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小說
  1. 和正小說
  2. 其他小說
  3. 明世祖,中興大明
  4. 第100章 樓船夜映瓜洲渡

第100章 樓船夜映瓜洲渡


-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率軍六十萬,分作三路,欲滅亡南宋,戰船、營帳自江麵連綿岸上,竟有數十裡,而其駐營之地,正是此處。

瓜洲鎮,是長江水係和大運河間最重要的水陸樞紐,這裡的地形比較特殊,並非一般渡口那種隻是建在江邊,而是一個“倒t”字型交彙正中,過去,南北漕運的船隻可以直接從此地彙入長江,不必轉運,而長江上的船隻,也可以直接從這裡北上大運河內部。

而此時此地,斜陽晚照,秋汛後的江麵比往時略有上漲,一支數量不多,顯得格外精簡的船隊從南麵迅速駛來。

鄭成功站在旗艦之上,心中躊躇滿誌,劉國軒提出奇襲瓜洲鎮的提議後,所有將佐都不是傻子,迅速發現了這一計劃的可行性。

從建陽衛到鎮江之間的廣大水域,有許多渡口,但清軍不是一兩千偏師,並且還缺乏大量船隻,再加上太平府、建陽衛一線已然陷入明軍東征大軍的包圍,瓜洲渡是唯一的選擇。

由於僅有的水師力量都在鄱陽湖被付之一炬,為了渡江,清軍雖然才抵達揚州冇多久,但卻迅速派出先鋒人馬,進駐儀征、江都一線,蒐集船隻,強征民夫。

就眼下而言,瓜洲渡及其周圍,至少擠得有五六千人馬,還有過百艘被強征的漕運、江運民船。

更重要的是,此時此刻,無論是南邊的洪承疇、劉良佐,還是北邊的勒克德渾,都無法想象,連一個鎮江都強攻不下,進退兩難的明軍,居然打算北上襲擊瓜洲!

既然是奇襲,為了不引起劉良佐的注意,船隊艦隻並不多,滿打滿算不過三十艘。

傍晚前的江風習習吹拂甲板,陽光斜照下幾乎清一色中等大小的戰船旗幟獵獵,若近處看去,還能發現那甲板之下的一排炮口。

但卻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全部在八百料至兩千料間,論起水戰、海戰,這些鄭氏老將再熟悉不過,在甘輝的建議下,鄭成功把全軍火炮集中起來,三十艘千料左右戰船,左右兩舷均配備十個炮位,總共六百門火炮,這個火力密度在此時的明清水師當中非常少見。

因為此時的明軍戰船主力戰艦,基本上很少裝配十門以上火炮,這種將大量火炮裝備到一艘戰船上使用的“西式夾板船”在東亞比較罕見。

不過作為全東亞最強大的海上力量,鄭氏對西洋諸國的夾板船並不陌生,甚至不乏效仿,當諸將仔細分析瓜洲地形後,鄭鴻逵便提出這一戰術,不僅僅可以掩人耳目,讓清軍以為他們的主力已然留在焦山一線。

同時,這些裝備大量火炮的戰船,一旦駛入瓜洲渡,便能利用其特殊的“倒t”字江口,直接深入運河,左右開弓,轟擊兩岸。

-------------------------------------

此時,進駐瓜洲鎮的清軍將領,乃是勒克德渾麾下正紅旗梅勒章京朱馬喇,所謂梅勒章京,是一旗的副官,一般每旗有兩員,與明軍副將相當,但考慮到人數問題,在清軍建製中相當於高級將領了,以朱馬喇為例,擔任梅勒章京的同時,還掛兵部侍郎銜,這大概是方便他同時轄製綠營兵馬。

此番南下,勒克德渾帶了正紅旗四個甲喇,其中滿洲甲喇兩個,合計六千多八旗精銳,以及近三萬的綠營兵馬,朱馬喇的前鋒則轄有一個甲喇的八旗兵以及五千綠營。

“大人,船,有明軍戰船來犯!”

三十艘戰船雖然不多,但隔著十幾裡便能基本看到,再加上清軍在這邊蒐羅船隻,還是有一兩艘哨船的。

朱馬喇聽聞戰訊,立刻按刀出營,召集各部戒嚴,準備應對,同時心中也有些生疑,這鄭成功不要命啦?居然還敢拋下鎮江,北上來和清軍精銳硬碰硬,自己這邊還冇過去找麻煩呢,他自己倒是先來了。

營中鼓聲不絕,數千清兵紛紛出營,江邊炮台調轉炮位,麵朝江對麵的來船方向。

可當對麵船隊駛近,清軍才發現,這也太少了吧。

即使是水師缺乏的清軍,這幾天在江邊蒐羅民船,也湊出了大小百餘艘船隻,而對方雖說都是千料左右大船,卻不過三十艘而已,更何況,這與清軍所瞭解的,鄭氏集團那鋪天蓋地上千艘戰船的家底也不相符啊。

朱馬喇頓時遲疑,對麵這是要乾啥,這般來犯,不是尋死嗎?

不過所謂一力降十會,他不相信,再怎麼陰謀詭計,對麵還能用這三十艘戰船打垮自己不成?

隨後下令,隻待對麵進入岸上火炮射程,便放炮拒敵,同時八旗和綠營也開始組織起來,準備接敵,放對麵上岸後再打。

鄭成功迎風站立在艦艏,對身側負責具體指揮的甘輝示意。

甘輝當即令下,旗號揮舞,三十艘戰船緩緩轉向,把側舷對準岸上。

岸上清軍炮手實在看不懂對方的心思,一般而言,這個時候,船隻不應暴露側舷,否則會增大被對方炮火擊中的麵積。

可如今,明軍戰船卻是統一把側舷暴露出來,不過清軍很快就知道他們在乾嘛了。

岸上十幾枚彈丸剛剛飛馳過來,在水麵上激起些許波濤後,隻聽得“通通......”

猶如鼓點般敲在每個人的心頭,三百門火炮同時吞吐火焰,整個江麵都瀰漫著硝煙,數百炮彈猶如雨點般潑向岸上!

清軍綠營那幫二把刀炮手,如何能與鄭氏集團在海上刀口舔血多年的老炮們相提並論?

無數滾熱的鐵球在土地上犁出長長深痕,一開始準頭還有些問題,但很快便越來越準。

“轟隆”

一門清軍岸炮當即被擊中,沉重的衝擊力下,當場變得四分五裂,連帶著將周邊士卒砸成重傷。

同樣的事情不斷地上演,不到兩刻鐘的時間,整個瓜洲外圍的岸防全部啞了火。

“橫隊變縱隊!快!”

甘輝絲毫不停,見對方炮火被摧毀後立刻下令。

三十艘戰船繼續往前,不斷聚攏,變成一列縱隊。

朱馬喇本來被對方火炮密度嚇得不輕,區區三十艘戰船上竟是裝了不下數百門火炮,在這年頭實在有些驚悚,而且還都不是那種小佛郎機之類,而是真正的紡錘式仿西式火炮,不得不說,在學習西方技術這一點,鄭氏走在全東亞的前麵。

可對方卻並未繼續轟擊,而是逐漸聚攏,卻是變為縱隊繼續駛來,朱馬喇一開始還有些疑惑,等他轉頭,看到自己身側遠處的大運河河道時,迅速反映了過來。

“快,快派船隻攔截他們,不要讓他們進入河道!”

可惜也晚了,而且清軍戰船多為幾百料的小船,哪裡能攔得住?還冇靠近,就被明軍那密集的炮火擊傷,即使僥倖靠近,對方便是撞,也能給你撞殘。

於是乎,擠在運河河道兩側,也就是“倒t”字頭兩側的數千清軍,就看到了恐怖的一幕。

那三十艘戰船的縱隊駛入河道,深入瓜洲渡口之內,兩側正對清軍營房和集結的隊伍。

而後,左右六百門火炮同時開火!

火光在傍晚不斷閃射,“通通”的響聲延綿十數裡,響徹兩岸

以運河河道為軸線,兩側兩三裡之內都成了明軍炮火馳騁的樂園,無數用於駐兵的營寨坍塌,滾熱的炮彈還會引燃木質營房和秋日的草木,映紅天際,原本居於江岸之外,不會被炮火波及而結隊的清兵頓時遭殃。

炮彈在地上不斷彈跳,消耗自己的動能,而後在經過的人群中帶起一陣腥風血雨、斷臂殘肢。

朱馬喇大聲呼號

“撤!所有人遠離運河!”

炮聲依舊不斷,火光迸射,將兩岸映得通紅......

-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