一旦不慎惹怒始皇帝,我與楚人乃至三千大軍都將不保!”

蒙恬滿臉肅殺之氣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農夫般的憨厚表情。

“若要上書,還請公子代勞,切莫推辭!”

扶蘇再也忍不住,眼角不禁滑落下一顆淚珠。

原來這傢夥也清楚始皇帝會發怒,會殺人,一旦發怒還喜歡將所有相關人士一同斬儘殺絕!

既然如此,你為何還要做這樣的事情呢?

而且,剛纔還擺出一副大貴族的架子,滿口自我尊稱。

轉瞬之間就變成了自稱“我”的奴隸身份。

上將軍,你真是變臉高手啊!

你這是,打算賴上我了啊!

......

儘管心有不甘,扶蘇也明白自己已無法置身事外。

他輕輕抬起衣袖,優雅地抹去了眼角不小心滑落的淚水,同時將心中那些粗鄙的咒罵暫時收起,重新展現出公子應有的莊重。

他不得不承認,蒙恬的話確有道理。

直言不諱地說,始皇帝的確多疑,且喜怒無常,一旦遇到不合心意之事,往往輕易間便會下令將相關人員全部處決!

所以纔會出現三日之內誅殺九千人的事情!

而作為始皇帝的長子,儘管平時始皇帝似乎對我並不親近,但應該不至於直接殺了我吧?

應該...不至於吧?

“上將軍,你為何斷定此人並非術士,而是奇異之人?”他斟酌著問道。

蒙恬見自己的計劃成功,臉上現出感激的神色。

他身為統兵大將,上將軍,同時也是朝廷九卿之一!

身為秦朝九卿之一的公侯世家,怎麼可能是個毫無頭腦的人?

基本的政治敏銳度自然是有的!

他當然明白,以自己的身份貿然向始皇帝上書,必然會引起始皇帝的震怒!

始皇帝多疑世人皆知,痛恨他人忤逆,尤其在此刻剛剛被術士欺騙,滿腹怒火之時!\"

搞不好真會下令,將自己連同三千大軍一併斬殺!

關於楚人是否死亡,這已然成為次要問題。

目前的關鍵在於,必須將公子扶蘇牽扯其中。

儘管公子扶蘇顯然並未得到始皇的喜愛,不然也不會在其剛舉行加冠禮後,就被派遣至漠南與蒙恬共度風沙歲月,多年未曾召回鹹陽。

然而,無論如何不受寵,他始終是始皇的嫡長子,秦國的法定繼承人。

蒙恬帶著歉意瞥了扶蘇一眼,鄭重其事地闡述:“那個人能夠駕馭眾多飛禽走獸……”

“這是武安君往事罷了!”扶蘇麵無表情迴應。

白起領兵征討楚國時,遭遇楚地異人,通過操控山中猴群阻擋大軍前進的事蹟,可謂家喻戶曉。

難道身為上將軍,竟對此事一無所知?

“我自然知曉武安君處置楚地異人的事情。然而,那位楚地異人也隻是驅使幾百隻猴子罷了。”

蒙恬注視著扶蘇,麵色嚴峻,繼續解釋道:“而我昨日遇見的那位異人,竟能指揮數萬鳥類,以及不下十萬的野獸!”

扶蘇瞬間愕然。

能調度數萬鳥類、十萬以上的野獸?

雲夢山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山?會有這麼多動物棲息?

“我聽說雲夢山不過方圓幾十裡的小山,怎可能容納如此眾多的鳥獸?”他滿腹狐疑地問道。

“我不清楚。”

蒙恬搖搖頭:“但據我親眼所見,其中甚至有二十多頭吊睛白額猛虎,常言道百裡纔有一虎,由此推算,恐怕是千裡之外的猛獸,都彙集於此!”

“還有彆的奇異之處嗎?”扶蘇眉梢微蹙。

猛虎並非群居動物,二十多隻老虎聚集一處實屬罕見。

不過扶蘇未親睹此景,因此不予置評。

“除此之外,還有一座巨大的丹爐,其高度竟與鹹陽的銅人相當!”蒙恬繼續講述。

扶蘇的眉毛驟然一挑。

儘管通常所謂的“金”實為青銅,秦朝雖竭力推廣鐵器,但鐵礦開采困難,冶煉更為不易,並且容易鏽蝕,無法長期儲存。

因此,秦軍仍主要采用青銅製造武器,天下皆是如此。

銅人則是始皇在消滅六國後,收集各國兵器,鑄成十二尊銅人,每尊高達三丈,約十米。

一座與銅人等高的巨鼎,若用來鑄造兵器,豈不是相當於半個六國的兵器總和?

如此龐大的青銅用量,從何而來?

又如何被一個方士煉製成丹爐?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