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明世祖,中興大明
  4. 第99章 劍指金陵(下)

第99章 劍指金陵(下)


-

鄭成功也不含糊,從全軍當中抽出三千精壯配備給劉國軒,這些精壯都並非原本海寇出身的鄭氏舊部,而是鄭成功後續在漳州等地招募的漁民、農民等,這些人不同於鄭氏集團那些在多年“生意”中變得油腔滑調的舊部,更加樸實、堅韌,也更適合於訓練紀律。

為了儘快把這支部隊武裝起來,鄭成功還將繳獲的清軍裝備中的所有鐵製甲冑分配給鐵人營,光複海軍雖然財大氣粗,但鐵製甲冑還真不多,所以尚且還湊不出這麼多甲冑來。

但即使這樣,這支部隊依舊達到披甲率百分之百,鐵甲率達三成以上,火銃、刀矛等裝備重步兵一應俱全。

為了迅速突破清軍構建的鎮江防線,鄭成功並未讓光複海軍上岸和劉良佐攻防野戰,但鎮江,尤其是府治丹徒縣的地理優勢實在太過特殊,如果不恰當的比喻,如果說揚州是江寧腹地的背麵門戶,那麼鎮江和太平府建陽衛(今當塗縣)就是左右兩翼,長江行至鎮江地界,水道收窄,又多有突出部和江心洲,是天然的江防要塞。

故而,即便明軍艦隊再強悍,眼下也不得不上岸陸戰,直麵這一要衝。

丹徒臨江岸外,有一江心小山,謂曰焦山,在原本的曆史上,永曆十三年,鄭成功發動長江戰役,一路打通四府、三州、二十二縣,在此設壇祭天。

而眼下,剛剛拿下江心洲的明軍並未直接登陸丹徒,而是圍繞焦山至西麵的金山外圍下錨紮營。

鄭鴻逵之下,五名總兵也紛紛抵達焦山,與鄭成功議事。

因為他們最新接到的訊息,滿清順承郡王親提正紅旗一部,與江北綠營大軍,自鳳陽方向,抵達就在鎮江對岸的揚州。

施琅首先按劍而起,提議道

“都督,欲取金陵,必克鎮江,欲克鎮江,先取丹徒,丹徒鎮臨江不遠,劉良佐縱使築有炮台,但與我軍而言,不值一提,先以重炮轟擊逾日,再遣兩部自大港、高資兩地夾攻,末將以為,五日之內,必可下之!”

應天府周邊地圖

施琅其實並非鄭成功一開始的班底,其人是早期鄭芝龍“十八芝”一係武裝海貿走私集團的成員——施大瑄之子,出身福建地方大族,算是集團內部的“小股東”,投奔鄭氏後,常年跟隨鄭芝龍之弟鄭芝豹。

當年鄭芝龍結拜的武裝海商集團“十八芝”中,除去一大半在內戰中兼併滅亡了的,剩下幾個主要分為兩派,其中何斌、郭懷一投奔了荷蘭,眼下正給荷蘭人當“通事”,其餘如甘輝、洪旭、施大瑄在後麵都或主動被動的在鄭成功手下效命。

當初,博洛率軍入閩,鄭芝龍主動投降,施琅就跟隨鄭芝豹與自己的堂弟施福一起降清,史書記載“凡十總兵,兵將十一萬”,福建之地望風而降,投清之後,施琅還一度聽李成棟調令,參與過鎮壓閩南抗清義民,並且和張家玉有過交手。

曆史上,施琅也是和李成棟一起反正後,受其排擠,這才投奔鄭成功尋求收留,但這個位麵中,由於朱由榔的存在,直接滅掉了李成棟,原本甘岡在福建投清的施琅頓時無處可去,隻得歸附當時位於金門、廈門外圍的鄭成功。

不得不承認,這廝雖然在操守上問題不小,但就個人能力而言,的確值得重用,很快在鄭成功麾下脫穎而出,逐漸與甘輝等元老並列。

鄭成功聞言後稍稍皺眉,從這次戰鬥過程中,他發現很多事情並冇有自己想象中容易,說到底,其人統領大軍也就不到兩三年功夫,趕鴨子上架,不比朱由榔那種好多少,隻不過人家濟世雄才,學得快罷了。

他已經認識到,陸戰和海戰根本就是兩碼事,鄭氏艦隊或許能在海上把清軍水師錘成渣,但這並不意味著能夠打下清兵重兵死守的城池。

他提拔劉國軒,便是因為認識到這一問題,可縱使如此,也不可能馬上把海軍都變成陸戰精銳吧?劉國軒整頓新軍也需要時間,不可能馬上見效,如此情況,就算明軍能夠不顧一切拿下鎮江,恐怕也要傷亡慘重,就是即使抵達金陵城下,又能做些什麼呢?

更何況江北揚州還有勒克德渾八旗勁旅虎視眈眈,如果明軍損失慘重,便無法抵擋勒克德渾渡江南下,長江不同於黃河,尤其在下遊,適合渡江的渡口其實非常多,長江看似天險,事實上很難全麵封鎖防守,故而自古就有“守江必守淮”的說法。

不僅是鄭成功,其餘諸將都有些躊躇不定,甘輝試探性地問道

“要不......不管鎮江,繼續西進?”

鄭鴻逵當即否決

“不行!鎮江地勢重要不言,而且為金陵東麵門戶,若是我們一走,勒克德渾乾脆就在此處渡江南下又如何?”

的確,如果勒克德渾等鄭成功西進後,直接從鎮江外度過長江,便能鎖住海軍退路,還能繼續南下和博洛會師,屆時局麵可就冇這麼輕鬆了。

正當一眾高級將領犯愁之際,一個年輕的聲音從鄭成功身邊傳出

“都督,末將或有一二陋見。”

正是剛剛被提拔為參將不久的劉國軒,鄭成功自從讓他率鐵人營直屬於自己後,常常將其帶在身邊。

其人年未弱冠,在一眾將帥之前還是有些怯怯的,但依舊不卑不亢

施琅聞聲望去,見是前日那個被越級拔擢的小將,冷聲道

“這裡焉有你小小參將說話的地方?”

倒是鄭成功見是劉國軒發言,思量一會兒後,笑道

“眼下我們也冇有什麼更好的計較,不妨聽聽,就當是開拓開拓思路也是好的。”

劉國軒得到鼓勵,這才接著說下去

“都督,諸位將軍,眼下形勢,想必清軍上下都在等著我們如何拿下鎮江,如何西進,這是清軍上下都認定的事情。”

施琅不屑道

“廢話,不然呢?此番入江,不就是為了直搗金陵,與陛下大軍會師嗎?”

劉國軒卻是正色朗聲回答道

“末將以為,陛下讓我軍西入長江,或有更大謀劃。”

“什麼謀劃?”

鄭成功好奇道

光複海軍由入海口進入長江策應東征大軍,這是事前就已經安排好的事情,在鄭成功看來,所謂策應,無非就是天子大軍自西向東,海軍自東向西,清理沿江州府,會師金陵。

劉國軒解釋道

“末將以為,我軍最大的對手,看似是洪承疇、劉良佐,事實上洪承疇手中不過兩三萬殘兵,縱使依靠地利城池,海軍一時拿不下,等陛下大軍一至,難道會有僥倖之理嗎?”

“我軍真正的敵手,在於勒克德渾!”

言罷,肅然對鄭成功拱手道

“正如同知剛纔所言,我軍不敢繞過鎮江,與其說怕劉良佐,其實是怕勒克德渾趁機渡江。”

“那麼與其在鎮江這裡和劉良佐對峙,何不出其不意。”

“北上揚州,奇襲勒克德渾!”

此言一出,在座所有人都覺得這位年輕人瘋了

施琅更是直接譏諷道

“你小子怕不是失了智?我軍陸戰與劉良佐尚且難克,何況八旗精銳?那不是送死嗎?”

鄭成功和鄭鴻逵也以懷疑的眼神看著劉國軒。

其人卻是胸有成竹,迴應道

“末將知道一處,可以不與勒克德渾正麵交鋒,利用海軍優勢重創其部!”

鄭成功將信將疑,命人拿來地圖

劉國軒一指焦山西北,揚州南岸臨江的一個不大地名,斷然道

“瓜洲渡!”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