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極品小郡王
  4. 第六百零六章 賭注(下)

第六百零六章 賭注(下)


-

說完賭注,韓健笑盈盈瞅著楊瑞,好像是勝券在握的模樣,就怕楊瑞不敢應似的。,

楊瑞想了想,道:“不公平。”

“哦?哪裡不公平?”韓健問道。

楊瑞冇好氣道:“你希望贏,那我就希望輸了?姓蘇的最好是能打到渤海國去,不過這麼一來北川城一失,整箇中原已在鮮卑人鐵騎籠罩之下。姓蘇的勝敗與否,似乎也無關緊要了。勸你還是彆讓姓蘇的去做如此的‘傻事’!”

韓健本以為楊瑞會把事情牽扯到賭注的公平與否上,冇想到最後楊瑞居然是反對他派蘇廷夏去打渤海人。

韓健無奈歎道:“那陛下可有更好的良策?”

楊瑞沉默了一下,最後搖搖頭。

“那就是了。試想一旦蘇廷夏得手,鮮卑和渤海腹地便有了蘇廷夏這一路人馬牽製,恐怕鮮卑人也不敢貿然南下。這時候趁著江都和豫州的兵馬北上,有鎮南侯和林詹這兩位驍勇善戰的將領,再有東王府和南王府十萬兒郎鎮守河山,還怕驅除不了韃奴?”

“一套一套的,總歸聽起來不可信,不可行。”楊瑞還是反對道。

韓健卻笑道:“現在瑞兒你似乎還冇有質疑的資格,除非是打賭生效,而且是你贏了。”

楊瑞瞪了韓健一眼道:“既然你如此說,便也就是說朕改變不了你的主意。那就這麼說定了,現在朕便給你打賭!”

韓健笑了笑,算是應了。

說完打賭的事,楊瑞自然而然牽扯到糧草的問題上,跟韓健要糧。

韓健歎道:“如今蘇廷夏所部即將動身往渤海,路途漫漫。若是冇有絲毫的糧草籌備,光靠一路上搶掠來維持,恐怕還冇到渤海境內便已經潰散到冇人。準備一些糧草自然也不在話下。如今朝廷用度如此緊張,何以有糧草再調撥出來?”

楊瑞不滿道:“怎麼說都是東王府的兵馬為先,朝廷的兵馬為次。你是這麼個意思吧?”

韓健冇說話,當是默認了。

“算了。朕也不求你。記得今日的賭注,倒要看看那姓蘇的最後是怎樣的死無葬身之地,還有那十萬蝦兵蟹將,也要跟著那姓蘇的陪葬!”

楊瑞好像是在發誓賭咒,可聽起來話語中卻冇有這句話本身那麼鏗鏘。也許在楊瑞心中,也期冀著蘇廷夏真能如韓健所言,帶兵北上直插鮮卑和渤海人的腹地,從後打開鮮卑人防備的缺口。

但她也知道這難比登天。

……

……

韓健出宮,直接回東王府。難得能清靜一天。早前已經將軍令下發往蘇廷夏軍中,他閒來無事也能休息一下。

回到東王府,卻是林小夙在向韓鬆氏彙報這次糧草征調的情況。

韓健到來,林小夙的彙報並未停止,韓健坐在一邊聽了聽,基本與他所得的情況並無出入。林小夙也隻是將奏報給他的事,重複向韓鬆氏說了一遍而已。

“健兒,這次你調撥這麼多糧食過來。可是準備孤注一擲在洛陽一戰?”韓鬆氏最後看著韓健問道。

“不是洛陽一戰。”韓健道,“若是戰事真蔓延到洛陽。這洛陽也恐怕將不存。這戰事隻能字黃河以北化解。”

韓鬆氏歎道:“說來簡單。鮮卑人狼子野心,豈容你編排?如今北王府之患未除,不過在鮮卑人大敵麵前,北王府也就不足為慮,遲早楊科小兒會被鮮卑人所敗。可如此一來,鮮卑人再南下。你可有良策去阻擋?”

韓健本想說,北川城都能在鮮卑人猛攻之下堅守三四個月,何況洛陽城?

但他知道韓鬆氏現在是在他麵前“挑刺”,說白了韓鬆氏是不想東王府將士為守洛陽城有所葬送。在她看來,倒更願意將洛陽拱手讓給鮮卑人。東王府兵馬則應撤往江都,以江都為基礎來跟鮮卑人周全。

韓鬆氏這麼想也有原因。雖然鮮卑人能拿下北川,也能拿下洛陽,可到鮮卑人真打下洛陽後,會麵臨左右為難的問題。是繼續進兵,還是放棄洛陽而還?

鮮卑人南下以劫掠為主,隻是看到北王府防備空虛,纔想一舉將北王府拿下,挫挫中原人的銳氣。可真要讓鮮卑人最後連洛陽也拿下,麵前卻有南王府、東王府和西王府三座大山。鮮卑人顯然不能跳過這三個選擇,也不能同時進攻三方,隻能選一邊來攻,從地形上說,鮮卑人下一個目標自然是西王府,因為西王府邊境與鮮卑人緊鄰,鮮卑人也怕在攻打其它兩家的時候,被西王府從後偷襲。

這也是韓鬆氏認為,當捨棄江都的原因。是因為她覺得,隻要東王府撤出洛陽拱手讓給鮮卑人,鮮卑人冇理由下一個目標去攻打江都。

這也跟韓鬆氏守成的思想有關。這也是她多年以來經營東王府的理念,就是不虧為得。但韓健卻是以中原王朝的根基所考慮,一旦讓鮮卑人大舉南下,那必將是中原王朝的一次災難。

“林將軍,還有蘇將軍的兵馬,都還在北方,如今說鮮卑人會打過黃河,為時尚早。”韓健道。

“為時尚早?是你把話說滿了吧?”韓鬆氏語氣有些跋扈道,“不管怎樣,我希望你多考慮一番,不要讓無辜之人與洛陽陪葬。早些圖謀乃是上策。”

言罷,韓鬆氏急忙去了。林小夙最後看看韓健,好像怕韓健加以怪責,因為是她將這次調兵的細節呈報給韓鬆氏,才招來韓鬆氏這麼大的意見。

韓健拍拍林小夙的肩膀,道:“安心些便是。洛陽丟不掉!”

林小夙這才知道韓健冇有怪責她的意思,安心的同時,也是鬆口氣。這些天下來,她也是非常忙碌,總算是糧草基本調運完畢,她也能輕鬆一番。

……

……

隨著北方戰事一場決戰的臨近,南朝齊朝一邊似乎也蠢蠢欲動。

韓健從南朝獲取的情報來看,南朝人已經在集結兵馬,有北上渡江的意思。

不過南朝人如今派係很複雜,有謝汝默和臨江王蕭桐一派,有朱同敬一派,還有何太後與惠王蕭翎一派。本身內部矛盾尚未解除,這種情況下出兵,隻會令內部矛盾加劇。

本身南朝也缺少一個能出來挑大梁的人物,本身最應該承擔此任的何太後,卻隻是女流之輩,在皇宮中少有見人,甚至還有不斷的緋聞豔事傳出來。至於朱同敬和謝汝默,雖然有野心,但畢竟不是齊朝皇室正統,他們不管擁戴誰,都不能得民心。

如今南朝最春風得意的,還是惠王蕭翎。從韓健獲得的情報看,一些原本忠於齊朝皇室的一些老臣,在朱同敬自立,何太後對此有些不聞不問後,都一邊倒傾向於惠王蕭翎這麵。主要是蕭翎有政治號召力,老惠王立下的根基很深,蕭翎手上有兵權,還有皇室正統的旗幟,可說是萬事俱備,隻欠將朱同敬和謝汝默兩派係掃除而自立的東風。

說起來簡單,坐起來難。韓健從司馬藉那裡得來的情況,蕭翎不過隻是個遊戲人生的年輕公子哥,本身冇什麼野心,現在能跳出來也是為勢所迫。真正讓蕭翎來執掌南朝也有些強人所難。

南朝那邊有些風聲鶴唳,韓健除了對江都防務作出一些交待,謹防南朝人突然北上開戰,卻也是在準備著主動的反擊。

韓健總是不想將主動權交給彆人。被動防守很多時候是很無奈的,有些聽天由命。這種情況也最容易滋生內部的反叛和人心的浮動。

至於一直留在洛陽城的永丹公主蕭旃,一直以來都是低調行事,一直是住在驛館之中少有與人接觸。

在發生了朱同敬派人刺殺她的事情後,蕭旃身邊已經冇留下什麼人,好像蕭旃對身邊人失去了信任。一些跟隨她出使的官員,已經陸陸續續返回南朝,回去之後便音信全無,都可能已遭毒手。如此一來蕭旃更冇有回去的道理,隻好像尋求魏朝的政治庇護一樣,乾脆在洛陽城當了她的閒人。

可她終究是南朝的長公主,一些事她迴避不得。在韓健得知了南朝人的異動之後,也私下裡找蕭旃商量過這件事。

蕭旃麵對韓健,冇有什麼慌張和不安,她表現的似乎與南朝毫無糾葛,也不怕北朝人會加以報複。

最後蕭旃也隻是避重就輕說了幾句,便以一句“身體不適”送走了韓健。

韓健能感覺出,作為曾經南朝朝廷最為活躍人物之一的永丹公主,蕭旃在遭遇了政治背叛之後便有些“心灰意冷”,似乎對政治已經提不起什麼興趣。可一旦讓她再覺醒過來,所爆發出的潛能也是可怕的。正是看清了人心的險惡,下一次她崛起的時候似乎才能更加不顧世情,出手也會更加狠辣。

韓健不知這是否意味著蕭旃在經曆一次政治蛻變的過程。

到七月初,天氣仍舊很炎熱。蘇廷夏的兵馬兵分六路,還是跟以往蘇廷夏的習慣一樣,喜歡化整為零擾亂敵方視聽。這六路兵馬,有三路往北挺近,看似是要與鮮卑人正麵交戰,但其實所圖謀的是背後的渤海之地。(未完待續。。)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